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途:薛德震哲学书信集 薛德震 著人民出版社978701008668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征途:薛德震哲学书信集 薛德震 著人民出版社9787010086682

正版库存一手书,品相视出版时间长短而定,自然成色,可开电子发票,图片由软件自动采集,以书名为准,不以图片不符售后!

23.6 6.2折 38 全新

库存6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薛德震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86682

出版时间2010-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28页

定价38元

货号R_6576229

上书时间2023-12-20

晏溪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库存一手书,品相视出版时间长短而定,自然成色,可开电子发票,图片由软件自动采集,以书名为准,不以图片不符售后!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征途:薛德震哲学书信集
定价:38元
作者:薛德震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010086682
字数:
页码:32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
《征途:薛德震哲学书信集》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内容提要
哲学是一条波涛滚滚奔腾不息的长河,哲学是人类追求美好境界的学问追求真、善、美、爱的和谐统一对于中国人民来说,目前还是处于强调呼唤增强主题性的历史阶段。
目录
代自序 致张小平、黄书元的一封信代序一 张世英教授的一封来信代序二 陈晏清教授的一封来信前言通信与交流致黄楠森一、2004-年5月谈谈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兼与黄楠森教授商榷二、2009年3月8日呼吁进行正常的学术争鸣三、2009年4月3日与黄教授争鸣的12篇文章篇目致李乔、伍义林2004年5月24日与黄楠森商榷一文的写作意图致李景瑞一、2004年5月27日《“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证明》一文的针对性,驳“以人为本”是倒退到空想社会主义之说二、2004年10月1日《关于“以人为本”的几个理论问题》一文的写作意图,对某些不和谐之音不能听之任之致顾伯平2004年7月28日感谢顾伯平对《证明》一文的评论附顾伯平7月18日来信:对《“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证明》一文的评论:观点明确、逻辑严密、阐述有力、令人信服致季桂保2004年8月8日《对两个和谐发展的哲学思考》一文的写作背景致张江明2004年8月22日《“以人为本”与动力开发》的写作意图,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深度开发的辩证关系致王晨2004年10月14日对黄楠森在《人民日报》9月3日发表的一篇文章的三点不同意见致段若非一、2004年10月30日应约撰写了《“以人为本”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二、2007年3月7日《评价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两种尺度》一文的结构及其现实意义三、2007年3月23日《保护物权就是保护全体公民权益的物质基础》的写作意图,回应某些人对《物权法》的质疑四、2007年9月22日《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一文发掘了毛泽东《实践论》中凸显人的主体性、实践性思想并由此展开论说五、2008年6月14日抗震救灾期间所写有关“以人为本”三篇短文的针对性和新意之所在六、2008年10月22日《党的执政地位与思维方式的变革》一文的写作意图和现实意义七、2009年7月6日《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文的针对性与刘杲的交谈一、2004年11月3日刘呆关于《人的哲学论纲》的选题策划二、2005年2月3日刘杲对《人的哲学论纲》几篇初稿的意见致白占群2004年12月28日《劳动异化论是唯心史观吗》的写作背景,驳黄楠森教授9月3日一篇文章中的观点致黄书元2005年4月28日征求对《人的哲学论纲》稿本的意见致伍义林2005年12月20日《马克思论劳动过程中人与物的关系》的写作背景,从经济学的角度驳对“以人为本”的质疑致郑必坚2005年12月22日逻辑不仅具有力量,而且是一种美,从中可以获得美的享受致冯玉珍一、2005年12月22日理论上、学术上的事情,得要凭真理办事附1 冯玉珍2005年11月11日来信:对《为他人作嫁衣裳》、《人的哲学论说》的评论附2冯玉珍2006年10月28日来信:对《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20论》的评论二、2007年1月3日无产阶级立场与全人类立场的一致性与差别性,要牢牢树立全人类解放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附冯玉珍2006年12月29日来信:对薛著四本书的评论致唐沅一、2005年12月赠书并请批评指正附1 唐沅2006年1月27日来信:对《人的哲学论纲》的评论附2 唐沅2006年11月8日来信:对《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20论》的评论二、2009年3月18日追求人类世世代代向往的价值理想和心灵境界,走自己的路一:致黄书元、张小平2006年3月12日征求对《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20论》稿本的意见致俞可平一、2006年4月6日征求对《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20论》稿本的意见二、2006年4月12日《“以人为本”与马克思关于社会劳动科学化的理论》一文的现实意义致周凡一、2006年6月1日感谢周凡对《人的哲学论纲》的评论。“谈人色变”的现代愚昧终于不能长久二、2006年11月28日介绍人学研究的心路历程,研究人的哲学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对时代的和实践的问题的思考和回应三、2007年12月12日《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和理论形态》的写作背景,对关于民主社会主义问题争论之我的见解四、2009年2月11日《论“物我一体”哲学》的写作意图,时代和实践呼唤着哲学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致刘放桐2006年10月赠书并请批评指正附 刘放桐2006年11月28日来信:对薛著两本书的评论致刘国胜2007年5月24日对刘国胜在大型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取得成绩的祝贺致孙小礼、龚克2007年8月18日征求对《好人龚育之》一文的意见致程中原2007年9月9日《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的商榷一、关于人道主义问题二、关于异化问题三、结束语致杜导正一、2007年9月11日致程中原的一封公开信的写作背景……回忆、记叙与争鸣自序与后记附录 序言与书评
作者介绍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库存一手书,品相视出版时间长短而定,自然成色,可开电子发票,图片由软件自动采集,以书名为准,不以图片不符售后!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