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理论时代与文学批评转型:巴赫金对话批评理论研究
  • 后理论时代与文学批评转型:巴赫金对话批评理论研究
  • 后理论时代与文学批评转型:巴赫金对话批评理论研究
  • 后理论时代与文学批评转型:巴赫金对话批评理论研究
  • 后理论时代与文学批评转型:巴赫金对话批评理论研究
  • 后理论时代与文学批评转型:巴赫金对话批评理论研究
  • 后理论时代与文学批评转型:巴赫金对话批评理论研究
  • 后理论时代与文学批评转型:巴赫金对话批评理论研究
  • 后理论时代与文学批评转型:巴赫金对话批评理论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后理论时代与文学批评转型:巴赫金对话批评理论研究

50 九品

仅1件

天津滨海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建刚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S1-

上书时间2024-03-08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建刚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2
  • 版次 1
  • ISBN 9787301201053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2页
  • 字数 28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后理论时代与文学批评转型:巴赫金对话批评理论研究》立足于“后理论时代”这一现代语境,对巴赫金的对话批评理论作了系统翔实的阐释。在强调巴赫金反本质主义、反理论主义、推崇对话立场的同时,从哲学人类学、话语符号学以及政治美学等方面尝试性地探讨了其对话批评理论的发生机理、运作机制及其理论的可能性延展等。这一探讨在应对当下文学批评的困局时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方案。
【作者简介】
王建刚,男,1967年生,文学博士,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专业方向为文艺美学,著有《狂欢诗学——巴赫金文学思想研究》、《政冶形态文艺学——五十年代中国文艺思想研究》、《小说政治学》(即出)等著作。
【目录】
导言后理论时代的巴赫金及对话批评理论

第一章民间:沉浮于尘俗中的巴赫金
第一节“饥饿”的思想家与“民粹后”知识分子
第二节巴赫金思想的欧陆背景
第三节巴赫金思想的本土资源

第二章对话:话语批评的“建筑术”
第一节从读者反应到对话批评
第二节对话批评的理论基石:话语论与哲学人类学
第三节对话批评的理论原则与操作规则

第三章范式:巴赫金的对话批评实践
第一节向心式包抄:弗洛伊德主义批判
第二节离心式播撒:俄国形式主义批判
第三节散点式透视: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问题研究

第四章话语政治美学:对话批评的理论延展
第一节巴赫金:从对话批评到话语政治美学
第二节威廉斯与“旅行”中的巴赫金思想
第三节萨义德:现代欧洲小说与东方学
第四节伊格尔顿:走向文化政治学
结语后理论时代的中国语境与对话批评理论的本土化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