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老照片 广东广州贡院号舍和明远楼,约清末1880年代 华芳照相馆摄影师黎芳(afong)摄,高清超大尺寸蛋白照片,纸板33.4*26厘米,蛋白照片27.8*21.2厘米,送同图清末手绘明信片1张
¥
6200
八五品
仅1件
拍摄者华芳照相馆
年代光绪六年 (庚辰1880)
尺寸27.8 × 21.2 cm
类别黑白
上书时间2024-11-1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蛋白照片完好,有轻微黄斑,右上角为底版痕迹冲印至相纸上,明信片品相完好,均为实物拍摄,品自鉴。
- 商品描述
-
这张蛋白照片为华芳照相馆广州系列第442号,摄影者为中国早期著名摄影师:黎芳(afong、阿芳、赖阿芳)。照片画面为广东广州贡院,正中为贡院标志性建筑-明远楼,清晰可见楼门上悬挂“天开文运”牌匾。
广东贡院明远楼,俗称红楼,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大塘街道龙腾社区越秀中路125号,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广东贡院明远楼建筑占地面积276平方米,坐北朝南,为木结构两层阁式建筑。总面阔为18.2米,总进深为15.2米。二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广东贡院明远楼作为广东贡院建筑群的一员,见证了一段中国科举制度由盛及衰的历史 。1978年7月18日,广东贡院明远楼作为广东贡院明远楼与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的组成部分被公布为第一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清朝初,广东贡院暂于光孝寺试士。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广东巡抚李士桢在今文明路与越秀中路交界一带修建贡院。在他看来,这里位于古城东南角,“郁葱佳气聚焉”,把贡院修在这里,有希冀“紫气东来”之意 [1]。院中为明远楼,北为至公、戒慎、聚奎三堂 [6]。清咸丰七年(1857年) ,“院地皆为瓦砾,惟明远楼巍然独存 [7]。”清同治六年(1867年),后经多次维修和扩建,号舍多达11708间,规模宏大 [1]。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两广总督张之洞等奏准:“粤东地逝广延,人材荟萃,每逢乡试,应考者不下二万人。惟贡院号舍,总计原电及随后添设,其一万余间。按号录科,生员粪或见遗.贡监尤易被屈。”于是在贡院西围播外,购买民房添建号舍一千余间。“至清末,广东贡院与顺天贡院、江南贡院、河南贡院并称为“四大贡院”。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奉旨停止科举,贡院废用。
当下不少的中国摄影史专著,均记录了摄影人“赖阿芳”“阿芳”或“LAI afong”,这些名字都指向同一个人:黎芳。他是中国早期摄影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甚至被摄影史学家泰瑞·贝内特推崇为晚清中国摄影先驱。
黎芳生于1839年,因避太平天国之乱辗转定居香港,开设华芳照相馆从事商业摄影。他的镜头里既有晚清时期大江南北的风土人情,也有政府要员、梨园人物、贩夫走卒等人间百态。在他的影像中,绝大部分建筑、人物、风景早已消逝在历史的烟尘中,时间将定格当下最佳瞬间的影像演变成珍贵史料,直观呈现了中国百年巨变。
曾有西方学者简略地写下他的籍贯是“广东高明”,但无更多的历史佐证。2021年5月18日,80后佛山摄影人张明术在香港大学图书馆找到黎芳之子的一份讣告,上面清晰地写明其父黎芳籍贯为“高明”。由此,黎芳籍贯之谜得以解开。
从黎芳影像文献可知,他的足迹遍及北京、福州、广州、香港、澳门等地,尤其擅长风景、人物题材,以专业而敏锐的触角进行创作。除了保存至今的广州镇海楼、北京古建筑、澳门大三巴牌坊等,黎芳镜头下的大部分遗址已消失在历史风雨中,比如清光绪十年(1884年)大火焚毁前的黄鹤楼,沐光而立于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百年前的福州城,一山一塔,古城建筑连绵不绝;广州城内,疍家人的木船密布珠江……
这些影像文献之所以广泛存于西方,是因为黎芳是一名独具慧眼的商业摄影师。他经营的华芳照相馆,除提供照相等业务,还作为图片出版机构,面向旅居或途经香港的西方人销售各种东方题材画册,这些影像经由他们带到国外并保存至今。
《中国摄影史中国摄影师1844-1879》作者泰瑞·贝内特是黎芳作品的收藏者和研究者,他通过画册、底片、中外报纸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勾勒出这位中国摄影先驱的传奇人生。书中首次将“LAI afong”“赖阿芳”等译名结合家族姓氏更正为“黎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