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42.34 4.3折 ¥ 98 全新
库存9件
作者李铜山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292222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1604417
上书时间2025-01-02
李铜山(1966—)男,河南鄢陵人,管理学博士,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农业经济、粮食经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8项,撰写出版著作7部,在CSSCI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文章70多篇,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2项,获河南省很好专家、河南省很好青年社科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河南省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全国(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很好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前言
第一篇 理论篇:理论探讨和比较借鉴
第一章 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
一、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涵义
二、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之“中国特色”
三、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之“新型”
四、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之“根”
五、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之“本”
六、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之“魂”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和“三性”阐释
一、研究现状综述
二、关于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三性”阐释
第三章 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大意义和综合效应
一、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大意义
二、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综合效应
第四章 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标志和特征
一、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标志
二、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特征
第五章 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要求和思路
一、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要求
二、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思路
第六章 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方向和原则
一、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方向
二、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原则
第七章 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起点和路径
一、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起点
二、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路径
第八章 中外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比较借鉴
一、发达国家典型模式
二、发达国家共同特征
三、中美、中日、中欧的比较分析
四、中国应借鉴的多维启示
第二篇 历史篇:历史考量和量化评价
第九章 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发展历程和内涵演变
一、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内涵演变
第十章 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发展现状和政府举措
一、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发展现状
二、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政府举措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制度创新和显著绩效
一、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中的制度创新
二、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显著绩效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经验总结和教训反思
一、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经验总结
二、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教训反思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量化评价
一、主成分分析法
二、层次分析法
第三篇 现实篇:实证分析和障碍透视
第十四章 四个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计算和比较
一、提取主成分
二、聚类分析
三、计算区域农业现代化水平
第十五章 东部地区内外协同耦合驱动型模式
一、东部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背景
二、东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内外协同耦合驱动型模式的主要特征
三、已有雏形或典型案例——江苏省
第十六章 中部地区三不牺牲共赢发展型模式
一、中部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背景
二、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三不牺牲共赢发展型模式的主要特征
三、已有雏形或典型案例——河南省
第十七章 东北部地区“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型模式
一、东北部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背景
二、东北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型模式的主要特征
三、已有雏形或典型案例——黑龙江省
第十八章 西部地区高效特色生态农业带动型模式
一、西部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背景
二、西北部地区农业现代化高效特色生态农业带动型模式的主要特征
三、已有雏形或典型案例——宁夏回族自治区
第十九章 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瓶颈障碍
一、“五化”并存
二、“双高”凸显
三、“两紧”同在
四、“双小”齐困
五、“六低”相扰
六、“四制”不配
第四篇 构想篇:推进思路和发展取向
第二十章 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推进目标
一、链全
二、群集
三、粮安
四、农富
五、貌变
六、差缩
七、技高
八、撑强
九、境优
十、可续
第二十一章 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推进机遇和规定性
一、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推进机遇
二、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推进规定性
第二十二章 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推进基础和支撑
一、中国特
第一章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十分丰富,既涉及农业生产力,又涉及农村生产关系;既涉及现代化建设,又涉及文明建设;包含着明显的全面、综合之义。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之“中国特色”,应基于空间维度认识;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之“新型”,应基于时间维度认识;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之“中国特色”“新型”兼备,应基于时空二维结合认识。
一、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涵义
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农业现代化方面的具体体现,可以大致理解为是“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有机融合,是农业经济现代化、农村社会现代化和农民素质现代化的“美声大合唱”。
(一)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
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中心,立足国情、域情和农情,铸牢“中国特色”,彰显“新型”发展,全面实现农业经济现代化、农村社会现代化和农民素质现代化的路线和途径。
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应基于空间维度在人口大国背景下认识“中国特色”,即根据地理对象的实际分布特征来审视,在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背景下,来认识“中国特色”的意思。
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应基于时间维度在信息化背景下认识“新型”,即根据时间推移来度量,在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相对落后的背景下,来认识“新型”的意思。
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应在时空二维结合背景下认识“中国特色”“新型”兼备,即同时根据地理对象的实际分布特征和时间推移来审视和度量,在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且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大背景下,来认识“中国特色”+“新型”的意思。
(二)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认知
遗憾的是,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96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500份)结果显示,对“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涵义,“非常清楚”“清楚”的分别只有9.44%、19.05%,二者合计只有28.49%。按大类粗略合计,我国不到50%的人“非常清楚”“清楚”或“比较清楚”,而有50%以上的人“不清楚”“不太清楚”或“非常不清楚”。见表1-1。
而且,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对“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涵义的了解程度就越高;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涵义的了解程度就越低。见表1-2。只有东部地区的了解程度,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12.2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东北部地区、西部地区距离全国平均水平分别相差2.90个、8.03个百分点(表1-2)。
本书通过理论上精细化的系统梳理,全面地阐释了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科学内涵和科学取向,为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科学取向;通过实践上针对性的深度分析,因地制宜地论述了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区域差异化模式,为各地区因地制宜地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提出了适宜模式和正确方向;通过方略上配套性的顶层设计,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推进构想、推进途径和政策制度体系,为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总体架构和战略思想,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