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造中国农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改造中国农业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25.08 6.6折 38 全新

库存4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双文 著

出版社广东经济出版社

ISBN9787550420670

出版时间2015-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B5

纸张胶版纸

页数184页

字数150千字

定价38元

货号SC:9787550420670

上书时间2024-05-01

问典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周双文,先后服务于国内有名咨询公司北京锡恩咨询战略研究院,浙江某农业控股集团产业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制度经济学(产权、交易费用),研究领域为城镇化与中国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等三农问题。研究著作《改造中国农业》《中国的产权制度》《中国农村能否重持“佃农理论”》等。
精彩内容:
中国35年的经济改革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均收入从全世界的最末位跃进到中高水平。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中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在中国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堪称空前。这里的经验是什么,非常值得总结。因为世界上还有许多穷国,他们可以借鉴中国的经验以翻身致富。
为此中国和世界其他各国的经济学家都做过专门的研究。有的认为是因为中国具有后发优势,有的认为是因为中国走了向外开放道路,有的认为中国采用了双轨价格制。这些研究都有其道理,都能自圆其说。他们的这些研究都能开拓我的眼界,启发我的思想。但是众说纷纭,如何归纳出一个更全面的、更能包络各种学说的结论?直到最近我才发现,中国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确立了私有制产权的市场经济体制。如果没有私有产权的确立,后发优势发挥不出来,外向型经济没有人会去利用,双轨制价格起不了作用。更进一步看,中国改革的未了之处也在于产权制度还没有最终解决,大量国企妨碍了市场的运作。
周双文的这本书之所以特别吸引我的原因,就是他没有在众多学说中徘徊,而是一开始就抓住了产权这个最根本的分析工具,并且把产权问题一直贯彻在全部论述中。他讨论了农村的城镇化,农民的觉醒和自主意识的培养,对产权的捍卫,什么是农业的现代化。这在该书第一章总论中,就明确提出:要在产权的基点上推进城镇化。
内容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江苏考察时指出,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但是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一直以来是任重而道远。正如作者书中所说,我们高举农业现代化旗帜50多年了,但我们仍然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原地踏步。中国城镇化本质上是产业化,是中国农业的产业化与现代化,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真正的城镇化,那么如何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呢?为此作者提出:
为什么中国传统农业难以实现现代化?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在哪里?
为什么要在产权的基点上推进中国的城镇化?
城乡统筹是方向,成都、重庆是榜样吗?
如何走以县域经济为中心的城镇化之路?
中国农业为何要重持“佃农理论”?
  作者从产权的角视角改造传统农业,用产权理论解构县域经济,在产权制度上推进中国城镇化!视角独特,观点犀利,且具有极强的理论体系支撑,是一本难得的经典著作。
摘要:
    《改造中国农业》序言
    天则经济研究所  茅于轼
     
     中国35年的经济改革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均收入从全世界的最末位跃进到中高水平。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中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在中国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堪称空前。这里的经验是什么,非常值得总结。因为世界上还有许多穷国,他们可以借鉴中国的经验以翻身致富。
    为此中国和世界其他各国的经济学家都做过专门的研究。有的认为是因为中国具有后发优势,有的认为是因为中国走了向外开放道路,有的认为中国采用了双轨价格制。这些研究都有其道理,都能自圆其说。他们的这些研究都能开拓我的眼界,启发我的思想。但是众说纷纭,如何归纳出一个更全面的、更能包络各种学说的结论?直到最近我才发现,中国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确立了私有制产权的市场经济体制。如果没有私有产权的确立,后发优势发挥不出来,外向型经济没有人会去利用,双轨制价格起不了作用。更进一步看,中国改革的未了之处也在于产权制度还没有最终解决,大量国企妨碍了市场的运作。
    周双文的这本书之所以特别吸引我的原因,就是他没有在众多学说中徘徊,而是一开始就抓住了产权这个最根本的分析工具,并且把产权问题一直贯彻在全部论述中。他讨论了农村的城镇化,农民的觉醒和自主意识的培养,对产权的捍卫,什么是农业的现代化。这在该书第一章总论中,就明确提出:要在产权的基点上推进城镇化。
    “权利界定是市场交易的一个必需前奏,产权不独立,资产就无法实现交换,那所谓的无形之手就无法发力”。这是作者在第一章用黑字标出的一段话。我曾经多次指出,不是劳动创造财富,而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创造了财富。劳动用错了地方不但不能创造财富反而会消灭财富。改革前这一类的例子从大炼钢铁到上山下乡举不胜举。如何能做到人和物都能发挥各自优选的效能?这个最复杂的问题在经济学中用最简单的方法做到了。这个方法就是在产权明晰条件下让人和物自由流动。他们会各自寻找很优的用法。这也是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所起的作用。我的这个意见就是上面作者用黑体字表述的意思。作者掌握了财富生产的最基本规律,并将其贯穿全书,这与一般的经济学著作非常不同。
    作者不但关心农业的发展,更对国家的总体改革有深入的思考。他说:“个体的独立是走向法制化的基础,当一个社会缺乏个体的独立,缺乏自主选择和决策时,就难以出现公平、自由、民主、法治等思想观念,取而代之的则是依赖权威和家长主义下的权力滋生。”本书讨论农业的改造问题,但是深刻的分析必然涉及到农民的个体独立性。这正是中国农民所缺少的精神。农业现代化从根本上讲,少不了有农民精神的改造。所以我
...
目录:
第一章:总论——在产权的基点上推进中国城镇化
一、一个古老而悠久的农业大国,为何从雄视天下到一落千丈
二、权利界定是市场交易的一个必需前奏,产权不独立,资产就无法实现交换,那所谓的无形之手就无法发力
三、否定之否定是真理,改革之改革是发展,要对过去落后生产方式、僵化体制进行大胆的改革
四、为什么要在产权的基点上推进中国的城镇化

第二章:中国农业离现代化还有多远
一、舒尔茨低估了中国的小农经济
二、高举中国农业现代化背后的集体迷惘
三、为什么中国传统农业难以实现现代化
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城乡统筹的提出

第三章:城乡统筹是方向,成都、重庆是榜样吗
一、中国三农的问题是城市化的问题
二、为什么要走城乡统筹之路
三、七年磨一剑:成都、重庆的城乡统筹之路
四、城乡统筹是方向,成都、重庆不是榜样

第四章:没有农业市场化,就没有中国城镇化
一、农业的市场化:从“有形之手”到“无形之手”
二、中国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产业升级
三、农业产业升级的路径:建立起产业交换的市场机制
四、产权与变革,中国农业需要再来一次土地改革
五、中国的城镇化需要建立在产业的基础上

第五章: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出路在哪里
一、新三农的提出:新农业、新农企、新农民
二、新农业:建立在比较优势下,城乡产业交换的新型农业
三、新农企:改造中国传统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
四、新农民:从传统农民转变为专业化的职业农民

第六章:中国以县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