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思录专辑(精装 全11种12册)
  • 近思录专辑(精装 全11种12册)
  • 近思录专辑(精装 全11种12册)
  • 近思录专辑(精装 全11种12册)
  • 近思录专辑(精装 全11种12册)
  • 近思录专辑(精装 全11种12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近思录专辑(精装 全11种12册)

一版一印基本全新,完整一套详细情况联系15155114048微

430 九五品

仅1件

上海静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叔璥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出版时间2016-05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上书时间2024-09-29

静重斋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第一册 泳斋近思录衍注 近思录集解 /第二册 近思杂问 近思续录 近思别录 近思后录 近思录补  /第三册 近思录传 近思录集解  /第四册 近思录集解  /第五册 续近思录 广近思录   /第六册 近思录集朱/  第七册 近思录集注   /第八册 五子近思录发明   /第九册 近思录集注 读近思录 / 第十册 近思续录   /第十一册 近思录补注 近思录注 国朝近思录
《近思录》成书于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著名理学大师朱熹、吕祖谦合编。书名取《论语·子张》“切问而近思”之义;内容择自《太极图说》《易通》《西铭》《正蒙》《经学理窟》《二程遗书》《易传》等有关著述,集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和张载的主要言论而成。全书分为道体、为学、致知、存养、克治、家道、出处、治体、治法、政事、教学、警戒、辨异端、观圣贤等十四门,凡六百二十二条,为阐述儒家性理的概论之作。

《朱子学文献大系蘠代朱子学著述丛刊近思录专辑》第2册,包括:宋陈埴《近思杂问》、宋蔡模《近思续录》、宋蔡模《近思别录》、宋佚名《近思后录》、明江起鹏《近思录补》。五书对《近思录》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注解、研习、订补、递修,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文献价值。 

《近思录传》是清代学者张习孔诠释南宋朱熹、吕祖谦合编的《近思录》一书的学术著作,共十四卷。该书主要对《近思录》中字、词、句加以解释,同时阐发作者自己的阅读体会和理学思想。该书诠释偏重义理,注意会通,从大处着眼,时有新见。目前所知仅存上海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本次整理即以此为底本,加以标点校勘。 

《近思录集解》是康雍间理学名臣张伯行的重要著作,成书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共14卷,白文约26万字。清以前,《近思录》已有叶采、江永等重要注本广行,张伯行以深厚的宋学造诣对《近思录》重加注解。《近思录集解》卷次安排,一如原编《近思录》,每卷标题与原编略有差异。每卷注解下,有总论文字,多沿袭叶采《近思录集解》。

《续近思录》、《广近思录》,为清代理学名臣张伯行所纂。《续近思录》皆采辑朱子之语,并为之疏解,而《广近思录》每卷依次采择宋 张栻、吕祖谦、黄榦、元 许衡、明 薛瑄、胡居仁、罗钦顺七家之言。二书分卷门目依仿《近思录》为之,采录条目皆依据“关于大体,切于日用”之标准。从《近思录》到《续近思录》、《广近思录》,构成一个脉络相承的理学经典文本体系,体现了对程 朱理学渊源统绪和论学要旨的概括和阐扬。

清代黄叔璥《近思录集朱》十四卷,稿本,现仅存于国家图书馆善本室。成书于1754年,作者将散见于《或问》《语类》《大全》《文集》内的朱子言论,裒辑荟萃,附于《近思录》正文下。其取朱子之语以注朱子之书,可谓“以朱释朱”之典范。 

清茅星来极崇朱子学,惟感坊间流行《近思录》诸注本粗率肤浅,故作《近思录集注》纠正之。其书博采众说,参以己见,又名物训诂,考证尤详。《近思录集注》开清人以考据方式注解《近思录》之风尚,亦为清中期以来*为流行的《近思录》注本之一。

《近思录专辑 第八册 五子近思录发明》十四卷,清施璜撰。五子谓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和朱熹五位理学大家。所谓五子近思录,就是将这五位理学大家的精粹之语予以摘录,加以编辑,以便初学。之所以命名“近思”,乃取《论语》“切问而近思”之义。所谓“发明”,实即注释。十四卷之目,原为朱熹手订,即道体、为学、致知、存养、克治、齐家、出处、治道、治法、临政处事、教人之道、警戒改过、辨别异端、总论圣贤。

《近思录》由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和吕祖谦合作编著,主要摘录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家语录文集经说而成,是具有深远影响的理学经典著作。自《近思录》问世以来,历代注释之作层出不穷。江永《近思录集注》是清中期以降最为流行的《近思录》注本,影响极大。 

清初理学家刘源渌的《近思续录》,因朱熹《近思录》篇目,采辑朱熹《文集》、《语类》、《或问》精粹分门编辑,分内外两篇,以道体、为学、致知、存养、克己为修己之本,家道、出处、治体、治法、政事、教学、警戒、异端、圣贤为治人之事。刘氏沥尽心血二十余年,意在以此书为《近思录》之阶梯。

《近思录》由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和吕祖谦合作编著,主要摘录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家语录文集经说而成,是具有深远影响的理学经典著作。自《近思录》问世以来,历代注释之作层出不穷。《近思录补注》为清人陈沆所撰,是比较重要的《近思录》注本。此书依《近思录》原书卷次逐条进行注释,注文以引据朱子之说为主,并广泛采择自宋至清诸儒论说,间附陈氏本人的案断发明,藉以揭橥阐发本文之意旨。

朱熹(公元1130-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晚号晦翁等。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居建阳(今属福建)。绍兴18年(公元1148年),登进士第。后历任泉州同安主簿、知南康军、知漳州、秘阁修撰等职。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落职罢祠。时韩侘冑专权,党禁猖狂,其学被目为“伪学”。方是时,稍以儒名者,无所容其身。后党禁松弛,其学亦渐得见用。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朱熹被赐谥为“文”,旋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理宗手诏:以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及朱熹“从祀孔子庙庭”。

朱熹早岁从父朱松学,后师事李侗。一生孜孜不倦,“博极群书,自经史著述而外,凡夫诸子、佛老、天文、地理之学,无不涉猎而讲究也。”堪称古代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哲学上,朱熹认为理、气不能相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但又断言理为形而上之道,理是本,逻辑上先在;气为形而下之器,气在后。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