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懂一味中草药9787557884215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48.4
5.5折
¥
88
全新
库存47件
作者李蕊著绘,紫图图书出品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7884215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1728418
上书时间2025-01-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李蕊 副教授,博士在读,中共党员,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副院长。陕西省保健协会中医保健专业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肢体创伤康复专业委员,陕西省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 长期致力于中医药文化传播工作,自2016年起,手绘700余味中草药,并配以原创诗歌,其作品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日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刊发,本人接受中央广播电台、陕西电视台、都市快报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在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咸阳学习平台建有专题。
目录
一月January 冬·小寒·大寒 陈皮: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 2 仙茅:强筋骨的海南参 2 川楝子:疏肝泻热的金铃子 3 海螵蛸:收敛止血的墨鱼骨 4 诃子:降火利咽的果子 4 黄药子:清热的黄狗头 5 槲寄生:寄生在其他植物上的植物 6 金果榄:清热的金牛胆 7 没药:消肿生肌的树脂 8 木鳖子:老鼠拉冬瓜 8 三棱:痛经宝颗粒的有效成分 9 四季青:消肿的冬青 10 木香:可以做香精和化妆品的香 11 天冬:养阴润燥的天门冬 11 商陆:逐水消肿的见肿消 12 莪术:黑心姜 12 玄参:清热凉血的黑参 13 泽泻:利水渗湿的如意花 14 山柰:行气温中的调香原料 15 三白:利尿消肿的白水鸡 15 白术:补气健脾要药 16 山药:补脾养胃的蔬菜 17 肉豆蔻:温中行气的调味料 18 栗子:肾之果 18 巴戟天:南国人参 19 络石藤:祛风通络的云花 西洋参:补气养阴的花旗参 厚朴:燥湿消痰的 21 乳香:定痛的熏陆香 22 生姜:解表散寒的百辣云 23 鸭脚木:可以作盆栽的鸭脚板24 二月February 大寒·立春·雨水 辛夷:驰名中外的庭院观赏树种 26 火棘:可可观赏的救军粮 27 荜茇:可以、抗病毒的调料 27 鱼腥:清热的蔬菜28 柴胡:能疏散退热的柴 28 北豆根:可以保护心脏的蝙蝠藤 29 穿山龙:调理风湿痹痛的鸡骨头 30 鲤鱼:中国人餐桌上的美食 30 大黄:南大黄可入大黄可做馅 31 川贝母:作用很好的 32 独活:祛风除湿的肉独活 33 猪肉:滋阴润燥的肉类 33 椿皮:香椿的亲戚 34 穿破石:金蝉蜕壳 35 紫菀:荒地里的小野花,治病的良药 35 芫花:十分又好看的花儿 36 白蔹:枝蔓可作插花材料 37 鳜鱼:四大淡水名鱼之一 37 锁阳:补肾壮阳的地毛球 38 蛤壳:诸蛤皆入药 38 紫:清热凉血的紫 39 紫花地丁:春天常见的野花 40 茵陈:清利湿热的白蒿 40 淡豆豉: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原料 41 知母:清热泻火的地参 42 水仙花:凌波仙子 43 千年健:针 44 阿胶:久服轻身益气的滋补品 44 三月 March 雨水·惊蛰·春分 僵蚕:天虫 46 地榆:可食用、可的绿植 47 远志:安神的小根 48 鹅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营养健康食品 