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旅行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安旅行团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19.44 5.4折 36 全新

库存16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春雷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71563

出版时间2022-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88页

字数203千字

定价36元

货号SC:9787214271563

上书时间2024-12-13

问典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春雷,男,1968年2月生,河北省成安县人。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获鲁迅文学奖(第三届和第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报告文学奖等。李春雷是鲁迅文学奖历史上最年轻的报告文学作家,也是新世纪以来唯一两次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家,更是徐迟报告文学奖历史上唯一蝉联3届的获奖者,被公认为“中国短篇报告文学之王”。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那一年,我十八岁》,长篇报告文学《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宝山》《摇着轮椅上北大》等38部,中短篇报告文学《木棉花开》《夜宿棚花村》《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等200余篇。
主编推荐:
【图文并茂,细节丰富】多次采访新旅后人,把握生动历史细节珍贵历史图片,再现风云画面【纪实文学,大家之作】新世纪首部完整描写新安旅行团历史的纪实文学作品知名作者操刀,打造精品力作【微言大义,质朴感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读物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思想的重要实践
内容简介:
1935年10月10日,在陶行知先生的热切鼓励下,在校长汪达之的带领下,新安小学的学生组成了一个革命团体——“新安旅行团”,第一批团员14人,在蒙蒙细雨中告别乡亲出发了……从1935年到1952年,十七年风云岁月里,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新安旅行团不怕艰苦,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以文艺为武器,唤起民众抗日救亡,宣传党的主张,展现了爱国奋进的精神风貌。在没有固定校舍、没有现成教材、没有专门教师的情况下,他们实践独特的“小先生制”和“民主生活会”,培养出一大批政治、军事、科技、文艺等众多领域的杰出人才。时至今日,新安旅行团的光荣传统依然熠熠闪光,具有深远的时代价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实践对于今天的教育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
        萧湖之畔
    1929年春,河下古镇走来三位身着长袍大褂的男青年。他们交谈着,向萧湖方向走去。
    萧湖在河下古镇东南方向,与勺湖、月湖相连,并称“淮安三湖”。湖中菰蒲摇曳,莲花映日,舟楫往来,鸥鹭翩跹,风景如画。
    三人顾不得欣赏萧湖美景,匆匆走上横贯萧湖的莲花街。在大街西端,他们转身走进新安会馆。
    明末清初,前来淮安经商的徽州人日益增多。他们成立了同乡会,把周宣灵王庙购为公产,并在庙里设立了会馆,推选专人管理会馆事务。由于徽州别名新安,所以称为“新安会馆”。同时,他们还筹资增购田产,用田租收入作为会馆的活动经费。
    这三位青年来自南京晓庄学校,都是陶行知的学生。他们此行是受老师委派,前来创办新安小学。
    陶行知,原名陶文溶,安徽歙县人,1891年10月出生在黄潭源村一个贫寒之家。
    十四岁时,陶文溶进入歙县基督教会创办的崇一学堂。彼时,他曾在宿舍墙壁写下“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豪言壮语,激励自己发奋学习。
    十七岁时,陶文溶考入杭州广济医学堂,希望通过医学谋生,并实现医学报国的理想。但是,这所教会学校歧视非人教学生,他不想让自己的思想受外国人摆布,人学仅三天即愤而退学。    1910年,陶文溶在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系就读期间,非常敬慕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于是改名为陶知行。
    大学毕业后,陶知行1915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师从约翰·杜威攻读教育学博士。
    杜威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被视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教育改革者之一。杜威的教育理念,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提出了“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此前在芝加哥大学任教期间,杜威就创立了芝加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作为其教育理论的实验基地。
    杜威的思想对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教育界、思想界产生过重大影响,胡适、冯友兰、郭秉文、张伯苓、蒋梦麟等一批国学大师和学者,都曾师从杜威。
    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陶知行对杜威的这些教育理念非常信服。1917年,陶知行带着杜威的教育思想归国实践,先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任教,并继续研究教育问题。1917年底,他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收教育权利,推动教育改进。
    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教育始终围绕着“科举指挥棒”,学子们大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学而优则仕”成为学习的唯一目的。陶知行深知这些腐朽落后的教育模式对中国向现代社会发展的危害,他反对“死读书、读死书”,倡导“读活书、活读书”。
    1922年,陶知行发表文章,把杜威的主张翻了个筋斗,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生活即
...
目录:
引子:十七年,五万里

第一章 古镇新光

1.萧湖之畔

2.“捧着一颗心来”

3.七个小光棍

第二章 在江淮大地上

4.崭新的诞生

5.火花与嬗变

6.皖南世相

7.熔炉·港湾

第三章 不教胡马度阴山

8.大青山下

9.有鹿的地方

10.乌拉特草原的记忆

11.黄河激流

第四章 西风烈

12.黄羊和牛车

13.“宁夏王”

14.泪水·火种

15.波涛激荡

16.益希卓玛

第五章 保卫大武汉

17.献金台前

18.激情澎湃的日夜

19.骑到真理的背上去

第六章 桂林风云

20.岩洞里的学校

21.伤兵之友

22.火线上的孩子们

23.引路人

第七章 苏北战歌

24.血染北秦庄

25.以文艺为武器

26.“我们的小报出版了!”

27.十万儿童十万兵

第八章 向着最后胜利

28.永远的“汪爸爸”

29.“毛主席来信啦!”

30.最威风的“武器”

31.腰鼓声震黄浦江

尾章 生活之树常青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