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28.41 4.8折 ¥ 59.8 全新
仅1件
作者吴修丽,韩玉龙,李路
出版社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63074075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8元
货号11510447
上书时间2025-01-08
王昌龄,字少伯,盛唐边塞诗人,擅长边塞、闺怨、送别等类型的诗歌描写,感情细腻、真实感人,尤善七绝的创作,被誉为“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王江宁”,代表作《出塞》《从军行七首》《闺怨》。全书从诗人生平与创作入手,收录王昌龄百余首经典诗作,对诗人诗歌中涉及的字词典故进行了精准的注释与译文,内容涵盖广泛,用意深远深刻,其诗作委婉曲折,气骨遒劲,有着耐人品味的独特魅力。
吴修丽,女,安徽淮南人,哲学硕士,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参与编辑出版《中国古代山水游记菁录·清卷:天宇澄清,平烟幂野》《茶余酒后之梨花香漫》等作品。
韩玉龙,女,安徽六安人,□□,未来趋势传媒策划编辑,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曾策划出版“二十一世纪中国作家经典文库”“北漂爱情”三部曲等系列畅销书籍,已出版《酒远-我醉欲眠卿且去》《美人怜-一枝红艳露凝香》《大宋:书生挽狂澜》等书籍。
生平:东贬西谪,人生多舛
王昌龄(698一约765),字少伯,京兆万年人,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王昌龄的诗篇流传下来的并不多,《全唐诗》收录一百八十多首,还有一些零落的章句。王昌龄享有“七绝圣手”的美誉,又被称为“诗家夫子”,在当时他就已经诗名远播,颇受推崇。然而史料中有关他生平事迹的记载却少之又少,关于他的籍贯,他的生卒年,他的仕进与贬谪之路,历来说法不一,史家亦无定论。因此本文关于其生平的表述,综合了一些考据家的推论。
家道式微,艰难求仕
王昌龄的家族琅琊王氏在南朝时非常显赫,然而到了他这一代,家道已然式微,他的祖父、父亲几代都无人仕宦。王昌龄家境较为困顿,他曾在《上李侍郎书》中说道:“久于贫贱,是以多知危苦之事。”王昌龄在家中排行老大,所以友人常称呼他“王大”,其父情况不详,很有可能早逝;其母比较长寿,直到他去世,母亲仍健在。从王昌龄的作品中我们得知他至少有一个弟弟,在《别李浦之京》中,他写道:“故园今在灞陵西,江畔逢君醉不迷。小弟邻庄尚渔猎,一封书寄数行啼。”可见他的弟弟,亦是寒微之辈。
王昌龄早年间在故乡躬耕读书,他既没有煊赫的家世,也没有能扶持、提携他的亲戚朋友,凡事都只能依靠自己。同古代其他青年一样,进入仕途是唯一可以改变他窘困的生活现状的途径。王昌龄一边读书,一边还要养家糊口,因此在他的诗歌中,常常可见“渔”“耕”等词,“无何困躬耕”(《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垂钓往南涧”(《独游》)等诗都是对自己躬耕田亩生活片段的志述。由此可见,家境的贫困并没有给王昌龄提供优渥的读书条件,他极高的文才与后来所取得的诗歌成就,得益于自己天生的聪慧与寒窗苦读的毅力。
青年时期的王昌龄除了在家中耕读,还偶尔去附近的州县漫游。王昌龄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作名篇,然而史料中并未见到有关他赴边出塞的记载,关于他“出塞复入塞”的时间、地点、次数等,都是学者根据其诗作推导出的结论,因此各家也有较大的出入。
约在开元十一年(723)前后,王昌龄二十五岁左右时,他曾到过华阴、大梁、嵩山、太行,既而游猎邯郸,并且在河北、河东边塞一带漫游。在开元十二年(724)至开元十三年(725)间,王昌龄又漫游了河西、陇右边地。王昌龄希望能在沙场建功立业,实现“封侯取一战”的宏愿。然而现实并未能使他如愿,在《从军行二首》中,他感叹自己:“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在疆场上未能有所建树,王昌龄又重拾翰墨,并且广泛地结交贤达,为自己将来走上仕途创造时机。开元十五年(727),二十九岁的王昌龄进士及第,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秘书省校书郎是正九品上的低级官员,徒有清雅的名声,却是个闲散之职。这与王昌龄迫切地希望入仕以求治国平天下的愿望相……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