48 蒲公英:的婆婆丁 49 韭子:韭菜的种子 50 甘遂:调理胸腹积水的好药 50 木棉花:像英雄的鲜血染红了树梢 51 百部:常见咳嗽药 52 丹参:心血管疾病的天然 53 肉苁蓉:补肾阳的芸 54 甘:能的药 54 黄精:可以当菜吃的 55 飞龙掌血:祛风除湿大救驾 56 藁本:调经的香藁本 56 益母:调经的茺蔚57 赤芍:清热凉血的木芍药 58 枇杷叶:清肺的叶子 59 龟甲:滋阴潜阳的乌龟壳 59 黄柏:清热燥湿的檗木 60 鸡内金:鸡的干燥砂囊内壁 61 两面针:两面带刺的植物 61 龙齿:牙齿化石 62 龙骨:骨骼化石 62 桔梗:铃铛花 63 芦根:芦苇的根 64 黄芪:补气固表药 64 麦芽:回乳的麦芽 65 蘑菇:谨防毒蘑菇 66 牡蛎:胃痛片的原料之一 67 木荷:作纱锭、纱管的上等材料 月April 春分·清明·谷雨 丁香:常见的园林观赏花木 70 白薇:小儿感冒颗粒的主要成分 70 苦丁茶:历史的皋卢茶 71 茜:凉血止血的拉拉秧 72 苍术:清新空气的 72 黄芩:清热燥湿的山茶根73 糯米:补中益气的江米 74 千里光:清热的一扫光 75 甘松:理气止痛的香料 75 珍珠:安神定惊的蚌珠 76 鳝鱼:长得像蛇的鱼 77 神曲:健脾和胃的六曲 77 血竭:化瘀止血的麒麟血 78 荠菜:上巳菜 78 野棉花:清热利湿的满天星 79 紫堇:清热的蝎子花 80 十劳:泻火的土黄柏 81 萱根:凉血止血的地人参 81 射干:清热的剪刀 82 旱芹:我国人民常用的蔬菜之一 83 地龙:蚯蚓的干燥体 83 蛇蜕:祛风定惊的长虫皮 84 白茅根:片的原料 84 白头翁:路边的观景植物 85 杜仲:中国特有的名贵滋补药材 86 玫瑰花:芳香类中没有能与其匹敌的花 87 茶叶: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88 全蝎:通络止痛的蝎子 88 虎杖:可以吃的花斑竹 89 槟榔:南方人的咀嚼嗜好品 90 五月May 谷雨·立夏·小满 枳实:橙子的干燥幼果 92 香薷:发汗解表的香 93 莎:外形美观的回头青 93 淡竹叶:夏季消暑凉茶的原料 94 槐花:凉血止血的槐米 94 辣蓼:能催熟柿子的药 95 麦冬:糖友中的常用品 96 金银花:鸳鸯藤 97 天葵子:千年老鼠屎 97 磨盘:祛风清热的白麻 98 青皮:橘未成熟果实的果皮 99 枇杷:枇杷糖浆的原料 99 艾叶:艾灸必然要用到的原材料 100 天牛:是害虫,也是良药 101 白及:美容祛斑的药 101 蝉蜕:黑蚱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 102 郁李仁:润肠通便的山梅子 102 蒲黄:止血化瘀的蒲 103 夏枯:清肝泻火的棒槌 104 樱桃:天然维生素 105 凌霄花:苕之华,芸其贵矣 105 旋覆花:降气消痰的六月菊 106 红花:通经的花 107 杨梅:多年前存在的水果 107 冬虫夏:价格高昂的品 108 莱菔子:萝卜的种子利气 108 箬叶粽子的材料 109 细辛:通利九窍的 110 马铃薯:我国重要的粮食型蔬菜 111 石首鱼:能夜间发光的江鱼 112 水苏:清热的112 六月June 小满·芒种·夏 鸢尾:祛风的扁竹花 114 杏:生津止渴的甜梅 115 杏仁:降气化痰的杏梅仁 115 金莲花:陆地莲 116 雪莲花:温肾壮阳的大拇花 116 酸浆:清热利咽的灯笼 117 豌豆:和中下气的雪豆 118 浮小麦:干瘪轻浮的小麦可 119 木耳:中餐中的黑色瑰宝 119 茉莉花:花香丰富的茶 1 含羞:受到外力触碰会立即闭合的奇妙植物 1 荨麻:植物猫 121 蛇床子:燥湿祛风的野茴香 122 薤白:通阳散结的野蒜 123 仙鹤:收敛止血的龙芽 123 覆盆子:少为人知的水果 124 金钱:利湿退黄的镜面 125 蝉花:具有动物和植物两种形态的奇妙生物 125 乌梅:梅的干成熟果实 126 石斛:益胃生津的千年润 127 瓦松:铁塔 127 苜蓿:富含维生素的牧 128 安息香:一种干燥树脂 128 太子参:益气健脾的童参 129 马齿苋:延缓衰老的蔬菜 130 大青叶:清火、退热药中的主要成分 130 金丝:牲畜喜欢的优良牧 131 附子:回阳救逆品 132 地锦:凉血止血的血见愁 133 葶苈子:泻肺平喘的大室 134 七月July 夏·小暑·大暑 紫苏叶:生鱼片的配料 136 