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格病理的精神动力性治疗:治疗自体及人际功能:treating self and interpersonal functioning978712238917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格病理的精神动力性治疗:治疗自体及人际功能:treating self and interpersonal functioning9787122389176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48.5 7.5折 1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伊芙·卡利格(Eve Caligor)[等]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89176

出版时间2021-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98元

货号11274699

上书时间2025-01-06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伊芙·卡利格(Eve Caligor), 医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内外科医师学院精神病学系临床教授,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精神分析培训及研究中心心理治疗部主任,培训及督导分析师。 
奥托·F.科恩伯格(Otto F. Kernberg), 医学博士,威尔康奈尔医学院人格障碍研究所主任,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精神分析培训及研究中心的培训及督导分析师。 
约翰·F.克拉金(John F. Clarkin), 哲学博士,威尔康奈尔医学院人格障碍研究所联合主任,同时也是纽约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精神病学系临床心理学教授。 
弗兰克·E.约曼斯(Frank E. Yeomans), 医学博士,哲学博士, 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精神病学临床副教授,威尔康奈尔医学院人格障碍研究所培训部主任。他也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精神分析培训及研究中心精神病学兼职副教授。

目录
第一章  概述:针对自体和人际功能的治疗模型
      人格障碍的现状
      自体和人际功能
      内在表征
      评估
      对治疗的启示
      客体关系理论和TFP-E
      客体关系理论
      心理结构
      内在客体关系的核心
      情境中的客体关系理论
      人格及治疗的客体关系理论模型的发展
      内在冲突和外在功能
      系统评估
      移情焦点治疗
      依恋理论的影响
第一部分  通过客体关系理论视角看人格和人格障碍
  第二章  客体关系理论框架下的人格与人格障碍
    第一节  人格与人格障碍的精神动力性描述
      基于特质的人格障碍诊断与DSM-5第Ⅱ部分
      人格障碍的结构诊断与DSM-5第Ⅲ部分
    第二节  客体关系理论模型中的人格病理分类
      人格组织水平与STIPO-R维度剖面图
      原型和维度剖面图
      高水平人格病理
      临床观点
      神经症性水平人格组织
      边缘水平人格组织
      分类的维度性质与高、中等、低水平边缘性人格组织
    第三节  人格障碍的心理结构与水平
      身份认同
      正常的身份认同形成
      神经症性水平人格组织中的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形成的病理:认同弥散综合征
      防御
      成熟的防御
      基于潜抑的防御
      基于分裂的防御
      客体关系质量
      道德价值观
      现实检验与反思能力
    第四节  人格障碍结构模型的临床意义
      治疗的结构化目标:以身份认同巩固为目标
  第三章  客体关系理论框架下的临床精神动力学冲突、焦虑、防御及内在客体关系
    客体关系理论框架下的心理冲突
      冲突性动机
      心理焦虑和防御
      心理冲突和内在客体关系
      心理冲突和TFP-E
    心理冲突、焦虑和人格组织水平
      神经症性水平人格组织
      中等、低水平边缘性人格组织
      高水平边缘性人格组织
    内在客体关系、防御与人格组织水平
      神经症性水平人格组织的内在客体关系和防御
      边缘水平人格组织中的内在客体关系和防御
    单一客体关系中的防御:神经症性投射、投射性认同和角色反转
      神经症性投射
      神经症性解离和角色反转
  ……
第二部分  TFP-E概述:基本任务、治疗关系与治疗策略
第三部分  有技巧的咨询问诊
第四部分  建立治疗框架
第五部分  TFP的技术和策略
第六部分  治疗的阶段和变化的轨迹
后记
附录1  STIPO-R人格组织的临床锚点
附录2  人格功能水平量表
专业名词英中文对照

主编推荐
 1年来,国家对于国民心理健康、精神卫生方面越来越重视,2015—2020年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和新制定的《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对此深有体现; 2.人格障碍作为危害心理健康的典型疾病类型,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3.心理动力学疗法作为人格障碍心理模式的三大取向之一,一直受到心理学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是心理咨询师和师知识体系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 4.目前市面上针对人格障碍的心理动力专著极少,本书可以在程度上填补领域,以心理健康临床工作者和心理学研究者为目标读者,提供一套实用、整合的人格病症应对指南; 5.书稿由中国心理咨询领域专家、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精神卫生系仇剑并负责翻译,译文流畅。 这本书是作者三部曲的顶点,是边缘型人格障碍转移焦点心理的手册,部针对轻度人格障碍的,本部是新出版的概述。 本书内容巧妙地将当代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各种经验的读者都能通过研读本书有所收获。 

