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机化学/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国家工科基地教材
  • 有机化学/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国家工科基地教材
  • 有机化学/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国家工科基地教材
  • 有机化学/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国家工科基地教材
  • 有机化学/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国家工科基地教材
  • 有机化学/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国家工科基地教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有机化学/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国家工科基地教材

10 2.0折 49 八五品

仅1件

北京顺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鲁崇贤 杜洪光 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47

上书时间2024-05-20

程峰书阁

三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鲁崇贤 杜洪光 编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3-09
  • 版次 1
  • ISBN 9787030116444
  • 定价 4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716页
  • 丛书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国家工科基地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工科基地(北京化工大学)教材之一。
  本书共7篇21章。在内容编排上,采用脂肪族和芳香族混合编写体系,将原分散在各章的有机化合物命名、构造、构型和构象集中,进行系统讲述。强化官能团反应、反应机理和四大光谱的介绍。
  适当介绍了有机化学学科的新成就。另外,每章后均附有习题。
  本书可作为化工、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生物与制药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的有机化学教材。也可作为其他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第1篇 有机化学总论

第1章 绪论

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2 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1.2.1 价键理论

1.2.2 分子轨道理论

1.2.3 共价键的性质

1.3 共轭分子

1.3.1 Hückel分子轨道理论

1.3.2 电荷密度、键级和自由价

1.4 电子效应

1.4.1 诱导效应

1.4.2 共轭效应

1.5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5.1 按碳骨架分类

1.5.2 按官能团分类

1.6 有机反应分类

1.6.1 均裂反应

1.6.2 异裂反应

1.6.3 协同反应

1.7 有机活性中间体

1.7.1 自由基

1.7.2 碳正离子

1.7.3 碳负离子

1.8 反应速率、活化能

1.8.1 Arrhenius方程

1.8.2 过渡状态理论

习题

第2章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2.1 基的概念和命名

2.1.1 基

2.1.2 亚基

2.1.3 次基

2.2 次序规则

2.3 有机化合物的俗名和习惯命名法

2.3.1 有机化合物的俗名

2.3.2 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命名法

2.4 有机化合物的衍生物命名法

2.4.1 烷烃

2.4.2 烯烃、炔烃和醇

2.5 脂肪族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

2.5.1 基本方法

2.5.2 脂肪烃的系统命名

2.5.3 脂肪烃衍生物的系统命名

2.6 脂环族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

2.6.1 单环脂环族化合物的系统命名

2.6.2 双环脂环族化合物的系统命名

2.7 芳香族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

2.7.1 单环芳烃的命名

2.7.2 多环芳烃的命名

2.7.3 芳烃衍生物的命名

习题

第3章 有机化合物的构造、构型和构象

3.1 脂肪烃的构造异构现象

3.1.1 烷烃的构造异构现象

3.1.2 烯烃的构造异构现象

3.1.3 炔烃的构造异构现象

3.2 脂环烃的构造异构现象

3.3 芳烃的构造异构现象

3.4 脂肪烃含氧化合物的构造异构现象

3.4.1 醇和醚的构造异构现象

3.4.2 醛和酮的构造异构现象

3.4.3 羧酸和酯的构造异构现象

3.5 构型异构体

3.5.1 顺反异构体

3.5.2 对映异构体

3.6 分子的构象

3.6.1 烷烃分子的构象

3.6.2 环烷烃的构象

3.6.3 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3.6.4 二环烷烃的立体异构

习题

第2篇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波谱性质

第4章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4.1 分子间作用力

4.1.1 色散力

4.1.2 静电力

4.1.3 氢键

4.2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4.2.1 有机化合物的沸点

4.2.2 有机化合物的熔点

4.2.3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状态

4.2.4 有机化合物的溶解性

4.2.5 相对密度

4.2.6 折光率

4.2.7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常数

习题

第5章 紫外吸收光谱

5.1 紫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

5.1.1 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5.1.2 电子跃迁的类型

5.1.3 紫外吸收光谱的表示方法

5.1.4 紫外吸收光谱中的几个常用术语

5.1.5 吸收带的分类

5.2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5.2.1 饱和有机化合物

5.2.2 烯烃

5.2.3 羰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5.2.4 芳香族化合物

5.3 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

5.3.1 在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5.3.2 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习题