头顶一颗珠:延龄的根茎 137 马勃:止血效果好的 137 番茄:神奇的菜中之果 138 冬瓜:天然美容剂 138 紫珠:收敛止血的止血 139 五加皮:利水消肿的五谷皮 140 无花果:清热生津的蜜果 141 蓖麻:我国常见的油料作物 141 蜈蚣:祛风定惊的百足虫 142 大蒜:从西域传入的调味食材 142 果:可增进食欲的调味香料 143 鸡娃:杀虫止痒的刺矾松 144 海马:可以抗衰老的鱼类 145 雷公藤:扩张血管的黄藤 145 李子:抗衰老的“水果” 146 李核仁:调理血瘀疼痛的李仁 147 海浮石:可去掉身体死皮的石头 147 西瓜:青门绿玉房 148 西瓜皮:西瓜翠衣 149 西瓜子仁:西瓜的种仁 149 丝瓜:凉血通络的天罗 150 桃子:缺铁贫血患者的理想辅助食物 151 桃仁:的良药 151 川芎:家中常备的煲汤材料 152 小蓟:创可贴的原料之一 153 石决明:清肝明目的真珠母 154 砂仁:化湿开胃的本植物 154 麻叶:潮汕人民餐桌上的美食 155 薄荷:牙膏、口香糖的原料 156 白芍:花好看,根为良药 156 八月August 大暑·立秋·处暑 洋金花:毛曼陀罗的花 158 望江南:通便的假槐花 159 青葙子:野鸡冠花 159 马鞭:清热的龙芽 160 柑:夏朝的贡税水果 161 红花酢浆:盆栽的好材料 161 荷叶:减肥的良药 162 鬼针:可双向调节血压的 162 蚕豆:世界第三大重要的冬季食用作物 163 白芷:解表散寒的香料 164 大蓟:凉血止血的山萝卜 165 麻黄:利水消肿的狗骨 165 穿心莲:清热一见喜 166 牡丹皮:清热凉血的牡丹根皮 166 苍耳子:油漆、油墨、肥皂、油毡的原料 167 蜀漆:常山的嫩枝叶 168 葱白:常见的厨房调味品 169 鸡冠花:收敛止血的鸡公花 169 刀豆:可食用,可入药,可做肥 170 菱:是佳果,也是粮食 171 手:形状像手指的 171 昆布:营养价值很高的海产蔬菜 172 莲房:莲的干燥花托 172 莲子:老少皆宜的滋补品 173 猕猴桃:猕猴喜欢吃的水果 174 牛蒡子:牛蒡的种子 174 绿豆:清热消暑的豆子 175 茯苓:长在松树根上的 176 参:常用的传统的补益药 177 通:通脱木的干燥茎髓 177 山海螺:羊乳的根 17月September 处暑·白露·秋分 龙胆:对肝、胆、胃都有很好保护作用的本 180 枸杞子:却老子 181 石蒜:花开时无叶的植物 181 赤小豆:营养价值高,但并非人人适合 182 侧柏叶:多寿之本 183 百合:清心安神的食材 183 蚤休:七叶一枝花的根茎 184 狗尾:中国各地都能见到的杂 184 荜澄茄:芳香开胃的调味品 185 番泻叶:泻药 186 黑豆:豆中 186 升麻:发表透疹的龙眼根 18七:散瘀止血的田七 188 蒺藜:平肝解郁的刺蒺藜 189 常山:形如鸡骨的风骨木 190 花椒:『十三香』之首 190 马兜铃:平喘的蛇参果 191 落新妇:可以做切花和盆栽的本 192 玉蜀黍:世界产量高的农作物 193 玉米须:利尿消肿的棒子毛 193 黄连:苦却很好用的 194 半夏:夏过半半夏生 194 蔓荆子:疏散风热的白背木耳 195 火麻仁:降低胆固醇的好药 196 五味子:收敛固涩的果子 197 核桃仁:延年益寿的上品 197 分心木:可以入药的胡桃夹 198 黄大豆:中国人重要的食物原料之一 198 瓜蒌:清热涤痰的栝楼 199 徐长卿:祛风化湿的英雄 0 十月October 秋分·寒露·霜降 大枣:五果之一 2 落花生:素中之荤 2 白花蛇舌:不起眼却很有效的野 3 防风:既能祛风寒,又能祛风湿的药 4 无患子:清热祛痰的鬼见愁 5 疗高血压有效的 5 豇豆:健脾利湿的长豆 6 肚花:植株不易老化的本植物 7 苦瓜:常吃苦瓜,皮肤变细嫩 7 续断:能『接续断骨』的药 8 当归:妇科圣药 8 薏苡仁:利水渗湿的杂粮 9 萝芙木:降压灵的原料 210 南瓜:既是蔬菜,也是粮食 211 南瓜蒂:能的瓜蒂 211 南瓜子:可以调理寄生虫的瓜子 212 海金沙:山上的一种植物 212 佩兰:芳香化湿的白头婆 213 千屈菜:清热的鸡骨 214 肉桂:补火助阳的玉桂 215 罗汉果:清热润肺的假苦瓜 215 补骨脂:可以保护心血管,还能调理皮肤病的 216 爬山虎:善于攀缘的假葡萄藤 217 柿子:清热润肺的朱果 217 玉竹:养阴润燥的玉参 218 山楂:中国特有的的食材 218 沙苑子:扁茎黄芪的干燥成熟种子 219 