精彩内容
 在这本书中,我们介绍移情焦点-扩展版(TFP-E),它是一种专门用来人格病理的理论驱动的方法。TFP-E为各级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易于实践的框架,可在临床和研究等多种情况中指导人格障碍的评估和。这本书为我们的读者提供了:①一个基于精神动力客体关系理论的连贯的人能和障碍模型;②临床的人格障碍分类方法,以及配套的评估方法;③一种适用于跨人格障碍谱系以及亚综合征(syndromal)人格病理的、以一般临床原则为基础的整合模式;④对具体的技术调整的理解,这些技术调整是根据患者个体的人格病理量身定制的干预措施,它基于患者的病理、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即时心能。 的历史和发展 我们所描述的模式是移情焦点(TFP)的产物。TFP是一种循证的针对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和其他严重人格障碍的方法,由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人格障碍研究所开发,其策略、措施和技术在手册中有清晰的描述(Yeomans et al., 2015)。TFP已经在美国和欧行了对照的实证研究,一年期的TFP已被证明可改善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症状,减轻,降低住院率,减少攻击的内外在表现,并带来人格组织、反能、依恋状态以及叙述连贯的改变(Clarkin et al.,2007; Doering et al., 2010; Fischer-Kern et al., 2015; Levy et al., 2006)。 根据我们对TFP的临床和研究经验,很明显,在TFP的策略、措施和技术中嵌入了一种更为普遍的人格病理的心理方法。针对不同严重程度的人格障碍患行的临床讨论和录像督导,使我们能够明确核心的临床原则,并根据病理学的具体质对技行修改;我们运用这些临床原则和技术建立了人格病理的动力的一般理论。作为该项目的一部分,我们对TFP做出的个正式拓展是发展针对较高人格病理(dynamic psychotherapy for higher level personality pathology, DPHP)的动力心理,这是一种针对严重程度较轻的人格障碍和亚综合征人格病理患者的方法(Caligor et al., 2007)。TFP的次拓展激发了我们对于开发当前这些内容的兴趣。这本书是我们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它对先前已经出版的两部手行了拓展和扩充(Caligor et al., 2017; Yeomans et al., 2015), 同时对一个以客体关系理论为基础的方法做出了而综合的描述,以概念化和整体范围内的人格病理。 为什么该被称为移情焦点-扩展版? TFP初是为了解决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临床需求而开发的,本TFP手册于1999年出版(Clarkin et al., 1999)。TFP结合了一种精神动力学方法和一种以契约形式引入的高度结构化的框架,并根据需要设置限制。在TFP中,师关注患者在过程中的即时体验,帮助患者关注、阐述和探索他在过程中的想法、感受和行为。在对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中,患者在中的体验往往积极地聚焦于与师的关系上,而这种关系往往会变得严重扭曲、高情感负荷和高情感投注。尽管这些移情可能会变得具有高度破坏,但如果被处理,它们将为患者的内部和人际关系困难提供一个即时和实时的切入点。在BPD患者的TFP中,对移情的探索通常是临床的焦点,而以移情为焦点的干预被认为是改变的中心载体。 自从本TFP手册出版以来,TFP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累积的BPD患者和相关严重人格障碍的经验,以及TFPBPD患者的实证研究,带来了临床技术的重大调整括更加重视患者在之外能,更多地关注目标,更重视患者对师的积极依恋,以及在临床过程中更加关注患者反思能力的波动本身。同时,运用TFP和TFP原理研究轻度人格障碍和亚综合征人格病理的经验,使人们对移情探索在人格病理中的作用有了更复杂的认识。很明显,对于不同的患者和不同的阶段,关于移情所强调的是不同的。通常情况下,患者的人格病理越严重,患者与师的关系越具有情感显著;患者越健康,其之外的人际关系和生活越有可能占据情感支配地位。在整个病理范围内,患者的即时体验,是以情感投注为特征的体验,是干预的,因此,干预可能集中在移情上,也可能集中在其他地方。然而,即使干预并不聚焦于移情,师仍然在他/她自己的内在焦点中,始终如一地注意到移情。师对移情-反移情的关注是TFP-E师稳定的信息来源,有助于他/一步理解患者当下的内在状况、联盟的状况、患者当下反思能力的程度。 人能、病理及结构改变的潜在模型 人格障碍的TFP-E方法被嵌入精神动力客体关系理论中,它是由奥托·F.科恩伯格和他的合作者发展起来的(Kernberg, 1984, 2004;Kernberg & Caligor, 2005)。这种人格障碍模型采用了人格病理学的多维视角,它不是简单地将每种人格障碍视为一个离散的实体,而是:①确定了人格障碍作为一个群组所共有的心能的核心病理特征,关注自体和人能;②根据人格病理的严重程度,区分自体和人能的病理特征;③将自体和人能概念化为潜在心理结构的本质和组织的表达,关注身份认同形成;④自体和人能的病理或多或少地反映了身份认同巩固的失败。