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万花筒9787535375506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9.07
3.2折
¥
28
全新
仅1件
作者张明昌[著]
出版社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ISBN9787535375506
出版时间2013-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8元
货号7975382
上书时间2025-01-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问世十余年来数次加印,现全新改版。了解我们身边的知识,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有趣、可亲。树立孩子正确的人身观。
阅读张明昌编著的《宇宙万花筒》让读者了解宇宙观的形成。内容包括我们脚下的星——地球、太阳系中最小的行星——水星、戴着珍珠项链的行星——土星、第一颗由人发现的行星——天王星等。
作者简介
张明昌,教授,1941年生于江苏苏州市,196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学系,1967年天体物理研究生毕业。现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中国天文学会会员,紫金山天文台客座研究员。曾任南京大学天文学系学术秘书、江苏天文学会秘书长(2届)。组织指导1985—1986年哈雷彗星回归的辅导员训练班与全国青少年天文夏令营。
40年来,先后编写了《天文学教程(上)》、《新知识辞典》(天文学部分)、《太阳系演化学(上)》,《天文学词典》(太阳系部分),发表科普著作40余部,其中《哈雷彗星的来龙去脉》、《宇宙索奇》、《趣昧天文学丛书(6册)》等书曾获全国优秀科普读物、少儿读物。科技图书、冰心儿童图书奖。近年有3本著作在香港、台湾出了相应的繁体字版本。
目录
一、行星篇
我们脚下的星——地球
两千年前的绝妙奇思
唐代高僧的壮举
终于回到了出发地
橘子与甜瓜之争
难以比喻的“地球体”
病床上得到的大发现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子虚乌有的“准地球”
太阳系中最小的行星——水星
哥白尼为它抱憾终身
貌如月球,不是月球
1天等于2年长
水星上的“龙种”
“火神星”的故事
所有努力全落空
爱因斯坦的解释
“信使”传来的新信息
与地球貌合神离的星——金星
拿破仑吃的哪门子醋
难猜的科学字谜
不是胞妹是魔鬼
太阳能从西天出吗
金星卫星哪儿去了
凌日引发的喜剧
不怪凌日,也怪凌日
从“金星”到“麦哲伦”
最像地球的星——火星
“战神”的风采
太空中的“地球模型”
火星上发生的新故事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火星人’打过来了”
真是“太空博物馆”吗
百年之争重开辩论坛
“探路者”谱写新篇章
能自己发光的行星——木星
当之无愧的“行星王”
木星上也有一个“大洋洲”
奇特的“液体行星”
它会变为恒星吗
“木星电台”开始广播啦
“伽利略”的探木路
戴着珍珠项链的行星——土星
好一对“孪生兄弟”
雍容华贵的名媛
天庭间的“暴君”
光环中的风光
无人飞船三访土星
“卡西尼”对“泰坦人”的问候
第一颗由人发现的行星——天王星
一位乐师的奇勋
与众不同的世界
天王环带的发现
“旅行者”勇探天王星
用纸与笔算出来的行星——海王星
它让哥白尼与牛顿双赢
“海王”府上奇特的风光
“旅行者”的最后冲刺
“发现第十大行星”是误区
被降了级的行星——冥王星
难产的天体
绝妙的星名
