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明比较文学原理
  • 简明比较文学原理
  • 简明比较文学原理
  • 简明比较文学原理
  • 简明比较文学原理
  • 简明比较文学原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简明比较文学原理

正版实图,内页有划线,品相见图

30 九品

仅1件

河南信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孟昭毅、黎跃进、郝岚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38

上书时间2024-05-25

清朗书屋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孟昭毅、黎跃进、郝岚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7
  • 版次 1
  • ISBN 9787301174104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9页
  • 字数 28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博雅大学堂·中国语言文学
【内容简介】
《简明比较文学原理》中如果说文学是一种文化的记忆,那么比较文学就是异质文化对话的记录,并力图通过自身的努力,去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文学为各种文化所共有的性质,使之具有了“人学”的美誉,并表现出鲜明的人文倾向。比较文学关注的恰恰是异质文化中的人通过文学进行对话时所感悟的人文精神。现在,这种人文精神正在“打通”世纪之门而成为12世纪比较文学研究的核心命题。
【目录】
绪论异质文化对话与我们的责任
第一章什么是比较文学
第一节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一、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
二、比较文学的定义
三、比较文学的特征
第二节比较文学在全球化时代的意义
一、全球化与比较文学
二、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文学发展
三、倡导新人文精神,化解文化冲突
四、维护文化多元化,有利于保护文化生态

第二章比较文学与可比性
第一节何谓可比性
第二节比较方法的思维特点
一、比较法的客观性
二、文学现象的可比性
第三节文化异质心理同构
一、人的一致性形成文学可比性
二、文学实践到理论认知具有可比性
三、自我求证的文学昭然可比
第四节比较文学可比性举隅
一、“徒劳”的主题
二、“变形”作品的反思
三、“睿智”与二妇争子
第五节世界文学与可比性

第三章比较文学的学派
第一节法国学派
一、法国学派的形成发展
二、法国学者研究的新动态
第一节美国学派
一、美国学派的建构
二、美国学派的崛起
第三节俄苏学派
一、俄苏比较文学的轨迹
二、俄苏学派的定型
第四节中国学派
一、中国学派的出现
二、中国学派的盎然生机

第四章影响研究殛其深化
第一节传统的影响研究
一、影响的类型
二、流传学
三、媒介学
四、渊源学
第二节影响研究的深化:接受研究
一、接受理论的兴起
二、接受理论的新建树
三、接受研究引入比较文学
四、接受研究与传统的影响研究

第五章平行研究
第一节平行的模式
一、类比比较
二、对比比较
第二节主题学
一、主题和主题学
二、王题学研究的王题
三、王题学研究的分类
第三节题材学
一、神话传说通材
二、民间文学题材
三、其他类似题材
第四节文类学
一、不同文体比较
二、缺类研究
三、文学风格研究
第五节比较诗学
一、中一西文论比较
二、中一东文论比较

第六章跨学科研究
第一节文学与哲学
一、文学与存在主义
二、文学与结构主义
第二节文学与心理学
一、文学与精神分析
二、文学与“意识流”
第三节文学与宗教
一、西方文学与基督教
二、中国文学与宗教
第四节文学与艺术
一、文学与绘画
二、文学与音乐

第七章阐发研究
第一节阐释学的启迪
一、传统阐释学及其理论意义
二、现代阐释学与比较文学
第二节阐发法的出现
一、阐发法的含义
二、阐发法与中国学派
第三节阐发研究的勃兴
一、阐发研究的实践
二、阐发法与比较文学

第八章文学的文化研究
第一节文化的系统论观照
一、文化系统的构成
二、文化系统中的文学艺术
第二节文学的文化制约
一、文学静态观照中的文化制约
二、文学过程中的文化制约
三、文学与平级子系统的相互影响
第三节文学在文化系统中的独特性
一、文学是“小文化”
二、文学的文化载体功能
三、文学的文化超越功能
第四节文学的文化批评模式
一、文化批评模式的理论基础与视角
二、文化批评模式的特点
第五节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

第九章中国当代比较文学三十年
第一节三十年的纵向发展
一、睁开天目走向世界
二、回应西方走出躁动
三、调整方向立于世界
四、总结反思:特征和趋势
第二节基于文学的垦拓与建构
一、中外文学关系研究
二、翻译文学与文学翻译研究
三、域外汉学和形象学研
四、海外华人文学与流散文学研究
五、新兴的文学与人类学研究
六、比较诗学研究
第三节比较诗学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一、学科定位
二、热点透视
结语新世纪的比较文学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