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盐城
  •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盐城
  •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盐城
  •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盐城
  •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盐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盐城

正版实图,书页无写画,塑封发货

56 九品

仅1件

河南信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盐城》课题组 编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35

上书时间2024-05-25

清朗书屋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盐城》课题组 编
  •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11
  • 版次 1
  • ISBN 9787801708236
  • 定价 5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5页
  • 字数 27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
【内容简介】
盐城因盐得名,是一座充满咸味的城市。“煮盐利兴、穿渠通运”,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在此置盐渎县,东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更名为盐城县。2100多年来,这里一直是中国重要的淮盐产地。北宋时期,晏殊、吕夷简、范仲淹等一代名相都曾在此担任过西溪盐官。这里东临黄海、西襟淮扬,物产富饶,人杰地灵。在这片土地上,走出了“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以身殉国的南宋左丞相陆秀夫、历史上唯一的盐民起义军领袖张士诚、《水浒》作者施耐庵、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盐民诗人吴嘉纪、党内外享有盛名的学者胡乔木、外交家乔冠华以及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华裔宇航员王赣骏等一批杰出人物。盐城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期间,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此重建军部,盐城成为华中敌后抗日的指挥中心,在这里造就了一大批党、政、军领袖人才和各级领导骨干,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书分为历史篇、专题篇、展望篇,章节分明,资料翔实,内容丰富,文字流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盐城全市的概貌。
【目录】
历史篇
第一章古代城市的历史演变/4
一、古淮夷地成陆与远古先民的活动/4
二、古盐渎县的设置与兴废/7
三、古盐城经济社会的曲折发展/13
四、耀古辉今的城市文化剪影/25

第二章近代城市的历史变迁与经济社会发展/34
一、辛亥革命前后的城市经济/34
二、新四军重建军部前后的城市变化/42

第三章新中国成立后城市的恢复与发展/53
一、从小县城向中等城市跨越/53
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65

专题篇
第四章做大做强沿海中心城市的战略构想/76
一、城市建设的现状与挑战/76
二、加快沿海中心城市建设的构想/85
三、做大做强沿海中心城市的关键/92
四、建设沿海中心城市的途径/105

第五章加快沿海开发与城市建设门13
一、沿海开发的时代背景/113
二、沿海开发的优势、机遇与挑战/117
三、沿海开发与城市建设的方向、布局与措施/122

第六章建设沿海中心城市的产业布局与发展重点,132
一、市区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与经验/132
二、市区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34
三、市区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136

第七章建设富有特色、创新、繁荣的城市文化门54
一、建设城市文化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不足/154
二、加快建设城市文化的战略构想/160
三、加快建设城市文化的“五大工程”/167

第八章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门73
一、湿地生态观光游/173
二、淮盐风情寻踪游/180
三、重访新四军足迹游/184
四、明清小说探胜游/187
五、发展城市旅游产业的战略构想/191

第九章优化城市人居环境门95
一、营造最佳城市人居环境是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195
二、优化城市人居环境的目标和措施/201

第十章现代化城市管理体制与机制/210
一、市区城市管理的发展历程/210
二、制约市区城市管理现代化的主要瓶颈/214

展望篇
三、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对策/219

第十一章建设沿海地区特大中心城市/234
一、建设沿海地区特大中心城市的总体思路/234
二、建设沿海地区特大中心城市的产业经济发展布局/236
三、建设沿海地区特大中心城市的重点在沿海开发/240
四、建设沿海地区特大中心城市应采取的战略措施/245

第十二章建设人流、物流更加便捷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251
一、未来城市交通运输展望/251
二、未来城市公路建设/253
三、未来城市铁路建设/257
四、未来城市内河水运航道建设/258
五、未来城市航空港建设/259
六、未来城市客货运枢纽建设/260
七、未来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规划/262

第十三章建设更加秀美和谐的水绿宜居城市/265
一、未来水绿宜居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兴修水利/265
二、未来水绿宜居城市建设必须整合自然与人文资源/267
三、未来水绿宜居城市建设必须完善旅游公共设施/270
后记/273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