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手艺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45.56
6.7折
¥
6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日)盐野米松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37059
出版时间2021-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40页
字数178千字
定价68元
货号SC:9787559837059
上书时间2024-12-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盐野米松,1947年出生于秋田县。被公认为日本采写第一人,曾四次入选芥川龙之介奖。走访日本各地30余年,采访和记录了300多位日本传统手艺人,用手艺人自己的语言书写他们的生活和技艺,出版关于手艺人的书20余部。2000年,盐野米松来到中国寻找日本手工艺的根源,回国后整理出版了《中国的手艺人》。
由于他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日本,人们开始重新重视那些即将消失的传统手工艺。为了表彰他的贡献,国际天文联盟将第11987颗小行星以他的名字(YONEMATSU)命名。
主编推荐:
★《留住手艺》经典续作归来,声声叹息与脉脉温情,展现日本时代变迁之景本书延续了经典长销书《留住手艺》的视角与精华,除了内容上与前作衔接紧密之外,更增加了大量盐野米松对日本传统手工艺的深度思考。在采访记录手艺人日常工作之外,作者更进一步,深入探究手艺匠人消失原因,描述手工艺品原材料的困境,详尽地记述了手艺传承中,旧学徒制度与新时代的新传承制度的共性与差异。通过这些探问,剖析日本手工艺时代消逝的内层肌理。历史与今朝,辉煌与落幕,是手艺人个体的人生浮沉,更是一幅日本时代变迁的画卷。★盐野米松×32位手艺匠人,纪录片式呈现匠人故事,开启一次关于“人”与“物”的思考本书作者盐野米松曾四次入选芥川龙之介奖。他走访日本30余年,倾听和记录了300多位日本传统手艺人的生活,出版关于手艺人的书20余部。由于他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日本,人们开始重新重视那些即将消失的传统手工艺。在本书中,盐野米松亲临日本各地17个工种、32位匠人的工作现场,用他的眼睛和笔,见证了手艺的传承与匠人精神。他用手艺人的语言记录下手艺人的生活,用薄木片修葺屋顶的屋顶匠人、坚持做手工鱼钩的手艺人、赤竹手编艺人、木盆师……工种解读丰富详细,匠人们对待手造物的专注与用心,呈现出了细腻的“人”与“物”的哲学。★一本柔软舒适的小书,带你找寻民艺的终极意义,让生活回归原初的幸福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用坏了扔掉”似乎是一种大家习以为常的消费观念, 但像手工艺匠人那样珍重每一件物品的生活态度也消失了。这不仅体现在对待“物”的态度上,人际交往中,追求廉价,效率至上,我们常常忘了作为人本来的幸福到底是什么。本书的内核始终指向:丰裕人的内心。不管什么时代,我们都在渴求内心世界的充实,这是本书想要传达的情感与意义。本书采用32开小开本,轻便小巧易携带;封面覆触感膜,手感细腻滑润;内文采用顺滑书纸,阅读体验舒适。
内容简介:
“通过一件物品来传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才是手艺的终极意义,无关精美。”那些曾活跃于“手工业时代”中的工匠们,他们的伦理道德观与职业观,在今天能否找到新的栖身之处?作为日本采写第一人,盐野米松走访日本各地30余年,采访和记录了300多位日本传统手艺人,用手艺人自己的语言书写他们的生活和技艺。他的《留住手艺》在日本出版后反响强烈,人们开始重新关注那些即将消失于工业化浪潮中的传统手艺。本书延续了《留住手艺》和《留住手艺Ⅱ》的视角与精华,除了采访记录手艺人的日常之外,更进一步深入探究手工艺品材料的困境、手艺曾如何通过师徒制度传承、新时代的传承制度等内容,以不同视角记录了日本手工艺的时代变迁,深度分析了传统手工艺消失的内在原因。本书是盐野米松在数十年采访手艺人后,对日本传统手工艺和“人”与“物”关系的思考。虽然手工艺时代不可挽回地结束了,但盐野米松通过《留住手艺》与《回望手艺》的记录与出版,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试图帮助我们找回原初的幸福。
