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企 管理实务 邱宝林
  • 央企 管理实务 邱宝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央企 管理实务 邱宝林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7.3 1.3折 58 全新

库存6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邱宝林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4046541

出版时间2011-0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79页

字数450千字

定价58元

货号714_9787544046541

上书时间2024-06-26

问问熊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如果你对央企存有疑惑,央企将告诉你央企是什么?央企为了谁?央企将业会怎样?以石油石化行业为主脉,央企与你一起解读—— 

目录:

序言——央企为了谁
章 央企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
国有国营,新中国面对的“独木桥”
老国企戴上亏损的“大黑帽”
“笼中鸟”,国企改革陷入胶着
“拆”与“合”,重组改制的模式之争
新国企踏上资本市场的荆棘路
国资委成立,央企登上历史舞台

第二章 高利润:你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利润,一朝千亿天下知
利润大蛋糕是如何做成的
苦涩的瘦身,38万人大裁员
利润大蛋糕如何分
税负,被忽略的另一笔“千亿”
算笔细账,千亿利润到底高不高
央企真的不给全民分红吗
利润背后的神秘之手
石油业站在了微利时代的门槛上

第三章 油价高低谁说了算
油价为何涨多跌少,涨快跌慢
中国的油价比美国高吗
高油价下油荒的追问
气荒来了,央企是保供还是“逼宫”
百元油价的幕后黑手
定价权何时能有中国强音

第四章 高股价“跳水”,到底怨谁
社会转型期人们怎么了
也守不住的发行价
回归内地a股之路
上市的焦虑
16块7的发行价从何而来
48块6的开盘价怎么产生的
痛定思痛,新股发行迎来变革
好股票还得有好价格才能赚钱
炮轰“三高两荒”是否打错了靶

第五章 央企遭遇舆论旋涡
“12·23”,安全事故催生制度
新媒体时代,掌握“第六种能力”
结构调整期,社会转型期,事故多发期
能否安全,96%取决于人
被冷落的“世界500强”之首
八万人裁员,只是一个传说
网络围观“门事件”
危机管理,现代企业的必修课
聚光灯下的“垄断收入”
新闻头条是怎么产生的
及时擦去雕像上的污渍

第六章 “国进民退”大论战
“国有化”浪潮来袭
“进”“退”问题的由来
现象离有多远
经济学家的担忧和统计局长的回答
“”报道的新焦点
“国进民退”还是“优进劣退”
“国进民退”是不是个伪命题

第七章 没有行政保护,干得咋样
后来者,要想吃肉得先啃骨头
秘鲁征战,掘出桶金
建“大庆”的战略构想
委内瑞拉练兵,在美国的后院淘金
创业,在苏丹腾飞
中哈合作,构建能源新“丝路”
竞购优尼科,不可忽视的商业因素
秘铁双龙收购,有钱买不来婚姻
中石油式收购,买得上还得玩得转
中俄管道,黑发谈成白发
中亚管道建设,速度是竞争力
四国元首的盛会和迟到的贵宾
贷款换石油,把握时机重要
中缅管道,为能源安全再保险
四大能源通道为中国经济加油

第八章 是窝里雄鸡,还是雄鹰
走出去得豁出去
二十年努力走进了大油海
在石油奥林匹克赛场夺金
穿着弹衣在巴格达签约
规模发展,布局中东大舞台
找油,为全球新增四亿吨石油
做世界工厂,也做中国标准
央企走出去,中国形象大展示
走出去需要大航母,本土化也是核心竞争力

第九章 是垄断问题,还是行业集中度问题
中国价格为何还是水中月
明天的石油会是的煤炭吗
不简单的“商品”,不一样的“垄断”
诡异的石油政治
的美国人如何看待垄断
私有化的俄罗斯是否强大了
《反垄断法》反的不是企业,而是垄断行为
中国石油市场不只有三大公司
如何培养大处着眼的战略眼光

第十章 央企的未来
母国烙印:跨国公司也有国籍
还原央企真实的面目
在批评和抱怨声中前行
社会责任,央企的必然担当
“国民共进”,是“中国进”
迎接中国“企业”时代的到来
后记
参文献 

内容简介:

央企内容简介:“”本是个中词。但在中国现实的语境下,“”已渐渐成为爆料的代名词,当下报网书刊中的“”往往偏向负面,和针砭时弊、内幕揭密划上等号。其实,“”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实情况”。可见,“”确实是个中词汇,本身并无褒贬。
联系到邱宝林的央企的主角——央企,由于央企信息披露机制的不健全,由于央企悠长复杂的身世,由于央企庞大密集的结构,还由于其他种种原因,造成信息的不对称,人们得到央企的信息往往“碎片化”、“段落化”,对央企的认识和评说或雾里看花或盲人摸象,难以全面、完整、客观地看待央企,不了解和误解误读自然难以避。
鉴于此,央企选择“央企”做书名,取“”原意,意即力求还原央企的真实面貌和真实形象。这是一次尝试,更是希望。 

