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孩子 有原则 无条件978750684419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爱孩子 有原则 无条件9787506844192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8.42 3.2折 26 全新

库存2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金波编著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ISBN9787506844192

出版时间2014-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6元

货号8367908

上书时间2025-01-03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围绕家教的热门话题,通过案例展示“爱”和“教育”的*结合点,帮助父母,特别是帮助那些身为“成功人士”的父母,反思自己的“爱”,理解爱孩子的深层内涵和由爱而产生的误区,以及以爱的名义对孩子的“伤害”,为家庭教育指明方向,提出建议,帮助家长从爱的误区中清醒过来,重新调整家教方式,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为将来自立于社会并有所作为创造条件。

作者简介
金波,知名儿童文学作家、畅销书作家,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得者。曾任责任编辑、编辑部主任、副主编等职。出版有《妈眼泪像河流》《给你一个教训》等作品集20余部,其中4部获冰心儿童图书奖,部分图书进入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推荐书目。

目录
免费在线读  一所中学组织夏令营活动,一位学生的父亲怕自己的孩子无法独立生活,竟然请了假,骑着车远远地跟在学校队伍的后面。到了晚上,老师查铺时发现床底下有个人,叫出来一看,原来是那个学生的父亲。这位父亲说次出远门,不放心,怕他晚上睡觉从床上掉下来。这件事令老师哭笑不得。
  这个家长的行为并非个例。在生活中,处处为孩子“着想”、事事为孩子“包办”的家长,实在太多了。在我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往往导致父母对孩子过度珍爱,这就产生了过度保护和过多限制的问题。过度保护和包办实际上剥夺了孩子主动探索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机会,阻碍了他们的心理发展。
  在美国,孩子很小就与父母分开住,孩子单独睡一个房间。孩子到了18岁时,就得自己挣钱解决生计,这倒不是父母没钱,而是让孩子自己挣钱早日独立。美国孩子从小就经常听到父母的口头禅:“自己照顾好自己。”“让你的生活明天变得更美好。”美国父母是这样看的,让孩子自己挣钱,是让孩子知道挣钱的辛苦和不易,以及挣钱的价值。
  上大学后,孩子就可申请信用卡,这是学会步。如果不及时付账单,个人信誉就有污点,以后就会遇到许多麻烦。在临近大学毕业时,汽车销售商就会到学校推销汽车。孩子租车后,开始自己租公寓、打零工,不过这时孩子还没有固定工作,买大件需要有人做担保,让你知道这钱不是白挣的。毕业后可以找到固定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流逝,收入增长,就会买房子、汽车,以及进一步改善生活,这种体制可以让孩子尽早地适应独立的生活。
  父母对孩子的包办会使孩子失去做事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并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能做,没有能力。
  明智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不会“事事”关心,虽然这样看上去是冷漠的,甚至有些“残酷”,但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要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伤害是随时随地的,遇到磕磕碰碰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对孩子来说,不应该总是逃避各种危险,而应该学会去面对、去忍受,因为长大之后的生活环境需要忍受的东西更多,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和自立能力是为了他日后更好地工作、生活。
  处处为孩子包办,有哪些危害呢?一是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人的智力是在社会活动中发展的,过度的保护实际上限制了儿童智力和心理活动的发展。过度保护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去探索,去努力发展和表现自己的智力。更糟的是,由于很少有需要自己动脑、动手的情境,这样的儿童进入社会后常表现软弱、退让和懒惰,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不愿动脑筋想问题。
  二是压制孩子的求知欲。个体在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种需要,这种需要的内驱力——动机,由此推动个体产生为满足其需要的一系列行为。但是,受到过分保护(限制)的孩子,其父母已从各个方面满足了他的需要,这样便抑制了他活动的内动力,大大降低了他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削弱了他探索外界事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意志力。
  一所中学组织夏令营活动,一位学生的父亲怕自己的孩子无法独立生活,竟然请了假,骑着车远远地跟在学校队伍的后面。到了晚上,老师查铺时发现床底下有个人,叫出来一看,原来是那个学生的父亲。这位父亲说次出远门,不放心,怕他晚上睡觉从床上掉下来。这件事令老师哭笑不得。

  这个家长的行为并非个例。在生活中,处处为孩子“着想”、事事为孩子“包办”的家长,实在太多了。在我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往往导致父母对孩子过度珍爱,这就产生了过度保护和过多限制的问题。过度保护和包办实际上剥夺了孩子主动探索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机会,阻碍了他们的心理发展。