摘要:
第一章 消失的工匠
手工艺匠人已经从我们身边消失很久了。
在此,让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这些几乎已经不见踪影的工匠们究竟从事着怎样的工作。制作锄头和菜刀的铁匠
我的家乡是秋田县仙北郡角馆町的横町。横町和市区隔着一座桥,是一片农村地区,有二十四五家住户。横町里有卖菜的、卖酒的、卖烟的等各种商铺,也有工匠住在町内。我小的时候,横町里有一间铁匠铺。我们旁边叫作“中町”的镇上有专营手推货车或马车的“马车屋”,带动起了周围的铁匠铺,虽不至于多到每个镇上都有一家,但小时候我总觉得身边有不少打铁的作坊。
无论作坊多么小,只要有铁匠在,就能帮周围的农户定制锄头、镰刀、斧头等农具。在我居住的横町里有木匠、桦木细工艺人、石匠等,都会委托铁匠为他们制作工具。铁匠也会为镇上的孩子制作夏天在河里玩耍时用的小鱼叉,还有嵌在陀螺上的铁环之类的东西。
要说镇上的铁匠是什么时候消失的,我也记不清是哪个明确的时间点了,不过到昭和三十九年(1964年)东京奥运会召开之时,各个镇上打铁的作坊几乎都已经消失了,不仅仅是我所居住的横町,旁边镇上的铁匠也早就消失不见了。铁匠铺或打铁作坊关张的时候一般都不会举行什么郑重的仪式,不知不觉中炉火熄了,打铁的声音没了,那就意味着铁匠铺关门了。
即便如此,各地还是保留着一些制作菜刀或其他刀具以及各种农具的铁匠铺,他们也会承接各种修理业务。在此要介绍一位主要制作农具的铁匠——福岛县的高木彰夫先生(1940年生)。他的打铁作坊位于西白河郡西乡村,一个叫作川谷的地方。作坊门口并没有写着铁匠铺,而是挂着“报德锻造厂”字样的招牌。如今只做打铁的生意已经无法维持生计了,所以这里也承接组装铁架、焊接等工作。
高木彰夫先生专做镰刀和锄头。农户跟他定制镰刀或锄头,他会根据每一个客人的要求调整刀刃角度和刀柄根部的细节。来跟他订货的人会带着自己以前用过的工具,或是把自己想要的样子画在纸上,时不时也会有人带着高木先生或是他父亲以前做的锄头来找他修理。如果是锄头前段刀刃的部分磨损了,也会拿来请高木先生在刃部加一些钢,进行“补刃”。铺子里最主要的产品是他父亲开发的“源次锄”。
铁匠究竟是如何用铁来打造锄头的昵?这里我们就以制作锄头为例来说明其中的工艺过程。
打铁所用的原材料是从钢材铺买来的一块块板状的软铁。首先要将这些软铁板切割成合适的大小,然后在800度以上的高温里打出锄头的雏形。以前打铁都是要烧炭的,靠风箱来提高炉内的温度,把铁烧热,现在都烧重油了。判断火候全靠观察火焰的颜色。
做一把锄头需要用到两种铁。首先是软铁,用来打造锄头整体的形状。顾名思义,软铁性质较为柔软,延展性好。其次在刃的部分用到的是钢。钢含有碳的成分,加热后再经过水或其他物质急速冷却(淬火处理)能使其硬度增强。菜刀等各种刀具的刀刃部分都会用钢制成。钢更硬,更锋利,但质地也较脆。
大多数铁匠铺都会从材料商那儿购入所需的钢材,但高木先生的铺子用的却是“渗碳法”,往软铁中渗入碳元素,炼
...
目录:
序
第一章消失的工匠
制作锄头和菜刀的铁匠
用薄木片修葺屋顶的屋顶匠人
制作柳编行李箱的柳编艺人
静冈县挂川的葛布织布匠
对马的手工鱼钩手艺人
鹿儿岛的手编簸箕
烧炭师
和歌山的备长炭
岐阜的锯木工
山形县关川的椴木织
宫崎县的篾匠
岩手县的赤竹手编艺人
秋田的槭树条手编艺人
桧枝岐村的木盆师
船匠
冲绳的鲨舟船匠
熊野川的平田舟船匠
冈山县的旭川船匠
长良川的渔夫
在大阪制作橹和桨的工匠
垒石工
垒石墙
石匠的工具
混凝土石墙
第二章有关轮回的思考
采集原材料的季节
取之不尽的原材料
相互关联的职业
原材料用尽的时候
第三章何谓师徒制
工匠的培养
拜父为师的情况
在师傅门下
另一位师傅
第四章手的记忆
尝试新的学徒制
重新思考学徒制
自满等于末路
与学徒制一起消失的东西
工匠消失的原因
不需要经验的时代
下一棒跑者
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