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建构社会共识的理论研究9787569275421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20.74
4.3折
¥
48
全新
仅1件
作者幸念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69275421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10976949
上书时间2025-01-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幸念,1988年1月生,女,汉族,重庆人,现任职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2年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获教育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媒体管理。2013年起在四川外国语大学讲授中文、商科管理课程。科研成果颇为丰富,论文《Vlog的传播价值与传播局限治理》发表于《青年记者》2020年5月刊。论文《基于慕课背景下研究新闻传播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发表于《中国周刊》2020年7月刊。论文《应用型转型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理论课程改革探析》发表于《新闻传播》2020年8月刊。
目录
目录
1绪论……………………………………………………………………………………………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2
1.1.1研究背景…………………………………………………………………………………2
1.1.2研究意义…………………………………………………………………………………6
1.2相关文献综述………………………………………………………………………………6
1.2.1研究综述…………………………………………………………………………………6
1.2.2核心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资源…………………………………………………………17
1.3研究思路与方法……………………………………………………………………………31
1.3.1研究思路…………………………………………………………………………………31
1.3.2研究方法…………………………………………………………………………………32
2媒体建构社会共识的理论分析………………………………………………………………34
2.1媒体传播与社会共识的关系………………………………………………………………34
2.1.1社会共识为媒体传播提供意义交流的基础……………………………………………36
2.1.2媒体传播对社会共识具有双重影响…………………………………………………38
2.2媒体建构社会共识的特点………………………………………………………………41
2.2.1建构主体:传受主导的双主体………………………………………………………41
2.2.2建构客体:被制造的社会共识…………………………………………………………45
2.2.2.2被制造出来的媒体共识………………………………………………………………47
2.3媒体建构社会共识的实践路径…………………………………………………………48
2.3.1议程设置:聚焦社会注意力……………………………………………………………48
2.3.2报道框架:建构社会意义………………………………………………………………50
2.3.3媒体协商:促成不同利益体对话……………………………………………………52
3我国媒体建构社会共识的议题研讨………………………………………………………54
3.1研讨议题及议题特点……………………………………………………………………55
3.2研讨内容……………………………………………………………………………………58
3.2.1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影视文化消费的趋势分析………………………………………58
3.2.2我国影视文化消费的对策与建议……………………………………………………61
3.2.3影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的问题与对策……………………………………63
3.2.4影视文化传播中的受众抵制…………………………………………………………67
3.2.5充满“善意”与争取“话语权”的大众………………………………………………74
3.2.6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影视产业发展趋势分析…………………………………………82
3.3本章小结……………………………………………………………………………………93
4我国媒体建构社会共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96
4.1我国媒体建构社会共识的问题分析……………………………………………………96
4.1.1官方话语与公共表达的立场摇摆……………………………………………………96
4.1.2多元与聚合的议程融合困境……………………………………………………………98
4.1.3冲突与协商的框架不均衡……………………………………………………………100
4.1.4规训与对话的协商无序………………………………………………………………102
4.2我国媒体建构社会共识相关问题的原因分析…………………………………………104
4.2.1社会内外环境变迁……………………………………………………………………104
4.2.2社会共识体系分化……………………………………………………………………108
4.2.3媒介环境变化…………………………………………………………………………110
5我国媒体建构社会共识的策略与建议……………………………………………………120
5.1基于公共利益立场聚焦有限社会注意力……………………………………………120
5.1.1回归客观生活实际……………………………………………………………………121
5.1.2容纳多元差异与问题………………………………………………………………122
5.1.3促进多维层面互动……………………………………………………………………125
5.2基于共同社会语境角度建立有序认知环境……………………………………………128
5.2.1议题与观点的多层面平衡……………………………………………………………128
5.2.2积极理性的媒体归因…………………………………………………………………132
