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的微观透析:企业迁移的视角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26.55
5.9折
¥
45
全新
仅1件
作者魏后凯 白玫 王业强 等著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09608135
出版时间2010-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59页
字数264千字
定价45元
货号SC:9787509608135
上书时间2024-12-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魏后凯,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内10多所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研究。近年来主持了40多项国家重大(点)、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点)以及有关部委和地方委托研究项目,公开出版独著、合著学术专著10部,主编学术著作10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刊物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00多篇,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获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以上奖项。
内容简介:
作为企业区位调整的一种特殊形式,企业迁移是企业价值链活动在空间上的变化,其实质就是企业区位的再选择过程。企业迁移是产业集聚与扩散和区域经济形成演化的微观基础,也是当前国际区域经济学界理论研究的前沿。《中国区域经济的微观透析:企业迁移的视角》从微观的企业迁移视角,全方位、系统地考察了中国企业迁移的基本特征、形成机理和演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企业迁移对产业集聚与扩散以及区域经济演变的影响。作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区域政策应更多地注重公平目标,要制定完善企业迁移的政策体系,积极引导沿海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实行“就劳动力转移资本”的开发战略。建立面向大都市圈的一体化新型产业分工体系,促进经济活动和产业有效集聚,推动形成良性互动、合理分工、互利共贏、和谐有序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摘要:
第一,制造业在四大区域之间表现出明显向东部地区集中的趋势,而在东部地区内部制造业份额增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长三角地区所占份额优选,但珠三角制造业份额增长速度较快。同时,制造业区位变迁是与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联系在一起的,东部地区制造业在总量规模扩张的同时,其产业结构逐步升级,高技术产业增长速度较快,而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缓慢,与东部地区的产业技术差距进一步扩大。这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事实相一致。改革开放30年来,一方面是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正日益成为世界工厂;另一方面是区域城乡差距逐渐拉大,各地为抢占市场制高点而加大对资源、投资和人才的争夺,区域摩擦与竞争日益加剧,区域协调与产业布局调整将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旋律。
第二,从市场层面来看,规模经济效应与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相互作用成为推动产业区位变迁的主要因素。市场因素对产业区位变迁的影响应该是主要的,但中国产业技术水平以及各地区的技术禀赋较差,制约了产业的空间集聚,产业关联因素与中国制造业统计结果相悖。这说明,影响中国产业区位变迁的主要因素来源于两个方面:产业自身的规模效应和地区产业发展环境。产品销售的市场因素对产业区位变迁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现有产业集聚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逐步丧失,产业技术水平以及各地区的技术禀赋差异制约了产业空间集聚,产业的条块分割现象比较严重,产业纵向联系远大于产业横向联系,行政区划对中国市场一体化水平的提高还起着明显的制约作用。
……
目录:
第1章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集聚与迁移
一、中国经济区域的划分及发展特点
二、中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增长态势
三、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变迁
四、经济活动的集中化趋势及其影响
五、从集中到扩散:中国产业转移的新趋势
六、结论
第2章 当前区域经济发展若干理论问题
一、关于中央区域政策的目标选择
二、关于梯度理论和梯度推移战略
三、关于转移劳动力与转移岗位问题
四、关于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问题
第3章 企业迁移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一、企业迁移的影响因素
二、企业迁移的动力机制
三、中国的企业迁移研究
四、结论
第4章 中国企业迁移的现状特征及发展趋势
一、企业迁移的概念及类型划分
二、中国企业迁移的发展历程
三、中国企业迁移的特征分析
四、中国企业迁移的决定因素
五、中国企业迁移的发展趋势
六、积极引导企业迁移的政策建议
第5章 中国制造业区位变迁的动力机制及决定因素
一、文献回顾
二、集聚与扩散:一个综合的理论框架
三、中国制造业区位变迁的统计描述
四、模型及变量的选取
五、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六、结论
第6章 中国制造业区位变迁:结构效应与空间效应
一、文献回顾:“克鲁格曼假说”的提出
二、分析方法与模型
三、中国制造业区位变迁的统计分析
四、对空间效应的进一步分解
五、结论
...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