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工程手册2
  • 工业工程手册2
  • 工业工程手册2
  • 工业工程手册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工业工程手册2

(第2分册)(第3版) 精装。本手册含922个插图、388个表格,还给出了4139个引用的参考资料,囊括了工业工程领域的各个方面,本分册主要包括绩效改进管理和决策方法两部分。

600 220 九五品

仅1件

天津滨海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沙尔文迪 著 ; [美] 沙尔文迪 (Salvendy G.) 编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206页

字数1718千字

定价220元

上书时间2020-10-08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如图所示,干净未翻阅,稀缺珍品,不退不换。
商品描述
 2001年,美国工程院院士、普渡大学教授、国际工业工程领域著名学者沙尔文迪先生到清华大学任教,担任工业工程系的讲座教授和系主任。当时他送了我一本由他编著的《工业工程手册》最新版。这本手册编于2001年,已是第3版,不仅总结了成熟经典的工业工程成果,而且有大量章节反映了当今国际上工业工程的最新发展,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手册。2002年,在一次谈话中,沙尔文迪先生跟我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工程一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应该翻译手册,让更多的中国读者了解和应用工业工程。”这是一本有着2800页篇幅的较大手册,同时内容覆盖非常广泛。受到沙尔文迪先生的鼓励,我感到年轻的一代工业工程学者,应该以汪应洛院士等为代表的老一代工业工程学者为榜样,为中国的工业工程发展做一点实事。同年,我与几位年轻有为的工业工程学者联系此书的翻译工作,得到大家的热烈响应,由此组成了6人的主译班子。
  工业工程起源于19世纪末的泰勒和吉尔布瑞斯的工作: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引入运筹学等定量分析方法作为基础后,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科学体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现代工业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工业工程出现100多年来,众多工业工程学者为产业效率的提升、产品和工作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说:“20世纪工业取得重大成就,在管理技术上贡献最大的莫过于科学管理(工业工程),这是一个由美国人创造,被世界接受并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不论什么时候应用它,生产率就会提高,在减少工人工作负荷的同时,他们的收入就会上升。它已经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超过百倍。”工业工程最成功的应用领域是制造业,不论是福特的汽车流水线,还是丰田的精益生产模式,不论是戴明的全面质量管理,还是哈默的业务流程重组,背后无不大量运用工业工程的原理与方法。今天的工业工程应用领域已经大大扩展,在交通运输、物流、医院、银行等越来越多的领域看到工业工程的身影。
  工业工程在中国只有短短20余年的发展历史,但近些年来发展很快,在一些领域甚至是领先的,比如手册中的计算机集成制造一章,就由吴澄院士撰写。作为学者和教师,我也深切感受到工业界对工业工程人才和工业工程研究成果的迫切需要。
  工业工程是一门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工程技术,它主要研究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组成的系统,通过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的知识,对这些系统进行有效的设计、规划和管理改善,从而达到不断降低生产成本、确保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标。
  中国在倡导科学发展观,实现“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的路子”的进程中,提高“效率”成为企业的必由之路。因为只有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生产率,企业效益才会提高,员工和企业的实际收入才会增加。目前,人工费用低是中国制造的一大竞争优势,但只有不断提高效率,并将工作效率高作为竞争的优势,中国制造才会有核心竞争力。新兴工业化的另一个关键是要进行“系统优化”。因为全球化的浪潮,使得系统的范围越来越大;小到企业内的各种资源组合,大到国家能源/矿产,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毫无疑问是企业和经济发展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关键,有效地优化系统,既是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也是难点。新兴工业化又需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新型工业化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工业工程正是解决上述关键的钥匙。它从系统、人本的角度研究工业生产效率提高的工程方法;强调安全、效率和愉悦3个层次的工作环境;通过“效率科技”、“运筹和系统科技”以及“人本科技”三大视角,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在西方经济的发展历史中,工业工程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开始大量地应用工业工程技术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本书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希望能为工业工程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比较全面、系统的帮助和借鉴。
  本书共有102章,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工业工程所涉及各种领域及其知识方法,比较前两个版本,除增加了各个研究方向的新进展、新方法以外,还增加了对供应链管理和服务系统的阐述。本书的各个章节都经过了专家详细认真的校订,文中的内容来自全世界在工业工程或者相关领域从事研究的176位优秀的专业人士,囊括了工业工程领域的各个方面。
  参加本书翻译的除了孙林岩(西安交通大学)、江志斌(上海交通大学)、李从东(天津大学)、马士华(华中科技大学)、易树平(重庆大学)和我(清华大学)6位主译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重庆大学的4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近百位研究生,历经3年的编译和审校完成此书。在此,我对所有为本书做出贡献的人员表达我深深的谢意;我还要诚挚地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张秋玲女士,她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3年时间里,还有许多人曾经给予了我们热情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所有人的辛勤工作使得本书今天得以成稿,这是一项艰辛的工作,但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很荣幸能与大家一起参与此项工作,追随工业工程界的前辈们,为工业工程在中国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衷心希望这本手册可以对中国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对从事工业工程领域研究和应用的学者、学生、工业界人士等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如图所示,干净未翻阅,稀缺珍品,不退不换。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