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的新马克思主义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英国的新马克思主义

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超时赔付

27.95 3.2折 88 九五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乔瑞金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010113838013

上书时间2024-02-26

才华有限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乔瑞金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3
  • 版次 1
  • ISBN 9787010113838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44页
  • 字数 630千字
【内容简介】
  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是指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旨在把马克思主义英国化的一种学术思潮和倾向,其研究60年代进入活跃期,70年代产生了一些代表性的人物和著作,研究领域涉及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等。因他们都有共同的理智磐石——马克思主义,并始终遵循着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和方法,故用“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来称谓。
  《英国的新马克思主义》是对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各流派代表性人物的一种较为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它以人物研究为突破口,选取了十个典型人物分别作为一个章节,对其在各研究领域的主要成就和思想特征作了深入的挖掘和剖析,以期形成一种全面的理解、认知和把握。在对这些代表性人物的分析和研究中,不仅透视出英国新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本土化特色——经验主义、科学主义、自由主义和民粹主义等思想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内在特质,同时,彰显出英国新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经验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欧陆理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经典马克思主义和苏联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某种内在关联发展。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汤普森:回归人道主义

 第一节 经验主义的理论基础

  一、标示特殊性的“民族主义”

  二、历史哲学的经验特征

 第二节 历史主义的思维方法

  一、历史主义方法论对阶级的分析

  二、历史主义思维方式及其特征

 第三节 人道主义的理论立场

  一、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历史观

  二、工人阶级的社会自觉

  三、生产关系的核心地位

 第四节 主体能动性的理论内核

  一、阶级意识

  二、没有阶级的阶级斗争

  三、历史的推动力

  四、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第二章 霍布斯鲍姆:追寻总体性的全球视野

 第一节 全球视野的政治理念

  一、唯物史观的史学基础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政治观

  三、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四、革命、阶级斗争和政党组织

  五、国际化的策略、战术及全球化问题

  六、作为政治力量的社会主义

 第二节 “进步”的社会发展观

  一、历史整体观

  二、“从下往上看”的底层历史观

  三、从欧洲中心主义情结转向全球视野

  四、古代一现代一后现代的意识形态

  五、基于现实的乌托邦计划

第三章 威廉斯:走向共同文化的理想社会

 第一节 整体主义的文化视角

  一、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石

  二、对精英主义文化的祛魅

  三、感觉结构的哲学意义

 第二节 文化唯物主义的哲学论断

  一、作为“研究范式”的文化唯物主义

  二、文化领导权问题

 第三节 技术解释学的政治意识

  一、现代主义的文化场域

  二、“意向介入式”的研究路径

  三、“电视流”的意义与价值

  四、文化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实践

 第四节 展现生命本真的共同文化

  一、真正社会民主实现的保证

  二、“与邻为善”的构建原则

  三、现代民主的最大障碍

  四、共同文化的精神内核

  五、共同文化的实现途径

第四章 伊格尔顿: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文化政治批判

 第一节 变革政治制度的社会批判与文化批判

  一、文化的要义在于社会批判

  二、批判的功能在于政治实践

  三、作为方法的文化政治批评

 第二节 指向人的解放的意识形态

  一、意识形态的多重意蕴

  二、建构崭新的意识形态理论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新人”培育的美学法则

  一、“政治批评”视角下的后现代主义反思

  二、走出幻象之境

第五章 安德森:守护经典社会主义

 第一节 经典社会主义的哲学态度

  一、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辩护

  二、与英国马克思主义的对话

  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相遇

  四、与新社会运动实践的交融

 第二节 结构主义的存在哲学

  一、社会型构的整体主义

  二、社会存在的拓扑空间

 第三节 理性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

  一、对英国工人阶级的经验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

  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的武器”的批判

  三、安德森“武器的批判”

 第四节 社会主义革命的政治学

  一、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祛魅

  二、反资本主义的多元潜能

  三、革命的乌有之乡

第六章 柯亨:倡导公平可致的技术与社会批判

 第一节 分析哲学的技术批判立场

  一、技术批判的历史维度

  二、技术批判的方法维度

  三、技术批判的价值维度

 第二节 本质主义的技术实践观

  一、技术本质的语义分析

  二、技术功能的首要性

  三、“技术决定论”辩护

  四、社会批判的技术范式

 第三节 平等主义的技术价值论

  一、技术本质的解蔽与回归

  二、技术发展的平等困境

  三、对社会不平等的批判

 第四节 公平、自由的社会主义理想

  一、平等主义理想的可致性

  二、从自由“主义”到平等的自由

第七章 吉登斯:创建自我认同的生活政治社会

 第一节 民主主义的社会批判

  一、现代性的内涵及其特征

  二、现代性的多维制度分析

  三、现代性的动力机制

  四、现代性的国家权力

  五、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第二节 极权主义的现代政治

  一、工业主义与军事化的结合

  二、行政力量的全面扩张

  三、监控的集中化

  四、极权主义的政治后果

  五、社会运动的兴起

 第三节 商品化的资本主义本性

  一、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基点

  二、资本主义劳动的必然特征

  三、资本主义社会权力关系的本质

 第四节 自我认同的社会哲学

  一、自我认同的基本特征

  二、自我认同与现代性

  三、自我认同的反思性超越与解放的政治

第八章 科琴:聚焦实践的哲学

 第一节 辩证的实践哲学

  一、马克思的哲学构造

  二、马克思思想的核心

  三、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质疑

 第二节 展现社会秩序本质的人类实践

  一、规律与历史决定论

  二、“世代”的历史概念

 第三节 科学主义的实践观

  一、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

  二、《资本论》的主要经济假设

 第四节 人类解放的社会革命

  一、革命时期的革命观

  二、未来共产主义的设想

第九章 佩珀:重塑主体的生态社会主义

 第一节 辩证的生态观

  一、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二、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进程的解释

 第二节 帝国主义的生态灾难

  一、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

  二、生态帝国主义肆虐

  三、虚假意识控制了人类

 第三节 人类中心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理论意指

  一、技术中心主义摧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纽带

  二、生态中心主义阻碍了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

  三、坚持人类中心主义

 第四节 生态主义的社会主义

  一、对极端绿色分子的批判

  二、推动马克思主义对生态社会主义政治的建设

第十章 哈维:开启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

 第一节 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的空间哲学

  一、新“空间”理念的崛起

  二、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的四重原则

  三、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的解释学意蕴

 第二节 有机论的资本理论

  一、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

  二、对资本积累理论的改造

  三、资本与“空间修复”

 第三节 整体主义的社会批判

  一、后现代主义是另一种视角

  二、时空的社会性与整体性

  三、后现代主义社会批判的实质

 第四节 乌托邦理想的政治诉求

  一、空间的政治性

  二、人类解放的政治学

  三、未来社会的乌托邦规划

结束语

附录:英国新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人物著作成果年表

参考文献

索 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