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墉传978756015107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刘墉传9787560151076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5.06 4.3折 58 全新

库存28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国松主编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151076

出版时间2010-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9862276

上书时间2025-01-02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家世渊源

第二章 地方官历程

第三章 随侍君王

第四章 刘墉铁事

第五章 刘墉智慧解析

第六章 刘墉之迷

附录



内容摘要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鸹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鸹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权间的老鸹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鸹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鸹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

他们的祖先,在600年前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出发,出村的时候一个个不约而同回头去看那大槐树和树上的老鸹窝,那是棵树身数围、荫蔽数亩、长命百岁的汉槐。大家彼此叮嘱要互相关照一生,要和大槐树一样长命百岁要在有生之年回到大槐树下相聚。大家说:穷不帮穷谁照应?百万苦瓜咱们一根藤!

早年,长命百岁的汉朝大槐树和旁边的广济寺一起被汾河水冲得无影无踪,不过之前,它先知先觉孳生了第二代槐树。

第二代槐树活了400年,于1974年被飓风刮倒,不过之前,它也先知先觉孳生出第三代槐树。

这一切都同移民一样世世代代连续繁衍。

如今,第一代槐树所在地被移民的后人建起一座碑亭,碑上写着:“古大槐树处”,长年香火不断。

二代亡槐被移民的后人用水泥铁钉固定在它生时的位置,成为“树乃伊”,接受着游子的祭拜。

第三代槐树枝繁叶茂正值壮年,一树的红色字符寄托着游子的祝愿。

三棵大槐树的所在地被移民后代捐资捐助得以厚建,如今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学名洪洞大槐树祭祖园。

自从1991年洪洞大槐树祭祖节以来,年年节日期间,都会有无数小鸟飞来落脚,在大槐树上盘旋飞翔久不离去。当地老人们说鸟儿都是当年移民以及后代的魂灵。他们生不能归来,死后却常回家看看,看看故乡的土地,听听久违的乡音!

数不清的小鸟飞到枯死的二代大槐树和正在茁壮成长的三代大槐树上,在忙着磕头的人群上空,在袅袅的香火当中飞来飞去啁啾不停:“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民国二年,宦游山东的贾村人景大启告老还乡后,集资修建了碑亭、茶室等。碑亭建在原来的古大槐树处,亭虽不大,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亭中竖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碑亭背面,刻有碑文,简述移民事略。亭前靠西一侧,建有茶室三间,以备寻根游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题字为“饮水思源”。碑南二十余米处建有牌坊一座,横额雕刻着“誉延嘉树”,另一面刻有“荫庇群生”。上世纪80年代初,洪洞县政府重修并扩建了大槐树公园。

在这里还流传着一些有关迁徙的故事。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命山西巡抚张锡銮率卢永祥第三镇兵进攻山西革命军,所到之处肆意抢掠。到洪洞后,士兵来到古大槐树处,纷纷下马朝拜,互相传言;“回到大槐树老家了。”不但没抢掠,而且将财物供施于大槐树下。大槐树“御灾抗患”之功为人们所称道。

朝廷数次颁布了迁徙贫民流民垦荒、“迁大户实畿辅”、屯田戍边的诏命,让数百万人告别了洪洞大槐树、告别富庶的鱼米之乡苏杭、沿海……地少人多的“狭乡”居民迁往地多人少的“宽乡”——北方地区、淮河流域。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人口大迁移。

还有一个绝无仅有的标志,又叫防伪商标,就是凡大槐树移民后裔,小脚趾甲都是不完整的,是分瓣的,因为山西人有羌人的血统。如今,依然生活在洪洞县的人们,小脚趾甲都是不完整的,是分瓣的。传说当年移民时,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为记。至今凡大槐树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复形(两瓣)。“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你若有兴趣,不妨自我查看。

当时,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们反绑,然后用一根长绳联结起来,押解着移民上路。人们一步一回头,大人们看着大槐树告诉小孩:“这里就是我们的老家,这就是我们的故乡。”至今移民后裔不论家住在何方何地,都说古大槐树处是自己的故乡。由于移民的手臂长时间捆着,胳膊逐渐麻木,不久也就习惯了,以后移民们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后裔也沿袭了这种习惯。

从山西到江南路途遥远,朝廷担心这些移民不肯去,便派人强行押送,还用一根绳子把他们的手捆住,挽一个结,一个连一个鱼贯而行。他们的手倒背着被捆绑在一起,由官兵押解着,行千山过万水,长路迢迢,奔赴新家。到达目的地后,他们背手的习惯已经养成,并作为基因传给后代。

“解手”这个口语,大人小孩都懂得,就是“方便”的意思。有谁会想到这个口语的来历却包含着苦难呢!在整个漫长的步行过程中,人人都要“方便”,怎么办呢?人们要小便只好向官兵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小便。”次数多了,这种口头的请求也趋于简单化,只要说声“老爷,我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小便。“方便”之后再重新捆上,于是“解手”成了移民们“方便”的同义语。

……



精彩内容

本书以时间为主线, 从刘塘的家世、做官、处世、性情、才艺, 他与乾隆皇帝、嘉庆皇帝、和砷等人关系方面, 对那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刘塘进行真实的描述, 试图给读者一个相对满意的答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