精彩内容:

不过,增加的账面收入并不是利润。因为油价涨了,毛收入涨了,投入和支出也在大幅度地上涨。随着物价的快速上升,油田所投入的重要物资的价格大都翻着跟头地蹿升。同时,由于主力油田开采难度不断加大,成本也在大幅度上升。优选油田开采成本的直线上升,吃掉了很大一部分油价上涨带来的红利。这几年油价每桶七八十美元了,但成本也上来了。连资源很丰富的中东的油田接近成本来每桶都超过45美元,。沙特已经接近甚至超过50美元。
更重要的一点,石油已是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了。虽然原油价格涨得快,但给消费者的是成品油而非原油。2004年的原油价格比1998年上涨了两倍,这是上游的账面收益,同期成品油价格只上涨了50%多,实际收益的涨幅并没有那么明显。按照当时的测算,大概靠前油价涨跌1美元,将影响中石油20亿元币的利润。与1998年相比,靠前油价上涨能带来500亿元左右的利润,这是个估算。不过,由于公众只能看到靠前油价一个劲地上扬,看不到背后的其他因素,暴利的印象难以避。所以说,老天爷的帮忙中似乎也有帮倒忙的苦涩。
推动利润增加的市场因素,不仅包含靠前油价的上涨,还包括中国经济形势良好的发展环境。
2004年,经过三年的调整,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在优选经济回升的背景下,中国投入到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中去,开始扮演“世界工厂”的角,鞋、纺织品、机电类产品等纷纷走出国门。世界市场的旺盛需求,拉动了靠前化工产品市场的发展,新崛起的市场宠儿——房地产业对推动需求又添了一把柴,这些都为中石油创造了很大的盈利空间。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化促进了汽车的提速,靠前油品需求旺盛。即便对靠前成品油价格有了硬的规定,汽价格仍在升级换代中屡创新高,这也在程度上增加了石油的利润。
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天时”,带来了石油业的规模发展、业务的拓展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科技创新:发现老外找不到的大油田
石油业是一个投资巨大、技术密集、风险极高的行业。一般人往往会误以为,‘油田底下是个大“油海”,打个窟窿出油。实际上,石油开采很好不容易,需要强大的技术做后盾。
科学家说,上天容易入地难,很有道理。因为地下的油看不见,茫茫大地,碗粗的井打在哪里能出油,好比大海捞针,没有科技支撑是办不到的。
大庆油田的发现过程中,被誉为地学泰斗的黄汲清院士实践了“陆相地层生油”理论。他指出,本人在东北找油找了整整三十年,他们的技术更优选,为什么一无所获?而我们只用了短短五年时间发现了大油田?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陆相地层可以生油。本地质史学者小松直干也认为,除了勘探的范围、密度不够外,从根本上说不是钻探设备不行,而是“探矿思想和探矿技术的问题”。
也难怪,那时优选石油界都只知道海相能生油,哪知道陆相也可生油。正是李四光的“新华夏构造体系”和黄汲清、潘钟祥等人的陆相生油理论,指导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当下,世界上好找油的地方所剩无几,勘探越来越困难。我国的石油储量相对来说并不丰富,但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我国的石油探明储量仍在不断增加。

精彩书评:

目前大部分央企已经实现了股份制改造,70%的央企是上市公司,而且是在美国、中靠前地、中国三地上市,所以现在央企的资产60%属于我们13亿,另外40%则属于世界和靠前的战略投资者,广大的股民。
——院国资委主任王勇 2010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讲话
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是一个从单一老国有企业形态向各种类型的国有企业“分化”的过程,“国企”分化并没有使整个国民经济停滞发展。相反,“新国企”、民营经济和外资企业“三驾马车”的共同快展,成了中国经济和“中国模式”。
——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
面对靠前竞争,无所谓“国”与“民”,“国”也是“民”(民),“民”也是“国”(中国),国企、民企都是民族经济。央企像企业群体中的基础设施,在自身做大做强的同时,也有义务、有责任支持和带动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国、民共进”,是中国进。
——摘自本书第十章“央企的未来”
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渠道,都可能成为意见表达的主体。有个形象的比喻,是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麦克风。
——2009年6月24报发表如何应对“麦克风时代”
对高瞻远瞩的公司而言,很重要的问题是“我们明天怎样做得比更好?”他们把这个问题看成生活方式,变成思和行动的惯。
——吉姆柯林斯(基业长青和从很好到很好作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