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与王朝:罗振玉大传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学与王朝:罗振玉大传

65 4.1折 158 九五品

仅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鸿祥 著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7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8-27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鸿祥 著
  •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7
  • 版次 1
  • ISBN 9787559434180
  • 定价 15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字数 747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学大师罗振玉的传记。全书以严谨细致的笔调,深度还原了罗振玉的一生。本书的描摹围绕三条线展开,一是历史线,以个人的经历展现晚清至民国年间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揭示深受传统儒家观念熏陶的罗振玉在时代剧变的大潮中如何立身谋国,如何按照自己的人设走完一生;二是学问线,罗振玉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一座高峰,在金石学、甲骨学、敦煌学、农学、校勘学等领域卓尔大家,本书全面展示罗氏的学术发展历程和成就,用力极深,也是本书精华所在;三是交际线,罗振玉一生交结的重要人物极多,皇帝如溥仪,官员如张之洞、张謇,学者如王国维、俞樾、刘鹗、梁启超、伯希和、内藤湖南,本书勾稽史料,将错综复杂的人物交往穿插在学问探究之中。对了解学林往事,具有重要意义。全书从资料搜集至成书出版,耗时近30年,是当今罗振玉传记的权威之作。

 


【作者简介】

陈鸿祥(1937― ),笔名示羔、学迅等。上海嘉定人。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世纪风采》杂志执行主编,编审。著有专著《王国维年谱》《〈人间词话〉〈人间词〉注评》,长篇传记文学《王国维传》,统纂《七十年征程(江渭清回忆录)》,校注古籍《洹洛访古游记》《受兹室诗稿》,主编《血染的生命之花》等。专著《王国维与文学》获北方十五省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王国维与近代东西方学人》获全国古籍优秀图书奖、江苏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长篇《谭震林传》获华东地区优秀政治读物一等奖、江苏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陈鸿祥与罗振玉、王国维后人关系紧密,罗振玉侄女罗守巽更是由作者服侍送终。

 


【目录】

本书是国学大师罗振玉的传记。全书以严谨细致的笔调, 深度还原了罗振玉的一生。本书的描摹围绕三条线展开, 一是历史线, 以个人的经历展现晚清至民国年间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 揭示深受传统儒家观念熏陶的罗振玉在时代剧变的大潮中如何立身谋国, 如何按照自己的人设走完一生; 二是学问线, 罗振玉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一座高峰, 在金石学、甲骨学、敦煌学、农学、校勘学等领域卓尔大家, 本书全面展示罗氏的学术发展历程和成就, 用力极深, 也是本书精华所在。

内容摘要
本书是国学大师罗振玉的传记。全书以严谨细致的笔调,深度还原了罗振玉的一生。本书的描摹围绕三条线展开,一是历史线,以个人的经历展现晚清至民国年间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揭示深受传统儒家观念熏陶的罗振玉在时代剧变的大潮中如何立身谋国,如何按照自己的人设走完一生;二是学问线,罗振玉是中国近代学术目前的一座高峰,在金石学、甲骨学、敦煌学、农学、校勘学等领域卓尔大家,本书全面展示罗氏的学术发展历程和成就,用力极深,也是本书精华所在;三是交际线,罗振玉一生交结的重要人物极多,皇帝如溥仪,官员如张之洞、张謇,学者如王国维、俞樾、刘鹗、梁启超、伯希和、内藤湖南,本书勾稽史料,将错综复杂的人物交往穿插在学问探究之中。对了解学林往事,具有重要意义。全书从资料搜集至成书出版,耗时近30年,是当今罗振玉传记的非常不错之作。

主编推荐
想了解国学,此书不得不读。
想了解甲骨文、敦煌,此书不得不读。
想了解国学大师王国维,此书不得不读。
想了解末代皇帝溥仪的前半生,此书不得不读。
想了解晚清民国剧变,此书不得不读。

精彩内容
 第一章人生伊始故乡与乡音罗振玉出生于江苏淮安。他是从历史悠久、名人辈出的淮安古城走出来的一位大学者,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近现代中国文化名人。
所以,欲知罗氏何许人,先须略述淮安城。①罗振玉晚年自述身世,曾说他生于淮安南门更楼
东寓居。②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记忆。淮安位于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与滚滚东流的淮河交汇之处,自古就有淮水东南第一
州”(白居易《赠楚州郭使君》)之称。据记载,雄峙于淮水之侧的淮安城,周长十一里,城高三十尺,东西南北各有门,且门各有楼,所谓新旧城楼绕夹城”(潘德舆《淮阴竹枝词》),可以想见当年包括南门更楼在内的城门构筑之坚固宏伟。只是世变沧桑,原
有的城垣早已毁坏,而现存的更楼,就是在旧城改造中被重点保护修缮的镇淮楼,既标志着旧貌新颜的城市变迁,更见证了新中国建立以后根治淮水为患的壮举。
罗振玉生于斯,长于斯,真可以说是推窗面城墙,举首见更楼;直至三十
而立之年,他在淮安城里度过了一生中五分之二的岁月,并且将他早年在淮安所编的文集命名为《面城精舍杂文》。①显然,“面壁而坐,终日默然,的初祖达摩之“旷劫精勤”的修炼精神,②在某种程度上恰好表述了他早年在淮城更楼东寓居里面壁破壁、
外物不移的苦学况味。
但是,罗振玉生前所刊著述,咸署“上虞罗振玉”,并且寻根追宗,自撰家谱,称:“吾宗自南宋时有日元(善)者始由慈溪迁居上虞三都之永丰乡,是为迁上虞之始。”③他自号“永丰乡人”,而以淮安为“侨寓”或“寄居”之地。1980年,他的长孙罗继祖所撰罗氏年谱在江苏出版,书名就叫《永丰乡人行年录(罗振玉年谱)》。④这是对此前二三十年间罗氏姓名在出版物中“寥若晨星,乃至销
声匿迹”,⑨成为学术禁区的一个真正突破,也是罗氏去世四十年之后,回归他的事实上的故乡——江
苏淮安的起始;自此之后,在新编的淮安史志中有了对罗氏生平著述的正面介绍。
那么,罗振玉既自称迁
淮安四世,他的祖辈何时由浙江上虞迁至江苏淮安,又缘何而迁淮的呢?按照他在家谱中的记述,迁淮始自上虞罗氏第十九世,嘉庆、道光年间幕游江淮的曾祖罗敦贤(字希斋)。所
谓幕游,也就是做“绍兴师爷”(上虞属绍兴府)。那时,作为京杭大运河最高管理机构总督漕运部院所在地的淮安城,是漕运指挥、河道治理、漕粮运转及淮北食盐集散的中心,确是冠盖喧闹,俨然省会。
而这位“历佐盐河”的希斋公,则是颇带传奇色彩的人物。看来,正是借助了在盐运、河督衙门做师爷所
积累的人脉资源,及淮安特有的商贸经济环境,他在告老以后经商致富,发了大财,以巨万资财在淮安府所属清河(淮阴县)购房置业,世代务农的上虞罗氏家族由此振兴了起来。
嗣后,祖父罗鹤翔(字翼云)做了数任县官,甚有政声,不幸于咸丰三年(1853年)以四十三岁壮年,在江苏高邮州知州任上病故,家道随之发生了变故,加以遭逢淮北捻军攻占清河的战乱,就由祖母方氏抚孤养亲,带着一家老小迁徙到了山阳。并以翼云公留下的官俸购置田产,最后在淮安城置宅定居下来。
P1-3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