这种方法与人格障碍研究人员日益达成的共识一致,即自体和其能的病理是人格障碍的核心(Bender & Skodol, 2007; Gunderson & Lyons-Ruth, 2008; Horowitz, 2004; Livesley, 2001; Meyer & Pilkonis, 2005; Pincus, 2005)。 自体和人能以及DSM-5 事实证明,我们的工作是及时的。伴随这本书的发展,普通精神疾病分类学已经从基于特定诊断标准的人格障碍分类诊断转向基于人能受损严重程度的人格障碍维度取向,聚焦于自体和人能维度。这一转变导致DSM-5(美国精神病学协会2013年版)引入了另一种人格障碍模型(Alternative Model for Personality Disorders, AMPD),它与我们的模型。AMP涵于DSM-5模块Ⅲ的“新兴的测量和模型”中,它将人格障碍诊断的定义特征确定为自体和人能“中度或更严重的损害”(诊断标准A),并伴有病理人格特质(诊断标准B)。基于自体和人能损害的相对严重程度,AMPD使用人能量表(Level of Personality Functional Scale)将人格障碍按严重程行分类。 由于人能和障碍的TFP-E模型与非理论的AMPD紧密对应,我们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AMPD的解释框架以及与AMPD关联的特定方法—它们都是从精神动力客体关系理论中发展出来的。 精神动力诊断手册版 《精神动力诊断手册》版[Psychodynamic Diagnostic Manual, 2nd Edition(PDM-2) (Lingiardi & McWilliams, 2017) ]代表了人能诊断和分类的另一种方法,旨在作为DSM和ICD系统的替代或补充。PDM-2是由一组掌握精神动力学的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分类模型,用于指导临床。PDM-2采用的人格和人能模型与我们的模型高度一致。具体来说,PDM-2做了以下工作:采用人能的维度模型,从健能到严重程度的损害;强调严重程度维度在人格病理学中的中心地位括一种将人格组织与人格风格或类型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强调对人格和心行评估的必要,并强调临床现实,即症状是在个体的人格背景下表达的。由于TFP-E模型与PDM-2基础模型的相容,TFP-E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系统的人格病理方法,这是PDM-2模型的自然延伸。 我们为谁写这本书? 我们为学生和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写了这本书,我们希望它也会引起研究者的兴趣。根据读者的需要,这本书可以提供各种各样能。对于普通的读者,我们提供了一个连贯的人能、病理、分类和评估的模型。这种诊断评估提供关于预后的信息,并预测不仅在中而且在急和短期干预中可能出现的临床困难。鉴于人格障碍在一般人群和临床环境中普遍存在(Torgersen, 2014),本书的前一部分,侧重于TFP-E模型的病理和评估,几乎任何临床环境中的一般医生都能从中获益。临床医生不仅已在门诊中使用TFP-E模式,而且在理学实践中,在住院部、急诊以及联络会诊和滥用服务中也使用了TFP-E模型(Hersh, 2015;Zerbo et al., 2013)。 对于那些对人格障碍心理感兴趣的更专业的读者,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的、原则驱动的(principle-driven)描述。对于心理学生,我们强调指导干预的原则,并提供广泛的临床例证。对于经验丰富的心理师,我们提供了一个嵌于当代精神病理学模型的整合而创新的当代精神动力心理方法。对于不从事长程的临床医生,我们提供了分散的临床原则、策略和技术,虽然它们是在一个整合的模型背景下被描述的,但也可以被用于支持和短期以及对人格障碍患者的急管理,是实用的。对于有兴趣了解更多此类应用的临床医生,《移情焦点的基本原理》[Fundamentals of Transference-Focused Psychotherapy(Hersh et al., 2016)],其中阐述了我们的方法的各种元素在一般精神病和环境中的应用。对于从事精神病理学以及基于循证支持的干预研究的研究者和专家,我们提供了相关的讨论、支持的附注,以及将我们的方法与当前研究联系起来的有用的参考资料。 关于动力的评论 在心理的过程中,的和结果更多取决于所使用的特定技术。患者的病理、师的素质以及患者与师之间的匹配都是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Crits-Christoph et al., 2013)。这本书描述了的原则,它由师明智地使用,并与每位患者创造出特定的结构和氛围。我们强调结构,通过评估过程、设定目标,以及形成契约来建立协作的结构,该契约为具体技术的使用提供了条件。 这本书并没有像认知行为手册中描述的那样,一步一步地介绍针对每一位患者的技术。相反,每一种TFP-E都是针对特能障碍和特定人格组织的患者量身定制的,这种原则驱动的为共情的临床医生的每个当下的判断提供了方向和灵活。在整个过程中,TFP-E师持续关注患者和师之间的关系,将其作为患者如何感知、概念化和如何与他人联系的实时信息来源——这些信息在以自体和人能为目标的中尤为重要。