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草人/成长记忆名家经典 儿童文学 叶圣陶 新华正版
  • 稻草人/成长记忆名家经典 儿童文学 叶圣陶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稻草人/成长记忆名家经典 儿童文学 叶圣陶 新华正版

11.5 5.0折 22.8 全新

库存4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叶圣陶

出版社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

ISBN9787542246233

出版时间2018-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175页

字数96千字

定价22.8元

货号xhwx_1201846824

上书时间2024-06-14

念微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本丛书拟将20世纪的文学经典代表作逐一推出,给中国的孩子们很好的文学读本。虽不指望孩子们以后个个成为文学家,但年幼时候的阅读,可以打下精神的底子,让他们成为精神上的探索者,乃至成为精神巨人。

目录:

目录

内容简介:

稻草人是叶圣陶1922年发表的中国现代童话。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展现了当时劳动的苦难。该作是中国文学目前很早为创作的文学作品之一。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汉族人,江苏苏州人,有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五四”新运动的先驱者,是文学研究会在创作上很有的作家,也是五四时期除鲁迅之外很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创作了我国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和中国现代文学目前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其他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灾(1923年)、线下(1925年)、城中(1926年)、未厌集(1928年)等。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中文艺、国文月刊、开明、笔阵、国文杂志、中国作家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精彩内容:

  子    子的姓名,没有一个人知道。    他自出母胎,睡在育婴堂墙上的大抽屉里。小朋友看见过这个大抽屉么?很深,又很广,漆着黑漆,仿佛一具小棺材。父母生了孩子不欢喜留着的,便送到这个大抽屉里。除了送去的人看见抽屉里有了孩子,便留养着,由乳娘给奶吃。可是,不是母亲的奶,又哪里有什么甜味呢!子是吃这种没有甜味的奶活着的。    他到两岁光景,身体还是很轻,脸上有些老年人的皱纹。他只能发“唔哑唔哑”的声音,不能说话,不能叫人――有什么人给他亲亲热热地叫呢?他又不会笑。    那乳娘高兴了,抱着他逗他玩,她含一颗粽子糖在嘴里,要他的小嘴凑着接了去吃。他的头被抱近了,小嘴凑近她的嘴了,才出的锋利的门牙割碎了她的嘴唇,却没有接到粽子糖。胭脂似的血渗出来,她觉得很痛。于是她怒了,重重地打他的头,又骂道,“你这子!”“子”的名字此开始行用了。    他六岁上出了育婴堂,因为有一个木匠领他去做徒弟。他举起斧头时,是摇摇不定,砍下时,只削去木头的一层皮。他当锯子时,常常因推移不动,弄得面红耳赤;待吃了师傅的几下手掌,才得到师傅的帮助。他不懂得哭,并且似乎不懂得痛;举得起斧头时他是砍,推得动锯子时他是锯。邻近人家看见他的,都说他真是个子。    这是很冷的一夜,子还在那里做夜工。因为富翁家里赶紧要造一问有五重复壁的暖室,所以师傅命子同别一个徒弟连锯木板。他吩咐道,“明天要把木板带到富翁家里去用,你们两个必须锯完了方可睡觉。倘若今夜锯不完,明天休要见我!”师傅自去睡了。    子听师傅已经睡熟,轻轻地对他的同伴说道,“这么冷的天气,你做工多么辛苦,不如去睡觉罢。”    同伴说,“我的眼睛早已黏了拢来,很好立刻躺下来睡。可是木头没锯完,明天不能见师傅的面呢!”    “有我呢,”子拍着胸脯说,“你不要管。这些木头统归我来锯,包你一夜锯完。你的夹被不够暖了,反正我不睡,你把我的破棉絮一起盖了罢。”    同伴连忙把自己的夹被同子的破棉絮铺在地上,他躺在上面,鹘落一卷,便进他的舒适快乐的王国去了。    子见同伴肯听说话,很好满足;看自己的破棉絮围成个舒适快乐的王国,事情又多么好呀!他于是重又推动锯子。他的手冻得有些僵了,仿佛没有拿什么东西。细小的灯火被窗洞里的风吹动得东斜西倒,木头上弹着的墨线实在不容易看清楚。但是他不管,只是一推一挽地锯,简直像一台锯木的机器。    天亮了,亮得太早了一点,子还有两根木头没有锯完。师傅醒转来,听见还有锯木的声音;看时,只有子在那里工作,那一个徒弟却包在破棉絮里。他气极了,跳起身来拉开破棉絮要打。子急忙说,“他并不要睡呀,是我叫他睡的,师傅不能打他。”    师傅听了,益发恼怒,但恼怒转了方向;心想子不但教人学坏,并且将棉絮借给人家,鼓励人家学坏,实在可恶!又想富翁家的工作给他耽误了,不要受责罚,便举起六尺杆向子头上打去,恨恨地骂道,“你这个子!”    这件事的结果是子被罚去两顿饭,只好在旁看他人三饭一菜地乱咽。    有,他从人家做工回来,天已经黑了。他慢慢地走,忽然踏着一件东西。拾起来看,是一个布袋,分量重重的。凑近电灯光解开来,好耀眼的光亮,原来是十来个银元。    于是他站住了。他想,“这些白亮亮的东西,于我全没用处。倘若带了回去,今夜还是吃两碗饭,盖一条破棉絮,两碗饭和一条破棉絮是本来有的。但是师傅却很中意这东西不知什么缘故。”    他实在想不明白。他又想,“何必去想他呢?反正没有用,丢了是了。”正想向垃圾桶丢时,他又转了一个念头。“这一袋东西是谁掉了的。那个人倘若是同师傅一样的,舍不得这一袋东西。我把它丢在垃圾桶里,不要累那个人哭死么!”他立在那里等待。    做夜市的小贩回去了,喝醉的酒客被扶归了,查街的巡士走过了,沿街的门都关上了;街上没有别的东西,只有静寂的电灯    p81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