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上中下)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104.3
7.0折
¥
149
全新
库存11件
作者李泽厚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23315
出版时间2019-06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149元
货号SC:9787020123315
上书时间2024-12-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李泽厚,中国当代有名思想家,在哲学、思想史、伦理学、美学等多个领域均有重大建树,其原创性思想系统为“人类学历史本体论”。
1930年6月出生,湖南长沙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1988年当选为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1992年客居美国,先后任美国、德国等多所大学的客席讲座教授等。1998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2010年入选世界权威的《诺顿理论和批评选集》。
主要论著有《批判哲学的批判》《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论语今读》《己卯五说》《历史本体论》《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哲学纲要》《中国哲学如何登场?》《由巫到礼 释礼归仁》《伦理学纲要续篇》等;结集有《李泽厚十年集》《李泽厚论著集》《李泽厚集》《李泽厚对话集》等。
媒体评论:
回过头看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历史,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八十年代,影响思想文化界全局的有李泽厚……我们回顾这几十年,我们现在能举出来的就是李泽厚,这样一个全局性影响的就这一个……我们需要李泽厚式的思想家,李泽厚式的哲学家。我们不是超越李泽厚,我们要达到他的水平,我觉得这可能是当下中国知识界、思想界很迫切的问题。(钱理群语,见《李泽厚与80年代中国思想界》,《开放时代》2011年第11期)
李泽厚先生是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最富有原创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影响广泛波及到人文社科诸多领域,他的很多思想论断至今大家仍耳熟能详、津津乐道,此可见其思想魅力之大。……就李先生对儒学与中华文化精神一以贯之、自成体系的诠释来看,其思想气质无疑是偏于经验型的经世致用,与湖南大儒先贤王船山、谭嗣同在思想风格上有些接近,甚至与的哲学气质也有些神似……李先生的这些哲学思想无疑在今天仍是中国学术思想界的重要声音。(陈来:《特约评论人语》,《文史哲》2014年第3期)
毋庸置疑,李泽厚对当代哲学思想作出了创新性贡献。……毫无疑问,李泽厚是当代最重要的哲人之一,他的思想力图对当前这样一个既尝试复兴各种传统,又根据全球化世界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政治和价值结构的需求来努力调和或缓解诸文化遗产的时代做出回应。李泽厚通过对中国传统价值及知识中的若干重要方面进行更新与重思,从而为当代哲学论辩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工作可以被视作是为重新发现并更新儒学观念传统而付出的不懈努力。因此,这项工作不仅有助于中国自身未来物质与精神发展道路的建设,亦为世界哲学作出了独特而有价值的贡献。([斯洛文尼亚]罗亚娜Jana S.Rosker:《李泽厚与现代儒学:一种新全球文化的哲学》,见《李泽厚与儒家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
李泽厚的“人类学本体论哲学”或“主体性实践哲学”思想,开启了一种新的哲学视域,生成了一种新的哲学思维方式,建立了一种新的哲学话语形态,确立了一种新的哲学价值取向,奠定了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或新启蒙运动的哲学基础或理论基础。(宋伟:《李泽厚与刘再复:“主体性哲学”与“文学主体性”》,《文艺争鸣》2017年第5期)
精彩内容:
前记(2018)
本书原名《哲学纲要》,2011年1月初版于北京大学出版社,同年7月改正众多错漏后第2次印行。2015年7月由中华书局出版。2O16年6月增添若干新篇旧作由青岛出版社更名出版。更名实乃恢复,因《哲学纲要》主要由《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5月初版,同年8月再版,2010年3月三版)拆拼重组而成,当年为八十自祭自寿以纪念研读哲学,交北大出版;不料转瞬又活多年,而殒殁毕竟邻近,乃恢复本名出青岛版,留存“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作自己的独特记念。此次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应出版社要求,书分三册,有所增删。此书多次行印,变相屡售,似有愧于读者,却已无可如何,惊岁月如流更应奋力求索,奈身心疲惫那堪书案折磨,思意未尽,发表难能,此为最后一版欤?不可知也矣。谨记。
2018年88岁于异域波城
上册序
本卷《伦理学纲要》是从我著作中有关论议伦理学的部分摘取汇编而成,它们分别写于世纪交替以来的不同时日,这次汇集因年老体衰,未能改动以求统一。
这些属于不同岁月的文字合成本书,形式结构上便自无系统条理之可言,且有不少重叠雷同、反复陈说的地方,但内在脉络和论证说法倒相当一贯。总的说来,就是继承中国传统,在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哲学视角下,从“人之所以为人”出发,将道德、伦理作内外二分,道德又外作传统宗教性与现代社会性二分,内作能力(意志)、情感、观念三分,并以此为基点,讨论伦理学的一些根本问题,而不断有所明确、补充和扩展。如确认道德心理和行为中,理性为动力,情感乃助力;人性能力在道德领域乃(自由)意志,等等。此外,拙著《回应桑德尔及其他》(2014)、《什么是道德?》(2015)两书亦均属伦理学范围,亦有重要确认和增补,如《回应》书中的伦理学整体图表(“总览表”的说明)、《什么
...
