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驻村笔记/马卫民
山乡变坦途
——海原县实施交通扶贫纪实/李鸿鹏
安得广厦千万间/马卫民
老金脸上的笑容/黑占财
红梅杏儿熟了/马卫民
我和一家两代人的扶贫故事/黑占财
产业扶贫激发贫困地区活力
清泉流过西海固
——记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之厦门老师/李晓娟
教育成就未来/马卫民
成林文体大院/马卫民
土鸡养殖圆了一家人的致富梦想/黑剑锋
梨花飘香时/马卫民
海原人进疆创业纪事/马卫民
因地制宜做文章 脱贫致富靠带头/黑晓亮
用真情呵护百姓健康/马卫民
用真心换真情、实干赢信任/王敏
我的帮扶印记:与贫困户一起战贫斗困的日子/许卓
不忘初心在南塘谱写共同富裕新篇章
——记中宁县太阳梁乡南塘村驻村第一书记雅金斌/王睿
艰苦创业拔穷根致富路上带头人
——记海原县郑旗乡致富能手李成秀/海明凤
驻村第一书记/李海潮
“三驾马车”载上贫困群众奔富路/宋大为
移民“移”出幸福新生活/梁旭强
教育扶贫托起希望之花/牛国军
“四好”农村公路铺就幸福小康路/杨雪刘立涛
拆旧房改危房建设美丽庭院/张晗悦
农村“厕所革命”提升农民幸福感/张秀马进军任浩
产业扶贫拔穷根/梁旭强卢震宇
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王珊
家庭农场为乡村振兴增添源头活水/刘佳杨婷
特色产业开出“致富花”/何昱萱
小红果托起脱贫致富梦/梁旭强卢震宇
从果农“钱袋子”看中卫市经果林产业发展/杨婷
扶贫车间“扶”出致富前景/吴若云
剁绣技能培训拓宽群众脱贫路/宋大为
山变绿水变清人变富/马彦军
扶贫路上军民手牵手
——中卫军分区帮扶后塘村脱贫纪实/李洋
李俊乡“50后”群众的脱贫致富经/马进军张秀任浩
海原妇女靠勤劳双手撑起家中收入“半边天”/房媛刘立涛
未来的生活会更好/房媛梁旭强
太阳梁乡唱响脱贫致富曲/宋大为
西安镇:小菌菇撑起“致富伞”/马彦军
回访海乐村/张秀马进军吴雅光
兴海村“上班族”脱贫记/房媛何昱萱
中坪村:脱贫摘帽于希望的田野/冯博睿
团结村:产业扶贫再加力/房媛梁旭强
瑞应村:让移民步入脱贫致富“快车道”/梁旭强房媛
脱贫路上,脱烈村的“硬核”力量/张秀马进军任浩
海和村:脱贫的种子在发芽/梁旭强房媛
曹洼村的脱贫底气/张秀马进军任浩
凯歌村:“补齐短板”提升村民幸福感/房媛梁旭强
贺家口子村:发展养殖业走上致富路/宋大为
北沿口村:多产业助农增收 /宋大为
武塬村:向着脱贫冲刺/张虎
王营村:持续发力打出特色产业发展“组合拳”/宋大为
龚湾村:扶贫有产业脱贫有底气/牛国军
东华村:发展设施蔬菜壮大村集体经济/宋大为
上流水村:特色养殖成脱贫助推器/梁旭强卢震宇
只要他们愿意来,我敞开大门欢迎/张秀马进军任浩
情系村民无私奉献/张泽华张丽萍范本哲
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记中卫市劳动模范郭鹏/吴若云张泽华
罗进福:不负黄土地的退伍老兵/马彦军李洋
马启军:养牛闯出幸福路/马彦军
张保久:脱贫路上永不止步/张虎
马兴东:让米粮川变成百姓的金川银川/俞薇马玉凤
后记
内容摘要
驻村笔记马卫民
1
2019年的春节长假刚刚过去,我接到中卫市委组织部的文件通知,要求所有的驻村干部必须在2月中旬全部到岗。从文件里我知道自己被分配到沙坡头区迎水桥镇的鸣沙村驻村,职务是驻村干部。从此之后,我将以这个新的身份在一个离市区15公里的移民村里工作,时间暂定为一年。
早在春节之前,中卫市文联主席谈柱就找我谈过话,谈话的内容就是有关驻村的事情。他说:‘‘市委要在我们单位抽调一名干部去驻村,我想和你商量商量,看你能不能去?’’我知道,文联是个小单位,人员编制一直紧张,抽调一名干部确实困难。我理解领导的苦衷,随即表态,愿意去驻村。那天晚上,我在交流干部的公寓里辗转难眠,脑海里反复出现的都是小时候村庄的事情,它们像排好了队似的,在我的脑中不断闪现。儿时的记忆牢不可破,深厚悠长。
我出生在海原县南华山下一个僻静的小村庄,祖祖辈辈都是土里刨食的农民,从小我就知道农民的疾苦,我的身上滞留着农民的味道。虽然早已离开了村庄,我对农村的情感一刻也没有改变。
故乡的土地默默不语,在春天如此,在冬季也是如此。只有劳作的人进入它,它才像突然睡醒了似的,生机勃勃。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爷爷就在村庄的土地上劳作。
土地犹如一条看不见的绳索,悄无声息地捆绑了爷爷的腿脚,让他一辈子都未能走出自己的村庄。
我从来没有为自己贴上一个城里人的标签,也没有因为自己生活在城市而滋生出诸多的优越感,尽管我在城市里待的时间比在农村要长出许多。城市于我而言,只不过是一个赖以谋生的场所。无论在哪一个城市生存,我的灵魂都无法寄托,我只能以一个暂居者的身份混迹于高楼林立的城市里,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
家乡的土地遍布父辈的脚印和气息,他们的身上落满尘土,他们的指甲缝里嵌着黄色的泥土。他们的双手因为泥土而粗糙,他们的脊背因为泥土而弯曲,他们的生命也因为泥土而终结。
农村是我的生命之源,农民是我的衣食父母,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不可以忘记。
世间有很多事情真的无法预料,让我未曾想到的是,在步入知天命的年龄时,我又一次回到了农村,在鸣沙村开始了另外一种生活。我心里很清楚,2019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也是最吃紧的时候,到村上去做帮扶工作,肩上的担子肯定不会轻。
2月,正是“阳和启蛰,品物皆春”的时节,这个时候,走进鸣沙村,的确是一种最好的安排。
鸣沙村隶属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距离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沙坡头不足2公里的路程,是一个移民新村,村子里的151户村民主要来自于海原县的三个贫困乡镇。
多年来,我渐渐地习惯了机关单位朝九晚五的生活,从公寓到单
.........
精彩内容
本书讲述的是中卫这片土地上的脱贫故事。其中有普通帮扶干部与贫困户共同战斗贫困的事情,有反映驻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队员的恪尽职守,有致富带头人带领贫困村整村出列的事迹,也有村民积极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故事。
媒体评论
《我们的脱贫之路》讲述的是中卫这片土地上的脱贫故事,这些故事皆让我们心生欢喜。故事里的人和事也给我们以启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我们找准路子,找对方法,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脱贫致富。一滴水足以映出太阳的光辉,我们的脱贫之路反映的不仅仅是中卫人的脱贫之路,相信我们的脱贫路上走着的全部是奔小康的人。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