尴尬的处境
为什么要把冥王星开除出行星行列
“新地平线”飞向冥王星
二、小天体篇
迷你行星——小行星
涉嫌剽窃的天文学家
天壤之别的发现者
五花八门的芳名
“名分”难定的小行星卫星
蔚为壮观的中国小行星
险象环生的“擦边球”
“法厄同”的故事
太空中打过“核大战”吗
情人节近探“爱神”
最富诗情画意的星——月亮
芳名何其多
忽悠了世界的“月亮骗局”
“月亮大使馆”的闹剧
月亮的体态特征
“请月亮出庭”
月亮的“神通”
涛之起也,随月盛衰
月面上的中国人
哪有什么“月球人”
“人造月”是祸是福
炸月——吓人的狂想
其他行星的“月亮”——卫星
开普勒的古怪猜想
多亏听了夫人言
他为何把伽利略告上法庭
充满活力的伊俄
可能存在生命的欧罗巴
人们钟情的大卫星
黝黑的天王卫
最奇特的海卫一
披头散发的星——彗星
专门惹是生非的不速客
千年沉冤一朝雪
无根的“浮萍”
悲剧发人深省
彗星擅唱“空城计”
“细菌分裂”与“飞蛾扑火”
万年不遇的“彗星列车”
细说哈雷彗星
难得的中国彗星
向彗星开炮
凯旋而归的“星尘”号
从天上落下来的星星——陨星
从孔明将星坠落谈起
仙女之泪亦壮观
观众最多的吉林陨石雨
沙漠深处的“银骆驼”
陨星也有“人造”的
“狄安娜”的馈赠
至今未解的“魔鬼谷”和通古斯之谜
两大悬案可能同是陨石所为
说不尽的轶闻趣事
有时也会“杀人放火”
陨星也能当商品
三、恒星篇
孕育了地球生命的星——太阳
万世敬仰的神灵
神采奕奕的阿波罗
夸父追日的故事
巨大能量从何而来
奇特的中微子失踪案
云开雾散得大奖
开普勒的失误
“种豆”竞能得瓜
当太阳发怒时
遥远无比的星星——恒星
难以想象的距离
恒星的能量从哪里来
比太阳更亮50万倍
“大人国”与“小人国”
红灯会在他眼里变绿灯吗
阿房宫的“守门神”
缘何质量差别不大
又是两个极端
五彩斑斓的奥秘
三个女人一台戏
奇妙无比赫罗图
人们想象出来的星群组合——星座
天上星星数得清
“拉郎配”凑成的星座
天上的群星参北斗
夏夜中的“三角形”和两“扁担”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它们也能指方向
秋夜头上的“大方框”
最为灿烂的冬夜星空
令人心动的大“六边形”
精巧的“冬三角”
是“天狼星人”传授的知识吗
春回大地银河归家
命运与星座不相及
星光变化不定的星——变星
一位聋哑青年的贡献
星空世界的“隐身人”
难能可贵的“量天尺”
“小蜡烛”怎会变成“探照灯”
它把他领进了天文学大殿
天上有只“大螃蟹”
恒星尚未“成年”时
垂暮阶段的星——致密星
看似矛盾,不是矛盾
“坐吃山空”话不虚
再说天狼星
是“小绿人”的“密电”吗
又黑又深的“无底洞”
三类黑洞,天差地别
不该冷待的星云
太空深处的美丽“钻戒”
形影不离的星星——双星
星空中的目力检测表
别开生面的音乐会
藏龙卧虎话双星
三谈天狼星
欢快的集体舞
好一串大“葡萄”
仙后的“乳汁”飞上天
赫歇耳从数星得到的发现
庞大的星城景致
千万颗聚在一起的星——星系
星系世界的无限风光
北方能见“仙女”面
麦哲伦的意外发现
神秘莫测的M 87
疯狂四散开来的宇宙
频频发生的“宇宙交通事故”
星系更爱结伴行
天上的“四不像”
中国学者的巨大贡献
是挑战,也是机遇
四、人文篇
成功者的“脚步”
马克思崇敬的天文学家
大难不死成大器
从画长城开始
渔家子弟的成才路
真的一跳跳到了月亮上
一跤跌出了“相对论”
世界共敬的汉代学者
从和尚到大天文学家
教皇何以跪在他面前
周兴明的彗星人生
能从大海捞针的“中国吴”
值得永远铭记的教训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莫让旧观念捆住了手脚
发现海王星得到的教训
生搬硬套,必出错误
一脚踢掉了诺贝尔奖
不能轻视“小人物”
眼见未必都是实
有志者,事竟成
不该有的太空迷信
人类精英——‘‘太空人”
从莱伊卡到加加林
险些回不来的列昂诺夫
巾帼撑起半边天
难得的夫妻宇航员和兄弟宇航员.