内容简介:
本书是李泽厚原创性思想系统“人类学历史本体论”的很好文本。它采取积淀论的哲学心理学方向,融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经典哲学于一炉,以“人活着”、“度的本体性”等的重构建设,反对后现代,凸显出当今人类与个体的命运问题。“伦理学纲要”承继中国情本体传统,从“人之所以为人”出发,将道德、伦理作内外二分等。“认识论纲要”提出“度”应作为认识论的第一范畴,也指出中国实用理性有优点,但有忽视逻辑和思辨的缺失。“存在论纲要”围绕“人活着”及某些宗教-美学论议,为本无形而上存在论传统的中国“哲学”,开出一条“后哲学”之路。
摘要:
内在自然人化说(1999)
自由意志的绝对性
至少从存在主义开始,当然也可以从Kant算起,哲学重心已经转移到伦理学。但伦理学今天实际也已一分为二, 即以“公正”(justice)、“权利”(human rights)为主题的政治哲学-伦理学,和以“善”(goodness)为主题的宗教哲学-伦理学。本文暂不谈这一区分。总之,近代哲学从Kant起,伦理道德被认为是人所以为人(人的本体)之所在。它高于认识论所对应和处理的现象界。从而,这个崇高的“伦理本体”,作为我所谓的“文化心理结构”中的“自由意志”,究竟是什么,便应是伦理学的重要问题。
我以为,作为人类伦理行为的主要形式的“自由意志”,其基本特征在于:人意识到自己个体性的感性生存与群体社会性的理性要求处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个体最终自觉牺牲一己的利益、权利、幸福以至生存和生命,以服从某种群体(家庭、氏族、国家、民族、阶级、集团、宗教、文化等等)的要求、义务、指令或利益。可见,第一,它是个体自觉意识的行动、作为和态度。动物也有为群体生存而牺牲个体的事例,但不可能有这种自觉的具有理性认识在内的“意志”。第二,由于它常常是相悖于个体生存的利益或快乐,因而是不顾因果利害而如此行为动作的。由于它不屈服于利害因果的现象世界,所以说它是“自由”意志。动物自然也没有这种“自由”的意志。这里的关键在于,人的这种“自由意志”本身具有崇高价值,它为人类对自己和对他人(包括对后人)培育了具有社会文化内涵的普遍性的心理形式,使人获得不同于动物界的社会性生存。这就是所谓高于现象界的“伦理本体”。
拙作《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下简称《批判》)曾举儿童教育中的“勿”(勿贪吃、勿贪玩等)为例指出,社会对个体行为的伦理要求,是从小起便培育用理性的自觉意识来主宰、控制、支配自己,这就是中国人讲的“学做人”(learn to be human)。从孔老夫子讲“克己复礼”、“立于礼”,直到今天许多中国人教训儿女,都是这个意思,都是指出:人(human being)并不只是一个生物体而已;要成为一个人,必须有内在的自觉的理性品德。概括到哲学上, 这也就是塑造作为“伦理本体”的“人性”心理,也就是我所讲的“内在自然的人化”中的“自由意志”。可见,这“自由意志”不在天理,而在人心。此“心”又并非神秘的感召、先验的理性或天赐的良知,而是经历史(就人类说)和教育(就个体说)所形成的文化心理积淀。Kant的重要贡献就在于,他把人的伦理行为这一理性主宰的特征,以“绝对律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的崇高话语表达出来,并以之为超越因果现象界的先验的普遍立法原则。于是,伦理话语有如神的旨意,即使无理可说也必须绝对服从。有了它,人便无所畏惧,也无所希冀,处变不惊,一往无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据说Kant讲伦理学时,曾使听众落泪。正由于他非常准确地揭示了这一人之所以为人即具有“自由意志”的伟大庄严,表明这个“伦理本体”的地位远在任何个体的感
...
目录:
上册目录
序001
内在自然人化说(1999)003
自由意志的绝对性003
相对伦理塑建绝对010
两种道德论(2001)014
经验变先验014
现代社会性道德026
西体中用038
关于情本体(2004)052
心、性为本还是情为本052
什么样的情068
情本体、两种道德与“立命”(2006)086
人性能力086
权利与善谁优先094
“道始于情”103
立命:上帝拯救还是自己拯救113
谈“恻隐之心”(2007)123
道德心理与社会生物学123
“共同人性”的三方面135
再谈理性与本能(2008)145
动物本能与人类理性145
能力、情感与观念149
幸福是否伦理学命题?159
新一轮“儒法互用”(2009)168
善是什么168
和谐高于公正174
伦理学答问补(2012、2016)183
要点在三个区分183
自由意志乃人性能力190
接着Wittgenstein走200
情本体与女性主义伦理学203
为什么说孔夫子加Kant(2014)208
“学而第一”与“不知的共同根源”208
“尔安乎”与绝对律令211
意志、观念、情感和“优选境界”214
人是目的与关系主义222
事实、价值不二分232
历史进入形上238
“上帝死了”之后244
关于“伦理学总览表”的说明(2018)252
情境、情绪和情感254
关于“两德论” 268
中册目录
序001
主体性(subjectality)哲学认识论
(1979、1984)003
关于逻辑和数学的根源003
时空的实践基地016
因果观念从何而来022
什么是“我思”036
核心是主体性(subjectality)的内外结构052
“度”的本体性(2001)05
...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