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的代价: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研究
  • 流行的代价: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研究
  • 流行的代价: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研究
  • 流行的代价: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研究
  • 流行的代价: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流行的代价: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研究

正版实拍内页无笔记划线

46 九品

仅1件

河南信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尤战生 著

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C-6-8

上书时间2023-06-11

美廉美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尤战生 著
  • 出版社 山东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8
  • 版次 1
  • ISBN 9787560731551
  • 定价 16.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4页
  • 字数 2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文艺学前沿理论研究书系
【内容简介】
所谓“前沿”并不仅仅体现为时尚的理论话题和前卫的研究方法,实际上,文艺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恰恰是那些每个时代都能吸引人们关注的目光、激发人们探索的兴趣的亘古常新的问题,比如“再现”、“表现”、“形式”、“结构”、“理解”、“意义”等。在当代审美文化现实的语境中对上述问题作出适应时代需求的重新阐释,并以此促进人们当代文化艺术审美观念的丰富和完善,与人类文化发展的总体步伐相协调,并以理论本身的前瞻性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加以预测和引导,这才是我们所理解的理论之“前沿”意义的真正内涵。
总之,扣紧文艺学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在综合创新中建设当代形态的文艺学理论体系,这是本书系的研究者为自己设定的目标和宗旨。
【作者简介】
谭好哲,1955年12月生,山东栖霞人。山东大学教授,文艺学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系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现任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自著《感性的超越》和《文艺与意识形态》二部,另主编或与人合著《文艺学前沿理论综论》、《马克思恩格斯艺术哲学》、《中国文化概论》、《伟人的咏唱》等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论著获省部级奖励十余项。
【目录】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意义
二、“大众文化”概念的辨析
三、法兰克福学派及其大众文化批判简史

第二章一体化的社会与单向度的人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大众文化的历史语境
第一节一体化的社会
一、德国社会的一体化
二、美国社会的一体化
第二节单向度的人

第三章大众文化的非文化性批判
第一节商业化与拜物性:大众文化批判的政治经济学角度
一、大众文化产品的商品化
二、文化工业的拜物性
第二节标准化与氛围的丧失:大众文化批判的艺术学角度
一、大众文化的标准化与伪个性化
二、机械复制与氛围的丧失
第三节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非文化性批判的贡献与局限

第四章大众文化的非大众性批判
——之一:大众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工具
第一节意识形态概念与法兰克福学派对意识形态的理解
一、何为意识形态
二、法兰克福学派与意识形态批判
第二节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性质及其功能
一、大众文化的虚假性和欺骗功能
二、大众文化的受控性和说教功能
三、大众文化的强制性和驯化功能
四、大众文化的肯定性和辩护功能
第三节意识形态观念的片面性与文化批判的偏激性

第五章大众文化的非大众性批判
——之二:大众文化作为心理控制的手段
第一节法兰克福学派与精神分析理论
第二节大众文化的心理控制功能
一、个体自我人格的虚弱是大众文化实施心理控制的重要前提
二、大众文化鼓励大众把社会规则内化为自我的典范——超我
三、大众文化通过对个体虚假需求的满足来削弱个体的爱欲能量
四、大众文化通过对公式和陈规的重复来加强心理控制的效果
五、心理控制的结果:个体的“幼儿状态”以及“大众群”的形成
第三节娱乐消遣作为劳动的继续
第四节控制的限度及抵抗的可能

第六章当代视域中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第一节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当代反思
一、对“大众文化非文化”的反思
二、对“大众文化反大众”的反思
第二节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
一、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在我国的命运
二、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我国当代文化建设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