• 新闻与传播评论2017(春夏卷)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闻与传播评论2017(春夏卷)

11 1.5折 75 九五品

仅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强月新 编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19

上书时间2024-09-24

南非大公鸡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强月新 编
  •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9
  • 版次 1
  • ISBN 9787565721069
  • 定价 7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5页
  • 字数 29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新闻与传播评论2017(春夏卷)》的首篇《以何为“新”?》,是潘忠党教授为本刊所作的学术访谈(由刘于思博士访问)。针对当前带有“新媒体”字样的研究在学术界炙手可热的现象,潘忠党教授以其一贯的敏锐,洞察到这些以“新”为标签的学术生产潮流,往往缺乏必要的理论自觉,而且容易陷入权力结构自我复制的陷阱。他认为当下的许多新媒体研究,把关注点过多地放在媒介技术的更新上,这种“新与旧”二分的视角,正在妨碍研究者提出传播领域的真问题,离传播学的“家”越来越远。潘教授讨论到,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新媒体”,每一种“新媒体”都会创造出那代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因此,聚焦某一“新媒体”的理论关注往往意味着潜在的思维和逻辑危险,即从某一种特定的生命体验出发提出的研究问题,难免会局限于历史的某一个瞬间,而且其中隐含着线性历史发展观的认知谬误。而“新媒体”概念本身,亦难以适用于所有的理论场景。顺着这个逻辑,潘忠党教授令人信服地解释了大众传播理论在当下捉襟见肘的原因。那么,究竟应“以何为新”呢?潘教授建议可以尝试以“可供性”作为替代性的视角和概念,这个概念关注“媒介对于人类传播与交往行动而言”的可能性。“可供性”概念有助于实现一种主体和视角的转换:由媒介转换到“人”,使当前的新媒体研究回归到传播研究的“家”,也就是探讨“人类如何展开传播、传播如何成为社会或文化生成与发展的基本过程”等大的理论问题。否则,无论是大众传播研究还是“新媒体”研究,由于无法找到能够产生交集的真问题,而终将渐行渐远、互相放弃,用潘教授的俏皮话来说,就是双双“离家出走,无家可归”。
  潘忠党教授从“新与旧”的对立出发,杨国斌教授则从“深与浅”的对立出发,来探讨互联网研究的本体论、方法论和问题意识,两位教授的观点可谓交相辉映。杨国斌教授提出的“互联网的深度研究”,是提倡一种向人的主体回归的努力。在这篇受邀撰写的特稿中,杨国斌教授提出,“深度研究”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人”的深度,另一个是历史的深度。关于前者,简单地说,就是多讲人的故事。杨教授认为,互联网、新媒体、社交媒体等,不仅是技术和媒介的问题,更是人的生存状况的问题,因此应该注重研究互联网与普通人的经验和社会实践。杨教授关注到,人的故事在减少而同时物的故事在增加的现象,不仅存在于互联网研究领域,在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也是比较普遍的一种趋势,我们应予以充分警觉。关于后者,杨教授认为,追求“历史深度”是为了把握现象的复杂性,将多姿多彩的本地经验纳入研究视域。从“互联网的深度研究”延伸开去,杨国斌教授进一步对社会科学研究中“深与浅”的关系进行了颠覆性的厘清。他借助近几年来文学领域对“细而不深”的倡导,以及人类学领域对“浅描”的肯定和对“深描”的怀疑,矫正我们关于“理论与描述”“深描与浅描”关系的传统看法。在他看来,人文社会科学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解释为深、以描述为浅、独尊深描而鄙视浅描的方法论偏执,无异于是对一种不可能的全能认知能力的追求。而实际上,“深描”一向都很浅,而“浅描”本身亦有丰富的解释张力。
【目录】
学术访谈
以何为“新”?“新媒体”话语中的权力陷阱与研究者的理论自省
——潘忠党教授访谈录

特稿
中国互联网的深度研究
传媒法专题
传媒法研究应该与时俱进
政府、媒体与公民:应急传播及其主体关系研究
新闻聚合App呈现新闻内容的法律问题探讨
英国《2013年诽谤法》公共利益抗辩之考察:历史、规则与适用
规制美国互联网淫秽内容之社区标准

研究论文
回应、缺席、放大与变异:政府议程与媒体议程关系研究
——基于2013-2016年“两会”养老话题的分析
危机传播的跨文化转向研究
——基于对“帝吧出征Facebook”事件的多元声音分析
中国新闻职业化的战后际遇:以成舍我的经历为中心(1945-1949)
公共利益的重新定义:数字浪潮下欧美传播政策的价值重构
电视娱乐节目对家庭社会资本的影响机制:以准社会关系的视角

前沿与综述
西方健康传播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

书评
君子慎独,更应慎群?
——再论《乌合之众》的社会政治意义及争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