TFP-E括对患者的积:对患者的所有报告都抱有积极和支持的兴趣,在引导患者行为的各种力量中保持尊重和中立。 本书的架构 读者会发现这本书的章节不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例如,始于评估,然后是开始阶段,直行到结束);相反,我们编制这本书以及在章节顺序上的选择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模型和括特定的技术和选择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我们主要强调的不是回答诸如“当……时我该做什么?”;相反,我们的目的是让读者自己回答这样的问题:“我该如何系统地决定现在做什么?”“我此刻的目标是什么?”以及“我对这种干预如何改变的概念是什么?” 我们把这本书分成六个部分,期望不同的读者可能会对不同的部分产生的兴趣。部分介绍了人格的客体关系理论模型、人格病理学和人格障碍的分类,这些章节是后续临床章节的重要基础,并为希望熟悉人格和人格障碍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可理解的综合介绍。部分提供了临床理论层面的TFP-E概述括对核心结构的介绍、关系的讨论,以及对组织策略的描述。对于希望了解TFP-E模式及其目标,但或许对具体实施不太感兴趣的读者可能会对部分感兴趣。 第三部分在咨询的框架下括患者评估和计划。该部分以部分介绍的内容为基础,在讨论评估的背景下,我们一步描述TFP-E分类模型。(对分类和评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阅读部分之后先阅读第三部分,然后再回到部分的临床考虑。)我们提出的评估模型在各种临床环境下对临床医生都有用,该模型反映在半结构化访谈中,即结构化人格组织访谈(Clarkin et al., 2016)。第三部分的后半部分将分享诊断印象,描述我们作为咨询师如何在TFP-E框架内帮助患者理解他们的困难。 第四部分介绍了框架能,以及如何在我们的模式内建立和维持框架。我们提供的临床建议应该是读者感兴趣的,他们在任何临床环境中都可能遇到具有病理人格的患者。接下来我们将在第五部分讨论临床工作,详细阐述人格病理心理的一般原则,并描述在每个疗程中使用的具体策略和技术。我们提供对诠释过程的深入讨论、对反移情的工作、支持和结构化干预的作用括契约和限制设置。本书的第六部分涵盖了的各个阶段,带领读者了解早期、中期和晚期阶段可预期的发展。我们后以一个简短的后记结束。 在每一章的结尾,我们提供了在那一章讨论的关键临床概念的小结。 临床材料 首先,我们想评论一下我们在这本书中介绍的临床材料的质。在写临床情况时,作是在希望提供真实、逼真的临床资料和需要保护患者隐私之间左右为难。即使患者的身份被掩盖,我们发现要做到既尊重隐私又地呈现临床资料,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少,当患者的片段被引用,患者还是能在临床资料中认出自己。因此,我们选择不在本书中呈现真实的患者或实际的临床资料。相反,每个临床案例都是由我们过的几位患者和/或我们多年来督导的患者组成。 代词 后,读者会注意到,我们经常使用他或她。虽然我们对这个选择并不满意,但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写得尽可能清楚,使相对困难的材料更容易阅读。 致谢 我们感谢吉娜·阿特金森(Gina Atkinson)女士的文字编辑工作。

媒体评论
1.近年来,国家对于国民心理健康、精神卫生方面越来越重视,2015—2020年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和新制定的《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对此深有体现; 2.人格障碍作为危害心理健康的典型疾病类型,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3.心理动力学疗法作为人格障碍心理治疗模式的三大取向之一,一直受到心理学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是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知识体系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 4.目前市面上针对人格障碍的心理动力治疗专著极少,本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领域空白,以心理健康临床工作者和心理学研究者为目标读者,提供一套实用、整合的人格病症应对指南; 5.书稿由中国心理咨询领域专家、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精神卫生系仇剑崟教授推荐并负责翻译,译文准确流畅。 这本书是作者三部曲的顶点,首部是边缘型人格障碍转移焦点心理治疗的治疗手册,第二部针对轻度人格障碍的治疗,本部是新出版的全面概述。 本书内容巧妙地将当代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各种经验水平的读者都能通过研读本书有所收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