山豆根:越南槐的根茎 2 泽兰:调经的地笋 2 桑叶:疏散风热的铁扇子 221 威灵仙:通经络的老 222 十一月November 霜降·立冬·小雪 牵牛子:黑白二丑 224 慈姑:每剥叶一次要施一次肥的植物 225 人参:关键时刻的救命药 225 决明子:生命力顽强的野 226 板蓝根:清热的大青根 227 连翘:早春优良观花灌木 227 巴豆:热泻药能蚀疮 228 地黄:生地清热凉血,熟地补血滋阴 228 使君子:杀虫消积的史君子 229 芡实:鸡头米 230 菟丝子:金黄丝子 230 白前:消痰的良药 231 羊肉:益气补虚的补品 232 补益肝肾的强身之药 232 番红花:世界上贵重的香料 233 吴茱萸:散寒止痛的漆辣子 234 老枪谷根:调理脾胃的红苋菜 235 向日葵子:受欢迎的葵花子 235 鳟鱼:赤眼鱼 236 酸枣仁:宁心安神的山枣仁 236 綟木:补脾益肾的白心木 237 狗脊:祛风湿补肝肾的猴毛头 238 芋头:健脾补虚的芋艿 238 栀子:泻火除烦的黄果树 239 石楠:祛风湿的观赏树 240 藿香:可以用于绿化的香料 241 白扁豆:健脾化湿的豆子 242 虾:补肾壮阳的水产 243 白果:公种而孙得食 243 金樱子:固精缩尿的山石榴244 十二月December 小雪·大雪·冬 鸡血藤:九层风 246 橘:酸甜可口的朱砂橘 247 橘核:橘子的种子 247 灵芝:林中灵 248 博落回:叶大如扇的可观赏 248 牛膝:引血下行的山苋菜 249 马钱子:通络止痛的苦实 250 指天椒:天下辣 250 木蝴蝶:清肺利咽的千张纸 251 石韦:凉血止血的金汤匙 252 天南星:散结消肿的山棒子 253 秋海棠根:金线吊葫芦 253 藕:清热生津的莲菜 254 柿蒂:降气止呃的柿子把 254 大风子:调理麻风的有效 255 何首乌:抗衰老的 256 八角茴香:常用的调味料之一 257 女贞子:滋补肝肾的冬青子 257 赤石脂:不规则的红色块状 258 天麻:息风止痉的合离 258 沙棘:健脾消食的醋柳 259 桑螵蛸:补肾助阳的螳螂子 260 款冬花:使肺部变得更加健康的茶 260 钩藤:不能久煮的药材 261 葛根:能的 262 斑蝥:西班牙苍蝇 263 银耳:滋阴生津的白木耳 263 姜黄:黄丝郁金 264 柏子仁:养心安神的植物种子 265 大腹皮:槟榔的干燥果皮 266 蛏:形状狭长的贝类 266 参考文献 267
内容摘要
本书共收录中药365种,从表达形式上来说,是诗与画的结合。每一片花叶的脉络,每一块石的纹理,每一处根须的走向,都在我的笔下诞生;所有的色彩,都尽量做到对原药材的还原。在绘制的过程中,不乏有对中医基础五行理论中“五色归五脏”的诠释,比如,看到白的花,就自然联想到它(白色归肺经,滋阴养肺)的功效;加之配合对药物形态的诗歌阐述,旨在让读者在画中感受到诗韵之美,也能在诗歌里感受到中药的形神之美。
主编推荐
人民日报微博、学APP、央视新闻、新华网等多家媒体推介 人民日报微博、学APP、央视新闻、新华网等多家媒体曾报道作者手绘中药,作者手绘的图受到众多网友的喜爱,引起网友热烈讨论,收获众多网友的点赞,评论。 看似平常的野花野,实际是治病的良药 中药历经风雨,纷繁多样,沁人心脾,千来一直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是纤纤植株,是雅致盆栽,是日常食物,或蔓延在路边,或安住在庭院,或寄身在餐桌,在生活的四下角落,散发着淡淡氤氲的药香。 全年365天,四季更替,药不同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万物萌芽、生长、贮养、休息,正因为有了这样顺应四时的律动,药的才会拥有不同药。在对应的季节采收,全年获取中药的精华。 经常吃的水果蔬菜,其实很多都是珍品药材 本书中的中含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如瓜果、蔬菜、肉类、鱼类等,其实都是珍品药材,书中附有作者手绘中药图片,帮助我们辨认中药的形态,轻松分辨哪些是生活中常用的中药。 每一味效明确,宜忌分明,通俗易懂 将中药的味效、宜忌都写的十分清楚,通俗易懂,让读者轻松掌握每味中药效,了解其制式,便于读者自查自疗,对症调养,是一把帮助读者开启中药大门的钥匙。 了解中药知识,发扬中医药文化 中药在席卷全球的疫情中,为疫情做出了贡献。其中“连花清瘟”里的“连花”是金银花和连翘。了解中药知识不仅能掌握自然的方法,还能掌握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和实践经验,文化自信,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适合多种人群阅读,扩展中医药知识 中医爱好者,帮助他们扩展中医药知识资料库;医学院学生,帮助学生记忆中药不同的味效;大众读者,作为一本健康养生的床头书,随手一翻,能了解身边的中药。 装帧雅致,收藏、馈赠皆可 本书装帧精美,无论您是作为中药入门收藏书还是作为赠礼都是不错的选择。
