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晨,刘砺兵著 司法改革背景下的刑事审判:主体、路径与方法:agents, paths and methods 9787562062202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5-08 普通图书/法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陈晨,刘砺兵著 司法改革背景下的刑事审判:主体、路径与方法:agents, paths and methods 9787562062202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5-08 普通图书/法律

支持7天无理由,馆配书籍,保证正版的

19.6 7.0折 28 全新

库存5件

北京房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晨,刘砺兵著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062202

出版时间2015-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8元

货号8580029

上书时间2024-05-16

铭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陈晨、刘砺兵编著的《司法改革背景下的刑事审判--主体路径与方法》以纯粹的第一手司法资料为依据,描绘了司法改革背景下刑事司法领域。尤其是基层法院所面临的现状与环境、挑战与机遇,其中不乏细致的阐述、深刻的剖析和深入的探讨,同时充满着对基层刑事审判发展前景的深切关心。书中提出“立法退缩之处,正是司法有为之时”的理念,即从确定思维路径和培养解释能力两个向度人手,强化裁判者对于实践问题进行“实质性权衡”的意识,而不是机械地等待立法、依赖细则。法学知识需要转型,从解决具体案件的琐碎办案指南,走向具有解释力的法学理论,再返回到对实践的指导之中,从而以具体而扎实的形式逐步推进法治的演进,这也正是本书的写作目的。

作者简介
陈晨,1980年生,浙江台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现为东莞理工学院政法学院讲师,中国法学会会员。目前主要从事刑事诉讼法、司法制度领域的研究工作。近年在《刑事法评论》、《法学杂志》、《学术交流》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刘砺兵,1980年生,辽宁法库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现任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判员,多年从事刑事审判工作,在《法学杂志》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
总序1

 内容简介4

 上篇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枧野下瑕疵证据评价思路的反思与重构

 章遵循教条还是追寻自在:瑕疵证据的审查范式与原则3

 一、“高大上”的教条抑或“接地气儿”的自在:一则案例折射出的范式之争4

 二、“貌离神合”与“殊途同归”:对于非法证据排除问题两大法系实际上分享着同样的实用主义进路7

 三、规范思维路径,培养主体能力: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方法的两个基本向度12

 第二章探寻规范保护目的:瑕疵证据的审查路径与方法20

 一、瑕疵证据的渊源、概念及特点20

 二、“规范保护目的”之下的实质性衡量——审査立场、方法及运用实例24

 三、“探索法条之规范保护目的”方法的现实意义32

 第三章追求实质性的权衡:瑕疵证据审查的深层理论检视与应用框架探析36

 一、辨认因何成为错案源头?38

 二、遵循实用主义,依靠正当程序:对辨认进行规制的域外经验42

 三、辨认结果的形成规范与其合法性的判断路径47

 ……

精彩内容
本书的基本结构分为三篇。上篇围绕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视野下的瑕疵证据审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指出司法理念上存在的范式之争——是教条主义的理解和适用“程序正义”,还是以务实的态度用法治原则和理念来弥合“法律织物上的漏洞”。中篇围绕司法官僚系统中“沉默的大多数”——基层刑事法官这一司法行为主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选择展开,从内部观察的视角,对现实的影响着、制约着基层刑事法官选择的种种显性或隐性的制度性因素进行了描述,力图描绘出基层刑庭的制度框架,以及困于局中的基层刑事法官的思维与逻辑。下篇则围绕田野调查的方法论创新,以实例展示新的思维方式及多元的研究方法给传统问题的解决带来的新思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