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士解读科学前沿978756712441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院士解读科学前沿9787567124417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9.33 1.9折 48 全新

库存5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自然杂志》编辑部编选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124417

出版时间2015-04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定价48元

货号8791224

上书时间2025-01-10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自然杂志编辑部编选的《院士解读科学前沿》为《自然杂志科普撷英丛书》之一。本书从2005年至2015年《自然杂志》刊登的由院士撰写的文章中,挑选反映科学前沿领域发展,新的交叉学科或新技术门类的综述与展望类文章,以使具备一定学科背景的青年大学生、研究者了解当前科学发展到了哪种程度,有哪些新领域、新进展,在脑中能建立起一个现代科学的大致框架为宗旨。所选篇目内容涉及天文学、物理学、信息科学、认知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各领域,均为权卫性、可读性强,历年来较为受到读者关注的篇目。

作者简介
《自然杂志》是由上海大学主办的一本内容涵盖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综合刊物,创刊于1978年。宗旨为传播自然科学知识,介绍靠前外近期新科技成果及科学上有创见的新思想、新学说。依托品质科学家撰稿,文章既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又有较强的可读性,是沟通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不错科普杂志。

目录
自适应光学技术
三维原子探针——从探测逐个原子来研究材料的分析仪器   
百年来物理学和生命科学的相互影响和促进
地理学第一定律与时空邻近度的提出 
地球空间信息学及在陆地科学中的应用       
编制地球的“万年历”
岩浆与岩浆岩:地球深部“探针”与演化记录       
从海底观察地球——地球系统的第三个观测平台         
破冰之旅:北冰洋今昔谈
人类起源与进化简说
进化论的几个重要猜想及其求证     
达尔文学说问世以来生物进化论的发展概况及其展望
孔子鸟的研究进展周忠和
简说羽毛化石的研究 
寻找失去的陆地碳汇

                                                自适应光学技术
三维原子探针——从探测逐个原子来研究材料的分析仪器   
百年来物理学和生命科学的相互影响和促进
地理学第一定律与时空邻近度的提出 
地球空间信息学及在陆地科学中的应用       
编制地球的“万年历”
岩浆与岩浆岩:地球深部“探针”与演化记录       
从海底观察地球——地球系统的第三个观测平台         
破冰之旅:北冰洋今昔谈
人类起源与进化简说
进化论的几个重要猜想及其求证     
达尔文学说问世以来生物进化论的发展概况及其展望
孔子鸟的研究进展周忠和
简说羽毛化石的研究 
寻找失去的陆地碳汇
灌丛化草原
中国西北干旱区土地退化与生态建设问题   
全球变暖环境下中国旱涝气候灾害的演变特征及趋势
转动分子马达:ATP合成酶
小虫春秋:果蝇的视觉学习记忆与认知
剖析乙肝病毒的包膜——乙肝表面抗原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致病机制
嫦娥二号的初步成果
高性能计算技术发展
水下机器人发展趋势 
古老地质样品的黑碳记录及其对古气候、古环境的响应
现代钢_古代钢和碳定年法
中国古代玻璃的起源和发展        
形色各异的摩擦磨损与润滑        
中医学的科学内涵与改革思路

主编推荐
*近十多年来,《自然杂志》编辑部组织到了很多优秀科普文章,或由大家写就、视野开阔,或对科技热点进行深度解析,或观点独到令人耳目一新。今天看来,这样的文章也是弥足珍贵的。这些文章散落于各期杂志,不易为读者所注意。因此我刊将这些可称为高级科普精品的文章编选成册,以便读者鸟瞰式地了解近年来国内外的科学进展。这套 《自然杂志》科普撷英丛书,首先推出《院士解读科学前沿》和《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全解读(2005—2015)》两种,今后还将按照不同主题选编相关文章出版其他科普图书。出版科普撷英丛书的目的,一是希望为读者了解科学前沿提供一定帮助,二是希望为不同领域的专家写好科普文章提供一点借鉴,三是作为对《自然杂志》近十年的总结和回顾。 

精彩内容

                                            《自然杂志》科普撷英丛书之一。本书从2005年至2015年《自然杂志》刊登的由院士撰写的文章中,挑选反映科学前沿领域发展,新的交叉学科或新技术门类的综述与展望类文章,以使具备一定学科背景的青年大学生、研究者了解当前科学发展到了哪种程度,有哪些新领域、新进展,在脑中能建立起一个现代科学的大致框架为宗旨。所选篇目内容涉及天文学、物理学、信息科学、认知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各领域,均为权威性、可读性强,历年来较为受到读者关注的篇目。

媒体评论
汪品先院士推荐
当前我们科学创新的重大障碍之一,在于和文化的脱节。对于科学和文化结合,多少年来并没有少提倡。科学家登台唱戏,美术家为院士画像,都曾是盛传的佳话,只不过实际

                                                汪品先院士推荐
当前我们科学创新的重大障碍之一,在于和文化的脱节。对于科学和文化结合,多少年来并没有少提倡。科学家登台唱戏,美术家为院士画像,都曾是盛传的佳话,只不过实际效果跳不出宣传层面。其实最为需要的是弘扬科学的精神内涵,回归科学的文化本性。和所有的文化人一样,科学家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但是与其他文化领域不同,科学家做的事一般行外人鲜有所知,甚至讲给你听也不见得懂。然而科学家涉及的并不只是专业领域的专门问题,他们一旦进入文化高层,就会思考平常人想不到的问题,会察觉行外人看不出的自然美,会在探索的道路上,产生像阿基米德高呼“尤里卡”时那样的内心冲动。而且研究内容越深入,越具有普遍性;所以水平越高的报告,反而越容易听懂。正是在这里面,凝聚着科学的文化成分。如果将这种成分向社会传播,那就是促进科学和文化结合的粘合剂。 
 
摆在你面前的这本《院士解读科学前沿》,就是科学家们对自己领域学术前沿所作的综述或者解说。他们试图将枯燥的知识用“大白话”表达,将高深的学问用科普形式介绍,而撰写人就是奋斗在一线的学术权威,因此是一本有助于弥合科学和文化断层的读物。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每年发表的科学论文数逾百万,没有人能够逐一追踪,于是综述性成果应运而生,相应的刊物和书籍雨后春笋般在国际学术界涌现,其中尤以权威学者的作品最受重视。环顾国际上这一类的精品,有的对某一专题的学术进展进行系统综述,成为介于论文和教科书间的中间产品;有的是对某方面研究曲折过程的历史回顾,成为探索道路反思的科学“演义”;有的就是大科学家写的高级科普,其中不乏产生过历史影响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的读者面远远超越本专业,是促进跨学科交流的利器,尤其是后面两类的读者面更广,往往是科学对文化的直接贡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