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故事9787533341602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14.9
3.2折
¥
46
全新
库存60件
作者马大勇著
出版社山东齐鲁书社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33341602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6元
货号9651983
上书时间2025-01-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马大勇,1976年生,广西南宁市宾阳县人,南宁市作协会员。2000年于北京鲁迅文学院结业。多年致力中华文化普及读物的写作,出版了《图说中华节令趣事》《瓶花清味》《华服美蕴》《云髻凤钗》《霞衣蝉带》《红妆翠眉》《青闺爱巧》等讲述中国节俗、插花、服饰、妆容、巧艺文化的书籍。发表过多篇小说、散文、诗歌。
目录
引言
一、史前至秦汉两晋时期的雕塑
史前动物雕塑
原始社会图腾雕塑
史前生殖崇拜雕塑
史前人像雕塑
夏代绿松石龙
殷墟妇好墓玉雕
周代玉雕和石雕
四羊方尊
虎食人卣
殷墟妇好墓鹗尊
商周时期的铜象尊
商周时期的犀牛尊
商周时期的牛形尊
盠驹尊
莲鹤方壶
三星堆雕塑
商周时期的俑与偶
春秋时期的镇墓兽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十二金狄和铜车马
汉代羽人像
长信宫灯
汉代铜马和陶马
霍去病墓石雕群
李冰父子石像
汉代牛郎织女石雕像
汉代兵马俑
汉代女俑
汉代侍从俑、劳作俑和游艺俑
汉代玉雕羽人、马和北极熊
滇国石寨山铜塑
汉代动物雕塑
汉代镇墓石兽
东汉佛教造像
二、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的雕塑
敦煌石窟早期佛教造像
云冈石窟佛教造像
龙门石窟北朝佛教造像
炳灵寺石窟佛教造像
河南巩县石窟寺佛教造像
麦积山石窟雕塑
邺城响堂山石窟佛教造像群
太原天龙山石窟佛教造像
太原西山大佛
南朝栖霞寺石窟艺术
剡县大佛像
释迦牟尼苦修像
洛阳永宁寺佛教造像
河北正定午猷造像
河北曲阳白石佛像
青州龙兴寺窖藏佛像
南朝帝王陵墓石兽
赵州桥石栏杆雕刻
昭陵六骏
唐代皇陵石刻
隋唐敦煌莫高窟彩塑l
五台山寺院唐塑
龙门石窟奉先寺大佛
四川广元千佛崖石窟艺术
四川安岳石刻卧佛
唐代大明宫菩萨石雕
拉萨大昭寺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金像
乐山大佛
宁夏敦煌须弥山佛教石窟造像
云南剑川石钟山石窟造像
日本收藏的中国佛像
山西永济铁牛
唐三彩珍品
洪辩塑像
日本唐招提寺鉴真塑像
前蜀高祖王建永陵石像
雷峰塔飞龙座铜佛
角直杨惠之塑保圣寺罗汉像
王处直墓汉白玉石雕
三、宋元明清时期的雕塑
宋皇陵石雕
沧州铁狮子王
河北正定隆兴寺铜观音
河北易县三彩罗汉群
济南灵岩寺罗汉泥塑
法兴寺十二圆觉菩萨
大足石窟雕塑
四川安岳毗卢洞宋代石雕
大理阿嵯耶观音及鎏金金翅鸟
大同下华严寺辽代雕塑厂
晋祠塑像
宋元木雕佛像
白瓷孩儿枕
泉州老君像
渎山大玉海
西湖飞来峰元代佛教造像
太原龙山道教石窟造像
晋城玉皇庙彩塑
山西新绛福胜寺渡海观音
明代皇陵石雕
武当山雕像群
山西平遥双林寺彩塑群
北京法海寺雕塑
孔子像和董仲舒像
开封铁犀
晋祠水母铜像
何朝宗瓷塑
明清时期的民间小雕塑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大铜佛
昆明筇竹寺五百罗汉彩塑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史前动物雕塑
在先祖们留下的雕塑中,表现得很多的就是动物。这是因为从古至今,人和动物是分不开的。人们通过狩猎、驯养动物获得食物和皮裘等,久经驯养的动物成为人类的朋友,于是人们的手下就创造出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反映了人和动物的亲密关系。一开始也没有成熟的技法,人们随意地用泥巴和石头来塑造和雕刻,慢慢地技巧就成熟了。犬是机警的,鸡是昂首报晓的,猪是肥胖的,鱼在水里游,羊温驯可亲,泥塑石雕的它们呈现出童心、情趣。
比如犬,是人类很早驯化的动物,它可以做人们狩猎的帮手,也可以看家护院。1975年在山东胶县三里河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就出土有它的雕塑。大汶口文化是以山东泰山地区为中心的史前文明,距今6500到4000年,已经进入了父系社会,经济以农耕生产为主,驯养有很多牲畜,陶器生产也有长足的进步。也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人们才能仔细观察朝夕相处的动物,才可能诞生雕塑佳作。无名的艺术家把一种类似于鼎的饮食容器鬲,用泥土塑成狗、龟、猪的形状,再烧成陶器,既实用,又有美感,别具匠心。
