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的博弈:现代中央银行与宏观经济9787521750874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63.7
6.5折
¥
98
全新
仅1件
作者缪延亮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521750874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2254678
上书时间2025-01-0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商品简介
中央银行虽然在17世纪就已诞生,但它的全局重要性自1973年人类社会进入纯粹信用货币时代才真正突显。现代中央银行首先是政策的银行,其首要任务是保持物价稳定。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经济稳定未必意味着金融稳定,中央银行不仅要调控经济周期,还要调控金融周期。
本书从宏观调控思潮和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演变两条主线出发,比较分析全球主要央行的理论与政策实践,并同中国国情和中国央行实践相结合,提出现代中央银行本质上是要与市场、公众进行信心的博弈。危机后,各主要央行纷纷推出量化宽松、结构性货币政策等非常规工具,虽力挽狂澜,但书中概括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表明,这类政策工具“易进难退”,且边际效果递减,容易损害央行的独立性和声誉,也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央行应珍惜并用好常规的政策空间,统筹好货币和信用,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本书内容丰富,见解独到,可读性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经济学者乃至大众读者理解现代中央银行及其运作都大有助益。
作者简介
缪延亮,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策略师、研究部执行负责人。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兼职教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研究生导师,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国家开发银行学术委员和上海大学校董。 长期处于市场和政策前沿,专注于全球宏观、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市场研究。2013—2023年就职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先后任外汇局局长高级顾问、中央外汇业务中心研究主管和首席经济学家,负责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相关的全球宏观和策略研究工作并牵头完成了研究团队建设试点计划。2008—2013年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一线参与欧洲债务危机的救助工作。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曾在以色列央行任访问学者并在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学院讲授经济学。 在很好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多篇中英文论文,入选“国际金融学很好中文论文TOP 10”榜单,著有《从此岸到彼岸:人民币汇率如何实现清洁浮动》。2016年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全球青年领袖”。
目录
导言现代中央银行50年
第一章央行为何重要?
第二章央行的起源、演变和文化
第三章货币政策的框架、工具和规则
第四章货币政策传导的理论与实践
第五章央行的独立性
第六章利率决定的理论与实践
第七章量化宽松的挑战与出路
第八章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效果与条件
第九章中国货币政策框架
第十章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完善货币政策传导
第十一章央行沟通的理论与实践
第十二章金融周期、宏观审慎与跨周期调节
第十三章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应对
第十四章汇率的决定及制度选择
第十五章国际货币体系的改良与革命
第十六章后危机时代央行的十大争议
内容摘要
中央银行虽然在17世纪就已诞生,但它的全局重要性自1973年人类社会进入纯粹信用货币时代才真正突显。现代中央银行首先是政策的银行,其首要任务是保持物价稳定。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经济稳定未必意味着金融稳定,中央银行不仅要调控经济周期,还要调控金融周期。
本书从宏观调控思潮和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演变两条主线出发,比较分析全球主要央行的理论与政策实践,并同中国国情和中国央行实践相结合,提出现代中央银行本质上是要与市场、公众进行信心的博弈。危机后,各主要央行纷纷推出量化宽松、结构性货币政策等非常规工具,虽力挽狂澜,但书中概括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表明,这类政策工具“易进难退”,且边际效果递减,容易损害央行的独立性和声誉,也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央行应珍惜并用好常规的政策空间,统筹好货币和信用,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本书内容丰富,见解独到,可读性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经济学者乃至大众读者理解现代中央银行及其运作都大有助益。
主编推荐
1. 将现代中央银行理论融入宏观经济大背景中,从动态视角观察央行角色、工具和目标的演变,脉络更清晰。 2. 二十多年中央银行研究的精华,结合不同市场的一线实战经验,既透彻分析了央行的理论,又追踪了西方央行的近期新实践,有助于弥补认知差距,了解国际前沿动态。 3. 在全球宏观经济动荡的局势下,央行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了解央行与市场的博弈路径以及货币政策的作用渠道,有助于更好地做出投资和消费决策。 4. 余永定、张晓慧、黄益平、廖岷、高善文等大咖推荐。
精彩内容
中央银行虽然在17世纪就已诞生,但它的全局重要性自1973年人类社会进入纯粹信用货币时代才真正突显。现代中央银行首先是政策的银行,其首要任务是保持物价稳定。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经济稳定未必意味着金融稳定,中央银行不仅要调控经济周期,还要调控金融周期。
本书从宏观调控思潮和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演变两条主线出发,比较分析全球主要央行的理论与政策实践,并同中国国情和中国央行实践相结合,提出现代中央银行本质上是要与市场、公众进行信心的博弈。危机后,各主要央行纷纷推出量化宽松、结构性货币政策等非常规工具,虽力挽狂澜,但书中概括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表明,这类政策工具“易进难退”,且边际效果递减,容易损害央行的独立性和声誉,也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央行应珍惜并用好常规的政策空间,统筹好货币和信用,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本书内容丰富,见解独到,可读性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经济学者乃至大众读者理解现代中央银行及其运作都大有助益。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