  在美国,孩子很小就与父母分开住,孩子单独睡一个房间。孩子到了18岁时,就得自己挣钱解决生计,这倒不是父母没钱,而是让孩子自己挣钱早日独立。美国孩子从小就经常听到父母的口头禅:“自己照顾好自己。”“让你的生活明天变得更美好。”美国父母是这样看的,让孩子自己挣钱,是让孩子知道挣钱的辛苦和不易,以及挣钱的价值。

  上大学后,孩子就可申请信用卡,这是学会步。如果不及时付账单,个人信誉就有污点,以后就会遇到许多麻烦。在临近大学毕业时,汽车销售商就会到学校推销汽车。孩子租车后,开始自己租公寓、打零工,不过这时孩子还没有固定工作,买大件需要有人做担保,让你知道这钱不是白挣的。毕业后可以找到固定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流逝,收入增长,就会买房子、汽车,以及进一步改善生活,这种体制可以让孩子尽早地适应独立的生活。

  父母对孩子的包办会使孩子失去做事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并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能做,没有能力。

  明智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不会“事事”关心,虽然这样看上去是冷漠的,甚至有些“残酷”,但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要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伤害是随时随地的,遇到磕磕碰碰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对孩子来说,不应该总是逃避各种危险,而应该学会去面对、去忍受,因为长大之后的生活环境需要忍受的东西更多,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和自立能力是为了他日后更好地工作、生活。

  处处为孩子包办,有哪些危害呢?一是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人的智力是在社会活动中发展的,过度的保护实际上限制了儿童智力和心理活动的发展。过度保护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去探索,去努力发展和表现自己的智力。更糟的是,由于很少有需要自己动脑、动手的情境,这样的儿童进入社会后常表现软弱、退让和懒惰,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不愿动脑筋想问题。

  二是压制孩子的求知欲。个体在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种需要,这种需要的内驱力——动机,由此推动个体产生为满足其需要的一系列行为。但是,受到过分保护(限制)的孩子,其父母已从各个方面满足了他的需要,这样便抑制了他活动的内动力,大大降低了他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削弱了他探索外界事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意志力。

  三是影响孩子的社会性。处处被父母包办的孩子,人际交往局限于父母和兄弟姐妹(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接触面更狭窄),不能从广泛的交往中体验他人的情感、意识以及价值观念等等,进入社会(幼儿园或学校)后,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从而形成孤僻、依赖、抑郁的性格,甚至产生严重的社会行为问题。

  那么,我们该怎样走出包办的误区?一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日本教育家真锅博认为,让孩子去做他从未接触过的事情,所代表的意义是深远的。他说:“让孩子接触从不知晓的事物,不仅可以增加体验或知识,而且借此机会还可培养孩子的持久力或忍耐力,养成面对困难与挑战的坚毅个性。”父母关照、保护孩子,事无巨细这样看起来是为了孩子好,但实际上剥夺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限制了孩子能力的发展,使得孩子变得无能。

  父母必须懂得: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保镖是自己。孩子能不能在社会上站得住脚,与他们独立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密切相关。有的家长管得太严,过度的保护使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孩子的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在现实社会中将无法生存。

  父母对孩子过多的包办,实际上就是溺爱,剥夺了儿童的独立性,引起他们强烈的自卑感,导致成年后的人格问题。例如,对孩子的淘气行为,有些父母要么不管,要么压制。他们总是想时时刻刻保护孩子,玩滑梯时别摔着,别被其他的孩子欺负,企图回避生活中许多丑陋的一面。

  结果,孩子长大后,根本就没有应付各种生活问题的能力,不能自谋生路,不能自己做出决定,不能应付生活中面临的日常问题和挫折。
  ……P11-13

精彩内容
  本书围绕家教的热门话题,通过案例展示“爱”和“教育”的*结合点,帮助父母,是帮助那些身为“成功人士”的父母,反思自己的“爱”,理解爱孩子的深层内涵和由爱而产生的误区,以及以爱的名义对孩子的“伤害”,为家庭教育指明方向,提出建议,帮助家长从爱的误区中清醒过来,重新调整家教方式,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为将来自立于社会并有所作为创造条件。

  • 爱孩子 有原则 无条件978750684419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