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978751089851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9787510898518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3.22 1.9折 68 全新

库存2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文殿,孙迪亮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98518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1025194

上书时间2025-01-07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文殿生于1964年,男,山东省微山县人,现工作于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现代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代表性著作《全球化与文化个性》(人民出版社)。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化哲学。
孙迪亮生于1973年,男,山东省蒙阴县人,法学博士,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哲学研究》《道德与文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等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多次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主持或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目录
导言专题一马克思恩格斯新世界观的孕育与创立(1837-184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条件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向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转变第二节马克思恩格斯建立新世界观的天才尝试第三节第四节 马克思恩格斯新世界观理论体系的初步创立专题二马克思恩格斯新世界观的科学性证明(1848-1871)第一节新世界观在制定共产主义理论原理和总结革命经验中的光辉体现新世界观在经济科学理论中的运用和证明第二节马克思恩格斯新世界观的自然历史证明第三节科学揭示原始社会的发展规律第四节第五节新世界观形成与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专题三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实践中的理论探索第一节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第二节伟大的巴黎公社革命运动第三节马克思恩格斯对蒲鲁东主义的批判第四节马克思恩格斯对巴枯宁主义的批判第五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专题四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理论探索与发展“两个笔记”对唯物史观的补充与完善第一节第二节人类学一般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第三节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第四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比较第五节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对资本主义的新认识第六节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对共产主义的再认识专题五俄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第一节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1883-1917)第二节列宁早期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第三节列宁反对马赫主义与保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四节列宁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发展的哲学总结第五节“一战”期间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专题六俄苏在新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918-1956)14第一节列宁在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斗争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二节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贡献专题七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第一节中国共产党探索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背景第二节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重大推进专题八 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流派及观点·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思想源流第二节卢卡奇的哲学思想及其马克思主义观·葛兰西的哲学思想及其马克思主义观第三节阿尔都塞的哲学思想及其马克思主义观第四节萨特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第五节专题九马克思主义巨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思想理论”的变革·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对人类世界格局的深远影响第三节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的重新建构·专题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提法的由来第二节马克思恩格斯眼中的马克思主义第三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参考文献后记




内容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新世界观的孕育与创立

(1837-1847)

学习导引

1.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条件。

2.从经济、制度、文化等方面厘清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3.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如何转向唯物主义自然观的?

4.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如何转向共产主义的?

5.马克思和恩格斯尝试建立新世界观的主要文献及内容。

6.马克思新世界观初步形成的代表文献及主要内容。

7.马克思新世界观理论力量是如何初步显现出来的?

1837年-1847年为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形成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们出生于19世纪初期的德国莱茵省。此时的德国正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和历史转型时期,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既表现出了当时整个欧洲的时代特征,又呈现出德国所特有的一些传统和民族地域色彩。在经济水平和政治制度上,19世纪初的德国远远落后于英国和法国。但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以及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德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封建的政治体制也逐渐开始动摇,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开始发生巨大的改变,德国进入了一个转型时期。工业革命的不断深人使德国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增长,参政意识越来越强烈。与此同时,无产阶级也逐渐发展起来,并逐渐由自发状态走向自觉状态,有了自己的理论、运动和代表性人物。这一切从各个方面都动摇了德意志帝国的封建体制。德国自此进入了一个社会和思想动荡变革的年代。此时,在哲学等主要思想文化领域中,激进与保守的思潮纷纷呈现,各方势力——新生的德国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保守的落后的德国封建落后

势力——激烈角逐。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时代,并在这样一个

社会矛盾激化、思湖碰撞的氛围中生活、成长,寻求着改变现实的真理。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条件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自己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19世纪40年代的时代条件孕育了马克思主义。在这一时期,一方面,工业革命、产业革命在欧洲主要国家迅速推进,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和弊端日益显现。工业革命大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其经济的发展,也把资本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资本主义制度既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的对抗性,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成为现代社会化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力量,同时又引发和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最基本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对立和斗争。因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

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内在矛盾的不断激化,作为资产阶级对立面的工人阶级在大工业发展进程中不断壮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为反抗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专制制度而进行着不停息的革命斗争,这又为无产阶级科学世界观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工业革命在创造了一个大工业资本家阶级的同时,也创造出了一个与大工业相联系的人数众多的无产阶级。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工业中心城市的形成和工厂制度的建立,使无产阶级的队伍迅速壮大。机器大工业在资本主义基础上的发展,不仅没有使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生活境遇得到改善,相反地却使工人日益成为机器的附庸。

资产阶级在确立自己统治的同时,也产生了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但是,工人阶级最初反抗的自发性、零散性等特点也表明了他们还是一

.......



精彩内容
本书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部著作。作者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条件,继而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这种新世界观在经济科学理论中的运用,和他们对这种新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经验进行的总结,以及在工人运动等新的实践中进行的理论探索。作者还深入地研究了我国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大推进。最后,作者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巨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并提出我们对此理论应具有的科学态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