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超时赔付
¥ 22.55 3.9折 ¥ 58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樊树志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5-08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9787101111002014
上书时间2025-01-06
《晚明大变局》是樊树志先生五十余年明史研究及对中国历史思考的结晶,是继《晚明史》之后,对晚明历史研究的又一力作。本书在进一步推进晚明史研究的同时,对中国大历史的变迁发展提出了新的见解——晚明大变局是中国历史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晚清以后中国社会发生颠覆性大变局的思想和文化潜源。
宏阔的学术视野结合细致入微的考证爬梳,本书中,樊先生在诸如“倭寇”问题、西学问题、东林及复社问题等上,澄清了人们的诸多误解,还原了历史的真相。同时,樊树志先生高屋建瓴地指出,以徐光启为代表的明末士大夫,是中国首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并还原了瞿汝夔在西学东渐过程的关键性作用,打破了学界历来引用西方学者认为明代中国天主教传教成功仅归功“三大柱石”而忽略瞿汝夔的成说,推进了晚明史研究的高度。
樊树志先生的语言通畅浅近,将学术界新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了大众能读懂的历史叙述,真正做到雅俗共读,在推进了晚明历史研究的同时,给读者提供了一本系统了解晚明社会发展的简明通史著作。
樊树志,1937年出生于浙江湖州,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后留校任教,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攻明清史、中国土地关系史、江南地区史。
代表著作《中国封建土地关系发展史》(1988)、《明清江南市镇探微》(1990)、《万历传》(1994)、《崇祯传》(1997)、《国史概要》(1998)、《晚明史(1573-1644年)》(2003)、《权与血:明帝国官场政治》(2004)、《国史十六讲》(2006)、《大明王朝的最后十七年》(2007)、《张居正与万历皇帝》(2008)、《明史讲稿》(2012)、《明代文人的命运》(2013)。其中,《晚明史(1573-1644年)》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国史十六讲》已畅销三十余万册。
引言
第一章 “海禁—朝贡”体制的突破
一 海禁政策与朝贡体制
1. 严禁“交通外番,私易货物”的海禁政策
2. 俯视周边的朝贡体制
二 日本的朝贡关系与宁波争贡事件
1. 日本的朝贡关系
2. 大内氏与细川氏的宁波争贡事件
三 海上走私贸易与海禁政策的较量
1. 海上走私贸易面面观
2. 海禁的突破口: 月港与双屿港
3. 朱纨的悲剧: 海上实情实事未得其要领
四 嘉靖倭患的真相
1. 何谓“嘉靖大倭寇”
2. 倭患与真倭、假倭
3. “市禁则商转为寇”,“禁愈严而寇愈盛”
五 王直之死与海禁的开放
1. 胡宗宪招抚王直
2. 王直其人其事
3. 开放海禁之议
4. 月港贸易合法化与广中事例
第二章 卷入全球化贸易的浪潮
一 新航路发现与葡萄牙人东来
1. 寻找通往印度的航路
2. 葡萄牙人的中国贸易
3. 从香山澳到濠镜澳
二 以澳门为中心的全球化贸易
1. “东方第一商埠”——澳门
2. 澳门—果阿—里斯本之间的远程贸易
3. 澳门—长崎之间的远程贸易
4. 澳门—马尼拉之间的远程贸易
三 尼古拉?一官与“海上马车夫”
1. 泉州海商李旦
2. 尼古拉?一官——郑芝龙
3. “海上马车夫”——荷兰东印度公司
4. 荷兰东印度公司和中国、日本的贸易
四 “马尼拉大帆船”与太平洋丝绸之路
1. 美洲新大陆的发现与西班牙人东来
2. 从马尼拉到阿卡普尔科的太平洋丝绸之路
3. 从月港到马尼拉
4. 从澳门到马尼拉
5. 中菲贸易的鼎盛时代
五 贸易顺差与巨额白银流入中国
1. “商业上的‘纳贡’”
2. 全汉昇: 美洲白银的1/2被运到中国
3. 弗兰克: 中国占有了世界白银产量的1/4至1/3
第三章 江南市镇: 多层次商品市场的繁荣
一 江南经济的高水平发展
1. 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
2. “湖广熟,天下足”何时形成?
3. 江南的乡村工业化
二 晚明: 江南市镇的迅猛发展时代
1. 苏州府与松江府的典型分析
2. 江南市镇的规模与结构
三 丝绸业市镇的分布及其特色
1. 丝绸业市镇的分布
2. 丝绸业市镇的经营方式
3. “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
四 棉纺织业与棉布业市镇
1. 乌泥泾与黄道婆
2. “绫布二物,衣被天下”
3. 棉布业市镇的分布状况及其特色
4. 棉布业市镇的经济结构与经营方式
5. “土布出洋”一瞥
五 经济高度成长与奢侈习俗风靡
1. 社会风尚由俭入奢
2. 奢侈风尚的典型分析
3. 奢侈风尚的经济意义
六 余论
第四章 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 陈献章:“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1. “江门心学”的怀疑精神
2. “为学须从静坐中养出个端倪来”
3. 陈门弟子: 从贺钦到湛若水
二 王守仁:“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1. “学贵得之心”
2. 贬谪龙场:“动心忍性,恍若有悟”
3. “功高而见忌,学古而人不识”
4. 漫长的昭雪之路
三 “掀翻天地”的王门弟子
1. “不从人脚跟转”的王畿
2. “六经皆注脚”的王艮
3. “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的颜山农、何心隐
四 李贽:“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1. 赞扬王门弟子“一代高似一代”
2. “假道学以异端目我”
3. “快口直肠,目空一切”
4. “不死于人,死于口;不死于法,死于笔”
5. “先生起千载,高言绝群智”
第五章 西学东渐与放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
一 耶稣会士东来: 利玛窦的前辈
1. 依纳爵?罗耀拉与耶稣会
2. 澳门: 耶稣会士进入中国的通道
3. 沙勿略神父: 向中国传教的创始人和发起者
4. 范礼安神父: 中国传教事业之父
5. 罗明坚神父: 中国传教事业的实际开创者
二 利玛窦神父的“本土化”传教活动
1. “但求人与我同,岂愿我与人异”
2. 《交友论》:“东海西海,此心此理同也。”
3. 《天主实义》:“与经传所纪如券斯合。”
4. “登上了‘月球’”
5. 为传教士们留下了敞开功德之门
三 西方科学文化的传播
1. 《山海舆地全图》与《坤舆万国全图》
2. 《几何原本》、《同文算指》与《圜容较义》
3. 《奇器图说》与《泰西水法》
4. 《崇祯历书》
四 放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
1. 第一个结识利玛窦的名士瞿汝夔
2. 可以与托马斯?莫尔媲美的徐光启
3. “以西法为宗”的李之藻
4. 由佛教到天主教的杨廷筠
5. “读书必开眼”的方以智
第六章 新气象: 文人结社与言论
一 “虑圣教之将绝”的应社
1. 文人结社之风由来已久
2. 应社与广应社
3. “尊经复古”
二 “负韬世之才,怀救时之术”的几社
1. “十人社”、“六人社”与“十八子社”
2. “绝学有再兴之几”
3. 剖析朝政利弊的《几社壬申合稿》
4. “关于军国,济于时用”的《皇明经世文编》
三 游走于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复社
1. 复社的尹山大会、金陵大会与虎丘大会
2. 门户之争与政治谣言
3. 甚嚣尘上的攻讦
4. 复社的理想政治——吴应箕的个案
5. 《留都防乱公揭》
6. 报国无门的悲剧
四 余论
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