最老的与最年轻的宇航员
太空探索中的华裔人
值得自豪的“神舟”号飞船
太空英魂知多少
人类自酿的苦酒
方兴未艾的“太空葬”
飞离地球去远行
不是神话是理想
高超的驾驭技术
精确,精确,再精确
第一次绕到了月球背面
月球车驶上月面
“把苏联人击败在月球上”
漫漫三天的登月路
一小步与一大步
一样的登月,不一样的人生
嫦娥,中国老乡来了
月球上的“文物古迹”
字宙人,你们在哪里
他制出了一锅“生命汤”
生命也能从天降
“UF0”热持久不衰
说不尽的奇闻怪录
且看闹剧几时休
还它本来面目
宇宙生命到处有
地外文明知多少
第一对“和平使者”
“地球之音”能存放10亿年
M13人,你们收到请柬了吗
旷日持久的奥兹玛计划
众人拾柴火焰高
内容摘要
我们脚下的地球,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神秘的小天体,“伟大”的恒星,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一
篇篇充满趣味的描写,带领我们进入到宇宙这个大家庭。解答关于宇宙的起源和归宿问题,地外文明是否存在,UFO和宇宙人在哪里,月球上的“文物古迹”如何形成的……阅读《宇宙万花筒》,对读者宇宙观
的形成、世界观的形成大有脾益。
《宇宙万花筒》由张明昌编著。
精彩内容
唐代局僧的壮举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皇帝是九五之尊,只要
他一高兴,就会把大批金银财宝和封地赏赐给大臣。金银财宝可以称量,但几百、上千里的土
地是怎么划分的呢?显然,这是无法用普通的尺子去一一丈量的。
大地上的远距离测量,以往总是根据我国自古相传的一种传统说法——“损益寸千里”来计算的。即用8尺高的“圭表”(类似竹竿的标杆)测量夏至日中午圭的影长,如果某两处地方的圭影长相差1寸,则两地间相隔的距离为1000里。这种传说曾也有不少人表示过怀疑,但一直无法证实其真伪。
公元8世纪,我国正值盛唐时期,当时在华严寺内有位高僧叫一行。
一行是一个在天文、数学方面都有很深造诣的科学家,他原名张遂,出身世家,只是为逃避武则天侄子武三思的笼络才不得已削发为僧,并改名为敬贤,法号“一行”。
开兀五年(717年),唐玄宗几次下诏,并派专人去接他,他才勉为其难,接受了改制历法的任务。古代制历少不了测量日影长短,所以一行下决心先解决古老的“损益寸千里”难题,他的办法就是进行实际的科学测量。
从开元十二年(724年)四月廿三日起,在一行的组织领导下,一次大规模的天文大地测量开始了。这12个测量点,分布于全国各地,一行则坐镇长安(今西安市)以掌握全局,进行技术指导和资料的归算。他最后推算出:“大率五百二十六里二百七十步而北极(出地)差一度半,三百五十
一里八十步而差一度。”唐朝时,5尺为一步,300步为一里,而唐尺约长0.247,化成现代的结果是1。子午线的长度相当于132.03千米。虽然这个值比今值(111.2千米)大19%,但一行这一次测量活动被中外科学界公认为是“科学史上划时代的创举”,是“世界上第一次实测子午线的长度”,它还为大地测量学开创了新纪元,因而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行之后大约一个世纪,阿拉伯的统治者马蒙也
于814~827~1h3,在幼发拉底河区域进行了类似的工作,得到了比一行稍好的结果。
1619.1670年,法国天文学家用现代仪器进行了这种三角测量l丁作,才得到了地球的半径约6372千米的比较准确的结果。
终于回到了出发地尽管天文学家绞尽脑汁、辛辛苦苦去测量地球的周长或半径,可是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仍无法接受地球是球形的观点。
真正使人放弃陈旧观点的乃是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1522年9月7日,当18名幸存者驾驶着千疮百孔的一条破船,回到西班牙的塞维利亚港码头时,全世界都轰动了。整整3年零2天的时间,247条性命(包括麦哲伦本人)和4条大船的代价,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地球确是一个球体。否则,他们“一往无前”怎能回到故土呢?
