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时的大学 大师们的求学记忆 1912-193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那时的大学 大师们的求学记忆 1912-1937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46.92 6.9折 68 全新

库存5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宁芳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13247186

出版时间2021-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40页

字数124千字

定价68元

货号SC:9787313247186

上书时间2024-05-20

问典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以轻松幽默的文字,描绘民国学生的大学考试、衣食住行、学习生活、校园文化和毕业故事等,通过胡适、费孝通、潘光旦、陈岱孙、赵元任、茅盾、冰心、钱锺书、季羡林等知名学者对求学经历的记述和回忆,并利用民国报刊、口述资料、学校档案等材料,重现民国时期大学的优良学风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反映民国时期知名大学在教育管理方面的经验,生动展现了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侧面,可以为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以及对民国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提供参考。
摘要:
        大学指南篇:大师们的考学回忆
    鸦片战争叩开了古老中华的大门,戊戌变法推动了国人近代化的步伐,尽管后来变法的举措大多随着戊戌变法的流产而付诸东流,但有一项意义重大而影响深远的改革措施得以保留下来,那就是“京师大学堂”的建立。京师大学堂是今天北京大学的前身,而它的建立也拉开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的序幕,标志着我国从传统的科举取士制度向近代分科设系的高等教育的重大转变。
    随着新式高等教育在我国的逐步推广,涌现出了一批国立、私立和教会学校,开始了文、理、农、医、工专业分科的高等教育。伴随这一过程,我国也经历了教育制度、教育理念等方面的深刻改变,对于晚清民国时期的普通人来说,“大学堂”这样的新鲜事物有不少让人感到陌生的地方。对那时的青年来说,为了求新知、求真理,探寻国家前途命运,不少人克服种种现实的困难,选择升人大学继续深造。他们的经历充满了多样性,在摸索中也留下了关于大学时光难忘而独特的记忆。
    对于那些当时十几岁的青年来说,不论是学校和专业的选择,还是大学留给他们的第一印象,都会带给今天的我们似曾相识的共鸣。胡适、蒋梦麟、马寅初、钱伟长、李济、何炳棣等一批知名学者、教育家、科学家年轻时候的故事,将给今天的读者带来诸多启发和思考。
    大师们的“高考”故事:择校、赶考与金榜题名
    高考是莘莘学子求学生涯中一段难忘的时光,伴着书桌前的苦读,赶考路上的辛苦,等待发榜时刻的焦虑。翻翻民国大师们的回忆,会发现他们也在“高考”时发生了不少有趣而难忘的故事,让人读起来忍俊不禁。他们如何选择大学?
    不同于现在统一时间、统一命题的高考形式,民国时期大学招考在相当长的时段中(1912—1937年)都是各校自主命题、自主招生的。1938年,教育部设立全国统一招生委员会,进行全国统一高考。然而这一统一考试仅实行3年,就因抗日战争的影响而被迫中断了。
    在自主招生的年代,各大学根据自身情况,独立组织招生、命题和录取等工作;对于学生来说,考大学的首要任务就是选定目标学校。
    民国时的大学,有公立(国立、省立等)、私立和教会办学等,知名的国立大学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私立大学中闻名的有南开大学;教会大学中有颇负盛名的燕京大学、圣约翰大学。对于中学毕业后立志升学的学子们来说,提前做好功课,研究各校的招生条件和考试时间就很重要。
    一般来说,各大学会在报纸上刊登招生广告,如当时发行量很大的报纸《申报》的广告栏上就登有上海及南京的大学或高等学校招生的广告。作家茅盾回忆,当时他母亲订阅了《申报》,上面登载着北京大学在上海招考预科一年级新生的广告。1913年夏天,北京大学由京师大学堂改名后第一次招收预科生,而且当年第一次到上海来招生,这对于长江以南各省想考北京大学的中学毕业生,着实是一大方便。当年茅盾只有17岁,独自出远门求学让人有些不放心,他母亲考虑到家里表叔在北京财政部工作,儿子去北京读书也好有个照应,便让茅盾去报考北京大学。
    各校独立招生,招考时间不同,考期一般会错开,为
...
目录:
大学指南篇:大师们的考学回忆

大师们的“高考”故事:择校、赶考与金榜题名

初登学术殿堂:大师的大学初印象

大师说:如何选专业

名师画像篇: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

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

叶公超:真名士自风流

朱自清:谦谦君子,温文尔雅

闻一多:诗人、学者与斗士

校园生活篇:曾经的大学生活面面观

当年北大校园里的“扫地僧”

食在清华的记忆:食堂、自助餐与“小桥食社”

探求知识的海洋:图书馆的记忆

大学时代的另一门必修课:体育锻炼

校园里的别样风景:活跃的学生社团

求学记忆篇:终生难忘的大学时光

最后一课:那些难忘的毕业致辞

早年留学生求学记:扬帆起航求知路

后记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