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其林 绍兴师爷汪辉祖的法律生涯 9787547265567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8-03-01 普通图书/小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王其林 绍兴师爷汪辉祖的法律生涯 9787547265567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8-03-01 普通图书/小说

库存正版一手新书,部分无塑封

14.1 3.7折 38 全新

库存154件

北京房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其林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47265567

出版时间2018-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9650214

上书时间2024-05-24

铭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一直以来,在法律史领域,明清司法的研究是关注重点,但大多流于抽象的宏大叙事,却往往对基层司法者的参与认识不够,或者过于空洞,或者过于理论化,反而难以得到最为贴切与真实的认识。尤其是无一部对明清司法者——诸如汪辉祖这样的刑名幕友司法理念及司法实践的通俗作品,这是不应该的。
汪辉祖一生留下了的著作,如自传《病榻梦痕录》和《梦痕录余》,以及有关幕务、官事和修身、治家的《佐治药言》《学治臆说》《双节堂庸训》等都是了解明清司法的最佳材料。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对汪辉祖一生的司法经历进行的重新描绘,试图通过这样的叙述来了解传统司法的理念及其价值,让今人更加直白地认识和理解。

作者简介
王其林,江苏如皋人,本科毕业于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历史系,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法学院,博士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目前在南方医科大学卫生法学系任教,发表论文十多篇,参编著作有5部。

目录

?
目 ??录
自 ??序
第一章 ?萧山少年初长成
第一节 ?绍兴出幕友
第二节 ?家道艰难
第三节 ?秀才之路
?
第二章 ?科举与学幕的双重路
第一节 ?举业蹉跎
第二节 ?幕道难言矣
第三节 ?江南名幕露头角
第四节 ?宾主两相得
第五节 ?合则留,不合则去
?
第三章 为幕以自立为主
第一节 ?入幕要持身以正
第二节 ?俭朴廉洁守身之要
第三节 ?为幕以尽心尽言为本
第四节 ?“汪七驳”之名
?
第四章 三十四载刑名佐治
第一节 ?不可轻做刑名
第二节 ?律例不可不读
第三节 ?以爱民省事为主
第四节 ?勤、慎、公
第五节 ?察吏之弊
?
第五章 经义与律例的权衡
第一节 ?律之所穷,通以经术
第二节 ?以情融法
第三节 隔壁看影戏
第四节 善体人情
?
第六章 ?短暂的仕途
第一节 ?湖南“神君”
第二节 ?莽知县
第三节 ?辞官归里
?
第七章 ?传统司法者的信仰
第一节 庶不与律例十分相背
第二节 平陂倚伏总由天
第三节 辣手须防人不堪
后 ?记
?

内容摘要
    节 绍兴出幕友

     浙江省萧山县,地属浙东绍兴,杭州的南大门。公元二年建县,始称余暨,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名萧山,一直沿用至今。萧山向来就是浙东的风景佳地,江河环抱,秀峰兀立,“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留下无数文人骚客的诗词佳作。自古以来,这块古越之地,孕育了众多人杰佳士。近世的有、鲁迅、蔡元培、秋瑾、徐锡麟,明清时有章学诚、刘宗周、张岱、王思任、徐渭,唐宋时有贺知章、陆游……这一长串名字,都是在中国政治史、思想史、文化目前响当当的人物。每一个人都值得大书特书,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代的先生,以“**”“致良知”的**重开中国思想的启蒙,对晚清及近代历史的影响尤重,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黄宗羲也出生于此。然而在这些名字当中,却少见对法制有所建树的人物。或许,是这块涌动灵气的浙东水土对申韩之学的天然排斥?抑或是江南士人中缺少一种砥砺向前的亢厉之气?不得而知。总之,这空白着的名单一直到了清代中叶,才由一群特殊的人群填补上。

     提起绍兴,有谁不知鼎鼎大名的绍兴师爷呢。其实呢,师爷不过是民间的俗称,正式的称呼应该是“幕友”“幕宾”“西席”等。这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职业群体,分工也极为细致,一般来说,可分为书启、钱谷、征比、挂号、刑名等多种。其中,刑名和钱谷为幕友分类中很为重要的两种。因为明清州县官的职责以这两者为重,如果没有延请幕友的相助,一般是很难做好州县官的。