到公元前2500年前后,大汶口文化发展为山东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件狗形陶鬻,和别的文明初创时的作品一样,具有朴实的艺术风格,不曾有太多的花饰。(图1)只是塑出它胖圆的身躯,伸开的粗壮四足,稳穗地立在地上。足底蹄子向外如花瓣般撇开,更增强了稳重之感。它的脖子地很粗很圆,高昂起来,又张大了嘴,似在汪汪吠叫。它小小的耳朵、眼睛、牙齿都略加刻画,带有几分稚气。它的尾巴卷曲着,似在摇动。它无疑是一。条惹人喜爱的看家犬,很好机警,又和主人很亲近。当然,这毕竟是一只饮食器具。所以,小狗的形状和器形巧妙融合,背部有一个圆形的注水口,并有半圆形的把手,小狗张开的口也正做了出水口,可以流淌出腹内的液体。这也使它适用于日常生活。
羊、猪、鸡等也是远古人类饲养的主要动物,远古雕塑对它们也有表现。羊在古代的地位很重要,它给人们提供肉食和皮裘,人们的衣食都离不开它。古人视它为吉祥的象征,“祥”和“羊”这两个字古代是相通的。在河南裴里岗、浙江河姆渡、湖北屈家岭和石家河等史前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陶羊。河姆渡出土的陶塑羊,身子较肥壮,近乎是方形的,头和足稍具大形,点到为止,显得憨态可掬。湖北石家河出土的一只小陶羊,高5厘米、长6厘米,只塑出它的身子、盘曲的角,尖尖的头部,四足近于圆锥状,支撑着身子,技法简洁,却抓住了小绵羊的主要特点,看它伸着头,似乎是紧随在牧童身后要草吃。它的体积感很强,既写实又略带夸张。它的出现,说明我们的祖先已经掌握了雕塑艺术的技巧。
浙江河姆渡出土的一只约七千年前的小猪,四肢很短,身子肥壮,腹部鼓出,嘴伸出,似乎要拱着什么,很是生动(见图2)。在黑龙江宁安的莺歌岭出土的三千多年前的五只陶塑小猪,有的体态丰硕,四条小足短而粗,后腿又伸直欲走,是小猪的形象;有的却体态匀称,似乎已是成年猪。湖北、山西等地原始文化遗址都出土了陶塑鸡,说明我国驯养鸡的历史很早。湖北天门市邓家湾出土的陶塑鸡,是一只养肥了的鸡,昂着头,尖嘴短尾巴,很是逼真。
捕鱼是古人重要的食物来源。原始人类对这水中的生灵是心怀感激的,也在仔细观察、塑造它们。在约七千年前的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了泥塑的小鱼、鱼头,它们的身子和尾巴都被塑了出来,有展开的鱼鳍,还戳有一个个圆圈表示鱼鳞,很有装饰性。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个木柄,上边也刻着鱼形,把鱼头和鱼身等表现了出来。约五千年前的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遗址也出土了玉雕鱼,身圆尾短,鱼鳃历历在目,显得圆滑可爱。
直到今天,这些小动物陶塑还能吸引我们。因为它们被先祖们仔细观察、精心塑造、注人了自己的爱心。
原始社会图腾雕塑
原始社会的一些动物雕塑,流露出人们对动物的凶猛、繁殖的迅速等能力的崇拜,有的更透露出神秘庄重的图腾崇拜气息。我们的先祖除了亲近身边的鸡羊,也眺望那些凶猛的充满力量的鸟兽。鱼在水中游,虎在林中跃,鸟儿凌空翱翔……那么多的猛兽在活动、在奔跳、在搏击。古人对于它们是十分敬畏的。像蛇、蜥蜴、鹰、枭(猫头鹰)、虎、熊、龟等等,都具备着古人无法达到的一些神奇能力,人们膜拜它们,更希望能够具备和它们一样的本领,和严酷的大自然搏斗。这就是动物图腾崇拜。正如学者们指出的:“商周时期以及以后的绘画、雕塑中盛行的龙、凤、枭、朱雀、玄武、金乌、蟾蜍等神话性质的纹样图案,也许和这时代蜥蜴、鹰、枭、乌龟、蛙等动物与形象有着信仰上的继承演变关系。”(《美术史论丛刊》第二辑,陈少丰、杨庚新文)它们是动物崇拜的开端。
首先是蛇。人们对它是又敬又畏的。它能够在洪水到来时在水中游弋,其生殖能力很强,又具备毒性,很是凶猛。所以人们崇拜蛇,希望它带来雨水,带来谷物丰收和人口繁衍,还希望借助它的凶猛来驱除不祥之物。蛇逐渐就演变为龙,威力无比,能够呼风唤雨,兴风作浪,能使人间五谷丰登,驱除邪恶,带来幸福和吉祥。龙的形象是蛇身,马头、鱼鳞、鹿角、鹰爪,还融合鼍(鳄鱼)等水族的特点,甚至还有龙卷风的飞旋。但龙很重要的特征还是蛇身。从七八千年前的龙直到今天,龙为蛇身的特征始终保持着。在西安半坡的一件陶盆上,有两条蟠卷的蛇,按照浮雕的形式来做,都把头伸向器口,互为相对,颇有意趣。古代雕塑还有把蛇装饰在身体、头部的。如甘肃临洮早年曾发现彩绘的陶制人头型(现藏瑞典),头后绕以蛇。这都是蛇崇拜的反映。
P2-6
精彩内容
中国雕塑具有辉煌的艺术成就。本书选取我国历代具有特定艺术审美价值的古典名作,包括祭祀礼器、生活器皿、动物造型、宗教造像等,配实物照片约三百幅,以流畅生动的文字简要介绍其年代、地点、题材、材质、体量、艺术价值、有关神话传说或秘闻逸事,展示数千年来中国雕塑丰富的人文内涵。内容上力求全面准确、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具有资料性、故事性、趣味性,适合于雕塑爱好者、古典文化爱好者阅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