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锡麟街31号:1957年至1967年的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
  • 锡麟街31号:1957年至1967年的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
  • 锡麟街31号:1957年至1967年的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
  • 锡麟街31号:1957年至1967年的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
  • 锡麟街31号:1957年至1967年的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
  • 锡麟街31号:1957年至1967年的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
  • 锡麟街31号:1957年至1967年的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
  • 锡麟街31号:1957年至1967年的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
  • 锡麟街31号:1957年至1967年的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锡麟街31号:1957年至1967年的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

80 八五品

仅1件

安徽安庆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基金会 编

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16

安庆状元堂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基金会 编
  • 出版社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11
  • 版次 1
  • ISBN 9787565036224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93页
  • 字数 8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安庆市锡麟街31号,原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所在地。
  《锡麟街31号:1957年至1967年的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主要讲述成立于1957年的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建团最初十年的艰苦而辉煌的创业发展史。作者通过与那个年代数十位老艺术家的对话,收集、记录充足的写作素材,再进行整理、分类。书中展现出1957年至1967年间黄梅人别具一格的精神面貌、生活及工作状态。2017年是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前身)建团六十周年,《锡麟街31号:1957年至1967年的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旨在展示黄梅人的素养和追求,给予现代年轻人若干启发,并从中凝练出艺术传承发展的本质及规律,以飨广大读者及黄梅戏从业人员。
【目录】
序言 韩再芬
第一章 建团初衷
第二章 建团历程

第三章 创业之路
一、对共产党、新中国的感恩和信任是力量的源泉
二、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
三、改革创新,科学发展
成立艺委会
建立剧目创作人员责任制
建立专职导演制
设立专职作曲岗位
实行早功制
实行师徒制
开设唱腔辅导课
建立人事及各项管理制度

第四章 剧目生产的“跃进”之年

第五章 1957年至1967年演出的剧目
一、上演的现代剧目
二、上演的古装剧目

第六章 领导者的风范与情怀
一、开创基业的李洁吾
二、雄才大略的姚明
尊重知识分子
尊重艺术传统
不惧极“左”思潮,改变剧团形象
整肃团风团纪,杜绝旧班社陋习
廉洁自律,待人以诚
知人善任,勇于担当
唯才是举,催生经典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年辛劳.怀念永存
三、艺术创新的先行者徐炳孚
四、“文革”前夕的领导者吕德霖、殷勤、张力勤

第七章 精品剧目回顾与盘点
一、大型现代黄梅戏《红霞》
二、大型现代黄梅戏《柯山红日》
三、大型现代黄梅戏《台湾怒吼》
四、大型现代黄梅戏《夺印》
五、大型现代黄梅戏《三世仇》
六、大型现代黄梅戏《海防线上》
七、小型现代黄梅戏《抢伞》
八、大型现代黄梅戏《霓虹灯下的哨兵》
九、大型现代黄梅戏《赤道战鼓》
十、大型现代黄梅戏《红灯志》
十一、古装戏盘点

第八章 先辈们的从艺之道
第九章 难忘的锡麟街31号
第十章 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部分演职员小传

第十一章 劫后残存的宝贵资料
一、重大演出活动大事记(获奖情况)
二、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历届招生情况
三、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历年选派学习与进修情况
四、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引进人才情况
五、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输送人才情况
六、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若干政治生活琐记
七、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若干学术与艺术交流

附录
《天仙配》和《女驸马》的发掘和改编一答陈荣升同志
关于《女驸马》,我不该再沉默
安庆地区文艺训练班概况
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部分照片、剧照和说明书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