     那为什么人们认为天下师爷尽出于浙江,尤其是绍兴呢?这当然是个误解,江苏、江西、四川等省出的名幕也很多,比如《幕学举要》的作者、直隶名幕万维翰,就是江苏(吴江)人,《入幕须知》的主编,同治、光绪朝的名幕张廷骧是江苏(元和)人。只不过由于绍兴出的幕友相对人数多、分布比较广,所以影响就大。绍兴人稠地狭,加之文化、教育发达,培育了大量士人。但科举之路狭窄,成功的毕竟是少数。为了生计,大量的士人选择了从幕之路。关于绍兴人从事幕业的盛况,绍兴幕友龚未斋说:“吾乡之业于斯者,不啻万家。”由于绍兴人外出游幕的太多,屋室中的人都快走空了,龚未斋这样形容道:“吾乡之业于斯者,不知凡几,高门大厦,不十稔而墟矣!”可见做幕是绍兴人从事的主要职业之一。清末曾在张之洞的总督衙门做幕的许同莘,在《公牍学史》中说“为幕友者,多籍山阴会稽”,他曾见过会稽陶氏家族的族谱,陶家从事幕业而有所成就的有几十人之多。加之绍兴人还特别讲究同乡帮衬,绍兴籍的幕友互相介绍,逐渐散布并把持了各地从督抚到州县的各级衙门,以至于官场有了“无绍不成幕”的说法。到了后来,以至于有人认为绍兴人天生的刀笔吏,甚至绍兴同乡周作人因祖上做过师爷,说这些人“满口柴胡,殊少敦厚温和之气”,他这样描述道:“我们一族住在绍兴只有十四世……这四百年间越中风土的影响大约很深,成就了我的不可拔除的浙东性,这就是世人所通称的‘师爷气’。本来师爷与钱店官司是绍兴出产的坏东西,民国以来已逐渐减少,但是他那法家的苛刻的态度,并不限于职业,却弥漫于乡间,仿佛成为一种潮流。”连周作人都如此描绘自己的乡情,更遑论他人了。只是这样的印象是否客观,那就不值得一辩了。客观地说,这种师爷气未必不好,从性格上而言,既有睚眦必报、易怒多疑、苛刻严峻的缺陷,也不乏疾恶如仇、亢直之气的优点,更难得的是有着常人少有的冷静、思虑周密细致,更有着谙熟世故人情、通晓律例条文的才干。有清一代,在众多绍兴幕友中脱颖而出的有这样几位:汪辉祖(绍兴山阴)、龚未斋(绍兴城里塔山下)、许蘧村(绍兴新昌)、周省三(绍兴会稽)、王立人(绍兴山阴)、秋桐豫(绍兴山阴),等等,可以说一时名幕满天下。P2-4

主编推荐

一直以来,在法律史领域,明清司法的研究是关注重点,但大多流于抽象的宏大叙事,却往往对基层司法者的参与认识不够,或者过于空洞,或者过于理论化,反而难以得到*为贴切与真实的认识。尤其是无一部对明清司法者——诸如汪辉祖这样的刑名幕友司法理念及司法实践的通俗作品,这是不应该的。

汪辉祖一生留下了的著作,如自传《病榻梦痕录》和《梦痕录余》,以及有关幕务、官事和修身、治家的《佐治药言》《学治臆说》《双节堂庸训》等都是了解明清司法的*材料。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对汪辉祖一生的司法经历进行的重新描绘,试图通过这样的叙述来了解传统司法的理念及其价值,让今人更加直白地认识和理解。
 

精彩内容

本书通过详述清代刑名幕友汪辉祖的法律生涯来剖析明清司法的基本概况。在认识古代司法情状与司法者的操持之外,希望给当今法律人一点思考与启迪。作为一个“法律人”,他给我们的印象,绝不是一个只会搬弄条文的法匠,而是一个博洽通达、忠恕公正,而又和蔼热忱、与人为善的谦谦君子。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