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道德生活研究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34.56
7.2折
¥
48
全新
仅1件
作者张继军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92638
出版时间2011-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55页
字数327千字
定价48元
货号SC:9787010092638
上书时间2024-12-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张继军,男,山东省定陶县人,中国哲学专业博士,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后,现为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先秦哲学与伦理思想、儒家经典文献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内容简介:
先秦时期的道德生活是中国传统道德生活和伦理精神的源头。《先秦道德生活研究》力图避免把道德生活及其观念的变迁转换成对于伦理思想史的简单重复;所要着力凸显的是道德变迁的世俗化、生活化和普遍化特征。以文献为基础,对先秦时期的道德变迁进行整体、系统的描述和分析,揭示其产生的源流、发展和变迁的内在机制和社会背景,重点突出其自身的系统性、关联性和逻辑性。
摘要:
虽然,这种“秩序”更多、更直接的体现在人与神的关系当中,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深化,关于“秩序”的观念正同时逐渐落实到人与人的关系当中。虽然,在落实的过程中,依然主要体现为神意的主宰,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与人的“秩序”中已经产生了某种道德生活的需要。而正是这种需要,构成了中国传统的道德生活和礼乐文化的萌芽。
1.1 原始禁忌
“禁忌体系尽管有其一切明显的缺点,但却是人类迄今所发现的**的社会约束和义务的体系。它是整个社会秩序的基石。社会体系中没有哪个方面不是靠特殊的禁忌来调节和管理的。”可以认为,原始社会的禁忌是人类在其漫长的发展进程中所*早出现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进行自我约束、自我限定、自我规范、自我控制的法则,它代表了人类*初的原始思维。甚至可以认为,禁忌的出现使得生活在自然状态下的人的社会性得到极大的凸现,它“对于‘自然’之人转变为‘社会’之人,对于人类群体新成员的社会化和内在化,具有如同催化剂和杠杆一样不可磨灭的作用。”
1.1.1原始禁忌的起源
对于原始禁忌的起源,人们一般从心理的角度给予解释。英国学者E.E.埃文斯·普理查德对此作了总结,在他看来,诸多思想家们普遍存在这样的一种认识上的倾向,即认为,“原始人有这样一种感受,即在某些人和事物里存在着一种神秘的力量,正是这种感受的临在和缺席使得神圣和凡俗、奇迹世界与日常世界隔绝开来,此乃禁忌之功能:将一个世界与另一个世界区分开来。 ……
目录:
绪论
第1章 西周之前道德生活的萌芽
1.1 原始禁忌
1.1.1 原始禁忌的起源
1.1.2 原始“性”禁忌
1.1.3 中国早期的婚姻禁忌
1.1.4 原始禁忌与道德
1.2 殷商时期的“崇拜”
1.2.1 殷商时期“崇拜”的分类
1.2.2 帝神崇拜与祖先崇拜
1.3 早期社会的“尊老”“尚齿”观念
1.3.1 《礼记》等文献所载的“尊老”“尚齿的观念
1.3.2 “尊老”“尚齿”观念与“孝”
第2章 西周时期道德观念的产生
2.1 善恶观念的产生
2.2 “德”丰及其观念的产生
2.2.1 “德”字的出现
2.2.2 “德”字最初使用时的几种基本内涵
2.2.3 “德”之观念的形成
2.3 从亲属称谓看西周时期的社会伦理关系
2.3.1 关于亲属称谓的相关理论
2.3.2 殷商时期的系属称谓及其所反映的社会伦理关系
2.3.3 西周时期的亲属称谓及其所反映的社会伦理关系
2.4 宗法制度
2.5 “礼”的形成
2.6 “孝”观念的产生
2.6.1 关于“孝”观念的产生的讨论
2.6.2 “孝”观念的内容
2.7 “友”观念的产生
2.7.1 表征宗族关系的“友”
2.7.2 表征政治关系的“友”
2.8 其他
...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