5.2.3基于公共利益的中性表达……………………………………………………………134
5.3基于有效沟通目标培育社会协商习惯…………………………………………………138
5.3.1从陌生到共情的情感策略…………………………………………………………138
5.3.2从斗争到共赢的正和式思维…………………………………………………………140
5.3.3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交互式传播…………………………………………………141
5.3.4从接受到认同的理性追求……………………………………………………………142
6结语…………………………………………………………………………………………145
6.1研究发现…………………………………………………………………………………145
6.1.1社会共识:社会多元冲突得以整合的基
础………………………………………………………………………………………………145
6.1.2媒体建构:社会共识的一种制造方式……………………………………………….147
6.2未来研究方向…………………………………………………………………………149
参考文献……………………………………………………………………………………151
一、中文著作…………………………………………………………………………………151
二、中文期刊…………………………………………………………………………………157
三、外文文献…………………………………………………………………………………163
内容摘要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冤背景
当前,我国媒体建构社会共识面l临着复杂的社会背景,这些社会环境既影响着共识体系的变迁,又影响着媒体的建构能力。
首先,日益加剧的全球化趋势冲击着我国现有的共识体系。全球化进程缩短了国家问交往的时空,促进全球不同国家在政治、经济等多领域展开交流与合作,在这一过程中,关乎人类共同诉求的价值观念得到不同国家普遍认同的同时,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生产、生活方式进入相关民族国家,这些国家原有主流价值观念的社会基础受到冲击。在此背景下,这些外来的意识观念对原有的社会共识带来冲击和改变,同时,其又不具备完全摧毁、替代原有文化的能力。至此,社会共同意识体系就陷入一种分裂的境地:原有的社会文化及共识被破坏,凝聚力减弱,而新的文化又无法取得新的统治地位,某种程度的价值真空出现。所以,在不断深化的全球化背景下,面对不断涌入的外来文化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如何建构适应当前社会形势的新共识,是需要我们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其次,社会转型导致社会共识产生分化。传统社会中,人们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主要纽带,共同的生活习惯、情感和信仰促使生活成员之间相互熟识。因为没有复杂的社会分工和社会交换,就没有催生繁杂的、功能各异的社会组织,社会很少处于实质分化的状态。在同质性社会中,共同的习俗、仪式、信仰等压抑了个体的利益、行为和思想方式,共同的意识代替了个体的意识和利益诉求,压抑了个体的分化。即便出现利益和观念上的分歧,强制性的权力调控、传统社会习俗与道德的教化,以及强大的宣传灌输,都会将分歧限定在一定范围内。
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社会开启了市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国社会也随之进入转型期。社会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分配方式、消费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社会大发展与大调整、大转型并存,这些社会背景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传统社会的共识。
随着社会分工日渐细化,社会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原本相对清晰的社会阶层,因社会生产方式的不同而变得多元,个体的差异逐渐放大,社会阶层分化成为无法回避的社会现象。不同的社会阶层利益取向和关注重点各不相同,都希望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实现本群体利益的最大化,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此种情形下,原来借助共同的习俗、仪式、信仰等构成的社会共识,在社会结构的变动中受到分化,不再具有压制性作用,对社会个体逐渐失去吸引力,整合社会冲突的效力大大减弱。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呼吁新的共识体系能够聚集社会智慧,发挥社会整合的作用,控制社会冲突强大的破坏性和分裂性,避免社会走向不可控的一端。
冉次,新的传播格局导致媒体建构社会共识面临巨大困境。社会共识,作为社会成员共享的信念、价值观和规范的集合体,属于一种社会共同意识,其形成过程就是社会意识的整合过程,高度依赖庞杂的社会传播系统。在社会分工日益复杂的今天,社会个体对经验以外的客观“社会现实”的认知,高度依赖于媒体建构的“虚拟现实”。媒体通过选择、加工社会事物,向社会成员传达外部世界的变化,提供个体进行社会认知、判断、行为的基础。在大众传播时代,媒体依托其强大的议程设置功能.借助新闻框架的选择和重组机制,发挥其在社会舆论发展过程中的引导和纠偏作用,协调不同社会系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t在社会多元化和一致性之间建立相对的均衡,促成统一而协调的社会体系的建立,建构起社会个体对社会共同体的想象和感知,强化对社会共同规范和价值目标的认同,从而完成对已有社会共识的维护和对新
……
精彩内容
本书从媒体建构视角出发,采用理论研究、案例研究与比较研究等方法,在横向对比媒体建构与其他建构形式的基础上,总结媒体建构社会共识的特点以及实现路径,在理论层面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媒体与社会共识之间的建构关联,以媒体影视文化传播议题为中心,研讨媒体如何根据与传播议题相关的事实,通过选择和凸显等方式完成对信息的集合,建构出公众理解的语境,向公众暗示议题事件的意义,并透视媒体背后的结构性力量如何透过新闻文本对社会共识产生影响,剖析媒体传播的中心旨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