第6章 红外吸收光谱

6.1 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

6.1.1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光谱

6.1.2 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光谱

6.2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吸收特征频率

6.2.1 烃类

6.2.2 醇和酚

6.2.3 醚和环氧化合物

6.2.4 羰基化合物

6.2.5 含氮化合物

6.3 红外光谱图的解析

6.4 红外光谱的应用

6.4.1 定性分析

6.4.2 结构分析

6.4.3 定量分析

习题

第7章 核磁共振谱

7.1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7.1.1 原子核的自旋

7.1.2 原子核的回旋

7.1.3 核磁共振

7.1.4 核磁共振谱

7.2 化学位移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关系

7.2.1 化学位移的产生

7.2.2 各类质子的化学位移

7.3 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

7.3.1 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

7.3.2 自旋裂分的产生

7.3.3 核的等价性

7.3.4 偶合常数与结构的关系

7.4  ^1H-核磁共振谱图的解析

7.5 ^13C-核磁共振谱的简介

7.6 核磁共振谱的应用

习题

第8章 质谱

8.1 质谱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8.1.1 质谱及其表示方法

8.1.2 质谱的形成及质谱仪器

8.2 离子的主要类型

8.2.1 分子离子

8.2.2 同位素离子

8.2.3 碎片离子

8.2.4 亚稳离子

8.3 常见几类有机化合物的断裂方式

8.3.1 烃类

8.3.2 醇类

8.3.3 酚

8.3.4 醛和酮

8.3.5 羧酸、羧酸酯及酸酐

8.3.6 胺类

8.3.7 卤化物

8.4 有机化合物质谱的应用

8.4.1 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8.4.2 确定分子式

8.4.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

习题

第3篇 烃和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第9章 烷烃的化学性质

9.1 烷烃的取代反应

9.1.1 卤化反应

9.1.2 硝化反应

9.1.3 磺化和氯磺化反应

9.2 燃烧和氧化反应

9.3 异构化反应

9.4 裂化、裂解和脱氢反应

习题

第10章 烯烃、炔烃、共轭二烯烃和脂环烃

10.1 烯烃的化学性质

10.1.1 烯烃的离子型亲电加成反应

10.1.2 烯烃的自由基加成——过氧化物效应

10.1.3 烯烃的亲核加成反应

10.1.4 硼氢化氧化反应

10.1.5 羟汞化脱汞反应

10.1.6 催化加氢反应

10.1.7 聚合反应——自身加成

10.1.8 烯烃C=C双键的氧化反应

10.1.9 α-H 原子的反应

10.2 炔烃的化学性质

10.2.1 加成反应

10.2.2 氧化反应

10.2.3 聚合反应

10.2.4 末端炔烃分子中炔氢的反应

10.3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10.3.1 共轭加成

10.3.2 Diels-Alder反应——共轭二烯烃的1,4-环加成反应

10.3.3 1 ,3-丁二烯和异戊二烯的聚合——合成橡胶

10.4 脂环烃的化学性质

10.4.1 小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10.4.2 环的大小及其稳定性

习题

第11章 芳香烃的化学性质

11.1 苯的结构

11.1.1 价键理论对苯结构的解释

11.1.2 分子轨道理论对苯结构的处理

11.2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11.2.1 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11.2.2 氧化反应

11.2.3 加成反应

11.2.4 苯环侧链α-H的卤化反应

11.3 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律

11.3.1 取代基的定位效应和相对反应活性

11.3.2 定位规律

11.3.3 定位规律的解释

11.3.4 影响苯的二元取代产物异构体比例的因素

11.3.5 二取代苯的定位规律

11.3.6 定位规律的应用

11.4 多环芳烃

11.4.1 多苯烷烃

11.4.2 联苯及其衍生物

11.4.3 稠环芳烃及其衍生物

11.4.4 芳香性

11.5 足球烯

习题

第12章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12.1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12.1.1 亲核取代反应

12.1.2 消除反应

12.1.3 与金属的反应

12.1.4 卤代烷的还原反应

12.1.5 卤代芳烃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12.2 卤代烷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12.2.1 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12.2.2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机理的因素

12.3 卤代烷消除反应机理

12.3.1 双分子消除反应机理(E2)

12.3.2 单分子消除反应机理(E1)

12.3.3 影响消除/取代反应的因素

12.4 卤苯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12.4.1 加成消除机理

12.4.2 消除加成(苯炔)机理

习题

第4篇 有机含氧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第13章 醇、酚和醚

13.1 醇的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