麦哲伦的同行者得到了很高的荣誉,奖品之一是一架精美的地球仪,地球仪上刻着一行富有诗意和哲理的题字:“你首先拥抱了我。”现在知道,地球可以看作半径为6378千米的圆球。尽管地球表面上有高山峻岭,洋底下有万丈深沟,但与这巨大的半径相比算得了什么呢!谁都知道,地球上的最高峰是我国的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4.43米,而海底下最深的是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深为11521米,然而与6378千米相比,就好像篮球上有一个0-3毫米的瘢疤和一
道0.4毫米的划痕而已.谁也。不会因有这两个微瑕而否认篮球是圆的。从登月宇航员在月面上和在返回地球途中拍的地球照片来看,谁还会否认地球是圆的呢?
地球的内部是怎样的世界?古人由于缺少现代科学知识,想象出了阴森可怕的阴曹地府和十八层地狱,这当然是荒诞的。但情况究竟如何,人们至今仍是不太明了。一百多年前,科幻小说作家儒略.凡尔纳把地球比作一团硕大无朋的奶酪,里面布满了弯弯曲曲的坑道和大大小小的洞穴。在他的《地心旅行记》中,讲了一位教授与其侄儿从一个火山口进入到地心区域的故事,这一老一少在地球内部遇到了暴风雨的袭击,球形闪电几乎使他们葬身地穴。在旅行中,他们遇见了许多奇兽怪物,穿越过密密层层的蘑菇森林,飘泊在地下的大海,还发现了人类始祖的累累白骨……最后是一次火山爆发,把叔侄俩喷出地壳,落在意大利的一个岛屿上,结束了两个月的探险牛涯。
可惜,凡尔纳描写的并不是事实。如今,了解地下情况的办法之一是钻洞。但钻洞并不容易,因为目前最深的洞不过12千米(苏联在北冰洋科拉半岛上的深洞)。到20世纪末,德国科学家或许可以在上法耳沃进入地表之下14千米。但这与6378千米相比,只好比蚊子在大象肚皮上叮了一口而已。以此来推论地球内部显然是不可信的。
另一个可靠的方法是借助地震波。天然的地震及人为的地震都能产生地震波。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取决于物质的性质。所以反过来可以从它的传播情况来探讨地球内部的组成和结构。现在一般认为,地球内部大致可分成三层:地壳、
地幔和地核,而每层间都是不连续的,彼此之间有个问断面。
地壳是地球的表面,相当于人的皮肤。大陆上的地壳厚度平均为35千米,海洋底的地壳平均为5~10千米。在地表100米以下,地壳的温度似乎与太阳无关。随着深度每增加100米,温度可升高3℃。到地壳深层,温度增加的速度变慢。
地壳最深处的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0℃。虽然地壳的体积仅占地球重量的1%,质量更小,只占0.4%,但对于人类而言,地壳却是至关重要的。它隔断了地球内部的高温,为人类和生物界提供了合适
的生态环境,还无偿地为人们贡献了无尽的矿产和宝藏。
地壳向下即是地幔。地幔是地球的主要部分,它的厚度约为2860千米,其体积和质量分别占地球的83%及68.1%。由于地幔的温度和压力很高,所以它的下部(下地幔)可能呈流体状态。
地球最内部的区域称地核。地核主要是由铁、镍等较重的元素组成的。一般认为,地核上部(外地核)也呈液态,但最
中心的内核(内地核)却是固态的。这是因为那儿的压力可能超过370万大气压,这样的压力,相当于一个像乒乓球那样大小的表面积上,要承受57万吨的巨大压力。在这样骇人的压力下,物质的熔点已经升得极高。所以,尽管那儿温度可能高达6000℃,但物体仍呈硬邦邦的固态。地核在极大的压力下,密度也高达13克/厘米。,比铅还重,比地球的平均密度大1.3倍。P4-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