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境978754582088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意境9787545820881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5.16 1.9折 7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晓彤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ISBN9787545820881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1356681

上书时间2025-01-08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闵行区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是在区政协常务委员会和主席会议领导下,负责征集、编辑、出版、发行闵行文史资料,组织区政协委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工作机构。

徐晓彤,上海明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图书报刊编辑、记者,长期从事文字编辑和校对工作,对闵行地区的文化历史有一定程度了解,为《城市季风》《三冈水》等多本闵行本土杂志撰稿。曾担任文史丛书《小辰光,那些故事》《在远方》主编。

目录
总序
 在陌生中找寻一份熟悉(代序)
 园林 花鸟缠绵
 这里,有上海先民的足迹
 集镇不在,紫藤依旧
 梅闹繁花处处景
 红园故事
 新号上
 郊野有多“野”
 无处安放的记忆
 石桥 清泉白石
 一半风物,一半人文
 马桥的桥
 一阵风卷走了乡村
 大虹桥,小石桥
 一叶扁舟逐水月
 寻找靖安桥
 寺庙 空谷足音
 诸翟古今鉴
 像这风铃一样清脆
 浦江一梦
 踏破瑶街十里
 何为“陆昌”
 银杏依旧
 街巷已无,独留一座庙
 古宅 庭院深深
 项宅物语
 杜行还在
 小隐隐于深巷
 保南以南
 墙内墙外,都是人间世
 附录 闵行区不可移动文物

内容摘要

这里,有上海先民的足迹

这里官方名字叫“上海马桥遗址”,但我倒是觉得把它称为遗址公园更贴切些。比起一般的公园,遗址公园似乎少了很多生气。“遗址”“考古”,在很多人看来,和这些词相关的应该是土堆、废墟、断壁残垣,因此遗址公园也总免不了颜色单调,枯燥乏味,游客在其中难以寻得花情柳态之味。然而,当我们开始探索花木之下的土地,遗址公园的韵味却要比土地上的物色浓烈得多,深厚得多。

马桥遗址在北松公路上竹港河边。北松公路曾是连接沪闵公路通向松江的主要干道,在20世纪30年代刚筑成时,叫“上松路”,意思是上海到松江的路。而南边数公里处便是当地人口中的“老闵行”,是孕育“四大金刚”神话的沃土。20世纪50年代,当机器的轰隆声响彻云霄,工业生产的热潮在这里蔓延时,也许还没有人意识到他们脚下踩着的竟是千年文明存在的确凿证据。直至1959年12月此地发现陶器残片,1960年上海重型机器厂终止在遗址上施工,抢救性发掘工作随即展开。

机器与文明的一次碰撞打开了地下的大门,“马桥文化”——第一个以上海考古遗址来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将它所有的故事和风土人情都写在了马桥遗址里。

当然,遗址里并没有想象中考古现场的荒凉,虽少有窈窕之花,但草木郁郁、流水碧色,确有种街心公园的形态,显得十分秀气清雅。小道两边竖起石墙,墙面凹凸不平,曲折蜿蜒,芳草盈阶,草径幽深处是茂密竹林,竹影如帘,草亭若隐若现,亭上悬挂一块匾额,上面写的可能是陶文,不知是否是“马桥”二字。草亭傍水,池水清可漱齿,令人心中透亮,池中又有石墙矗立,长短不一,如明净的秋山,不时传来山水清音。

这里是古代海岸线——冈身形成的地方,有着上海逐渐形成陆地的印记,先民们曾在这里依水而居,繁衍生息。大多数人进入公园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赏景,而是参观马桥文化展示馆,一个可以拉近游客和“马桥文化”距离,让“马桥文化”不再是考古学晦涩语的地方。

展示馆几乎每天都会迎来一批又一批学习团队,我去的那个上午,就接连来了两批。讲解员总是早早迎在展示馆门口,待人群涌进,便以一句程序化的开场白开始:“欢迎大家前来参观马桥文化展示馆……”一段讲解大概三十分钟,从“天”到“地”再到“人”,从马桥文化的挖掘到马桥先民生活的再现,为了足够生动易解,全息影像、场景体验、影片放映成为文字讲解之外的更加直观高效的方式,通过全新科技为游客解释什么是马桥文化。就这样,短短几十分钟的讲解每天都被重复着,在不同的人群中传播,又被不同的人理解与吸收。

在这并不算大的展示馆里,你很难不被一组大型雕塑所吸引。这组雕塑大约占了全馆面积的四分之一,雕塑上铺设透明玻璃,人走在上面可以清晰地看清掩埋在土地里的容器、工具、装饰品,甚至是白骨,生动再现了考古队员在马桥遗址挖掘考察的情形。雕塑一侧的灰底墙面上则印有大小不一类似密码的数字,记录着马桥遗址的大事记。只是考古的过程,与“马桥文化”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何以如此大费周章地展示出来?

我记得在考古纪录片《发掘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历史被反复证明、演说,很可能你考古得出的结论是别人早已说过的,但重要的不只是结论,更是考古本身的这个过程。”马桥文化展示馆展示的不仅仅是“马桥文化”,更是考古文化的精神和内涵。我想那些来此参观的游客、每日与之擦肩而过的工作人员,在匆匆一瞥中总有一个瞬间能体会到雕塑的永恒和它所传递的历史态度。

馆内来往的参观者一直没有间断,馆外的公园却因人影稀疏显得更加幽静。走在青林间,空旷的公园让我顿觉文明的脆弱,如果没有马桥文化展示馆,马桥遗址是否会被人所熟知?“马桥文化”又是否能被更多人理解?我曾去过湖州的下菰城遗址,那里有着较为丰厚的马桥文化堆积层,也是重要的马桥文化之一,但显然说起那片遗址与马桥文化的联系,大部分人还是陌生的,那里更像是一个偏僻的山坡,地面密密麻麻地长着绿黑色青苔,蜿蜒而干涩地爬满了那难以辨认的城墙。

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遗址成千上万,有的一直活跃在公众的视野里,有的则被时间的流沙毫不留情地掩盖了。尽管它们一直呼吸如旧,不疾不徐,不悲不喜,但我们每一个人对我们所处群体和环境的探索却是天生热烈的,我们在遗址中看到过去和未来,在泥土的滋味中学习生命延续的真理,也理应为保持遗址的强大生命力而不竭余力。

在不远的将来,“马桥文化考古体验中心”还将在马桥遗址附近落成,我们与这片土地的关系将更加密不可分。




精彩内容
闵行地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区域内存在许多历史久远的古建筑、古园、古桥等。这些承载着历史文化的点位,有些得到了妥善的保护,有些则已在历史中消失。如尚义桥、报恩桥、靖安桥等古桥,莘庄梅园、紫藤园等公园,关帝庙、马桥天主堂、七宝教寺等寺庙宗教建筑,以及各地留存至今的古树古木等。作者通过亲身走访、深度体验这些点位,并用文史散文形式进行记录,讲述它们的历史背景、趣闻故事、前世今生,勾起闵行人对于家乡独有的回忆。

媒体评论
本书是我社历年连续出版的闵行区政协文史丛书中今年的一本,全书以散文的形式记录闵行区的历史人文景点,分为园林、石桥、寺庙和古宅四个部分。作者比较关注古建筑保护,在采访一些老街老房子和寺院桥梁的过程中,常常会对其未获得妥善保护而发出感慨悲叹,引人深思。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