精彩内容
上大学的时候,我喜欢上课,并且每天上完课和同学一起在校园里找,度过了一段温馨恬淡的校园生活。 毕业后,怀着对中医药事业的热情,我成了一名大学医学教师。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让我对学生们在面对大部头医书时的那种虽求知若渴但记忆艰难的感受更加感同身受。 生硬的疾病概念、诸多的临床表现、难以区分的鉴别诊断,到底怎样才能让学生们在大量信息流中快速抓取关键点,形成系统的记忆呢?是否有更直观的方式能帮助记忆呢?漫画!生动又有趣的漫画语言,可以让生涩的医学术语变得通俗易懂。 有了这个想法后,我初试了几个疾病小作,学生们反馈良好,都说这种直观又有趣的方式让他们对疾病的理解更快,记忆更深。从那时起,我便萌生了用绘画与诗歌诠释之美的想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思路和资源。 有了这样的创作初衷,我便开始整理素材,这是一个需要搜寻信息, 并且不断核实、确证的过程,需要对每味药材的来源、味归经能主治、形态特征、分布区域、生长环境、药材状等内容进行信息查找、核实、纠错、确证。 这个过程漫长但有意义,查阅古籍、学习经典、实地考察及庞杂的信息整理,使我对常见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这些像是被注入了生命般鲜活起来,也为以后我建立分类检索奠定了基础。 然后,我开始对形态特征与药材状进行手绘,在我看来,这是自我与融合的过程,也是我给注入“鲜活”生命的过程。是蕴含千年精华的瑰宝,不应该只用枯燥的文字来描述。 终究是美的,我将形态、典故、味归经效等内容融入诗歌创作,力图使读者细致了解每一味。 这几年,我沉浸在查阅资料、整理素材、实地考察、绘画和诗歌创作的过程中,这是一场历练,更是一场我和我所热爱的中医药的美丽邂逅。 本书共收录 365 种,从表达形式上来说,是诗与画的结合。每一片花叶的脉络,每一块石的纹理,每一处根须的走向,都在我的笔下诞生;所有的色彩,都尽量做到对原药材的还原。在绘制的过程中,不乏有对中医基础五行理论中“五色归五脏”的诠释,比如,看到白的花,自然联想到它(白色归肺经,滋阴养肺)效;加之配合对形态的诗歌阐述,旨在让读者在画中感受到诗韵之美,也能在诗歌里感受到的形神之美。 这对学生或者中医药爱好者来说,无疑是更加直观的记忆方式。这个记忆过程,其实是对中医药、绘画和诗歌三位一体的理解和认识,让读者将中医药和艺术进行了一次结合。这种结合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都是多元化的。 正是基于这种多元化的理解,对于这本书的读者,我希望有正 在学中医的院校学生,因为这能方便他们记忆;有中医爱好者,因为这能帮他们扩展资料库;当然,我更希望这本书可以走进千家万户,让国粹深入人心,可以成为健康养生的床头书,随便翻翻,可以认识一下在我们手边的“中药”。或者当我们面对中医医生的时,对那些原本不认识的,能有简单的了解,也算是这本书为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促进大众了解中医药文化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中医药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和实践经验,是中国医学的瑰宝,也是打开文明宝库的钥匙。 我愿意竭尽做自己热爱之事,尽自己微薄之力让更多的人看到之美。如果有幸能帮助爱好者更加地认识、学以致用,岂不乐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