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文学史(1-3)
  • 台湾文学史(1-3)
  • 台湾文学史(1-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台湾文学史(1-3)

185 九五品

仅1件

陕西西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登翰、庄明萱 著

出版社现代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9

版次1

印刷时间2007-09

印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2-04-2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登翰、庄明萱 著
  • 出版社 现代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9
  • 版次 1
  • ISBN 9787801964892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593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国文库
【内容简介】
《台湾文学史(文学类)(共3册)》以台湾文学为中国文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又具有其特殊性为基本判定,叙述了台湾文学上自远古、下至1990年代的发展变迁。按照台湾文学的历史分期,《台湾文学史(文学类)(共3册)》共分四篇。第一篇为古代文学时期,描述远古到1840年台湾文学的发展;第二篇为近代文学时期,描述1840年至1920年代初期,台湾文学在传统文化、本土文化和“日据”等多种矛盾下的复杂内涵;第三篇为现代文学时期,描述1920年代初至1945年台湾回归祖国的文学发展状况,重点介绍台湾新文学的发展与繁盛;第四篇为当代文学,描述1945年至1990年代台湾文学日渐多元化的发展趋向。四篇之外,另有总论,重点介绍了台湾文学发展中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台湾文学史(文学类)(共3册)》版本采用现代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简介】
刘登翰(1937~ ),福建厦门人,当代学者。
【目录】
总论
一文学的母体渊源和历史的特殊际遇——台湾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位置和意义
二原住民族文化、中原文化和外来文化——台湾文学发展的文化基因和外来影响
三中国情结和台湾意识——台湾文学的历史情结
四传统、现代和乡土——台湾文学思潮的更迭和互补
五文化的“转型”和文学的多元构成——台湾文学的当代走向
六现实制约和审美超越的统一——台湾文学的历史分期和篇写原则
第一篇古代文学
第一章台湾远古文化与原住民口头文学
第一节台湾远古文化和明以前史志文献记载的台湾
第二节台湾原住民的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
第三节台湾原住民的歌谣创作
第二章明郑时期的台湾文学
第一节明郑政权的建立和台湾文学的最初风貌
第二节沈光文的诗文创作
第三节卢若腾的创作及其他反殖爱国作品
第四节其他明末遗民文人的创作
第三章清治前期的台湾文学
第一节清政府统一台湾和文学主题的拓展
第二节宦台文人的诗歌创作
第三节台湾本岛诗人的崛起
第四节散文创作
第二篇近代文学
第一章鸦片战争发生后十年间的台湾文坛
第一节台湾诗人的抗英事迹和爱国诗文
第二节陈维英、张新之和陈震曜的文学杂著
第三节徐宗干、施琼芳与《瀛洲校士录》
第二章咸丰至光绪初年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采风之风的兴起
第二节郑用锡、林占梅与新竹作家群
第三节笔记文学与楹联艺术
第四节台湾诗人反映中法战争的作品
第三章台湾建省初期的文学发展
第一节诗钟的传人和台湾诗人的结社联吟活动
第二节施士洁与“东海文章”诸家
第三节丘逢甲及其在中国近代诗史上的地位
第四节刘铭传、唐景崧等游宦之士在台湾的文学创作
第五节甲午、乙未年间台湾诗人的抗日斗争和爱国作品
第四章日据前期的台湾文学
第一节台湾文坛的沉寂与日本汉文学家在台湾的文学活动及其影响
第二节栎社的重振和台湾诗坛结社联吟之风的复苏
第三节洪弃生的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
第四节连雅堂的文学贡献
第五节林痴仙、王友竹等人的文学活动和创作
第六节内渡诗人有关台湾的文学活动和创作
第三篇现代文学
第四篇当代文学
上篇当代文学的前期状况
中篇当代台湾文学的中期发展
下篇当代台湾文学的近期风貌
结束语
附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