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与生活978710805248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佛教与生活9787108052483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2.1 4.3折 28 全新

库存34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星云大师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2483

出版时间2014-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8元

货号8448679

上书时间2025-01-02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释星云(1927年8月19日-,俗名李国深),农历七月廿二日生于中华民国江苏江都,有星云大师的尊称,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自中国大陆迁居台湾地区地区后加入中国国民党,曾任党务顾问、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佛光山开山宗长,佛光山寺靠前、二、三任住持。星云因经常介入政治而被称为“政治和尚”,其言行与立场也数度引发争议。

目录

佛教与生活(一)

佛教与生活(二)

佛教与生活(三)

生活与信仰

生活与道德

生活与修持

生活与般若

行为平坦的道路

身心安住的家园

人生十问

如何美化人生

谈你说我

谈情说爱

内容摘要
    (二)从造作的人间说到忏悔的人间

    每一个人生存在世间,身口意随时都在造业,身体上的举止动作有善恶的行为;嘴上的说话,有善言恶语;内心的意念,有善恶的思想。一般而言,这当中与善业相应者微乎其微,与恶业相应者却比较多。因此,我们要常常怀着忏悔惭愧的心。

    “忏悔”是一个**殊胜的法门,其功德不可思议。譬如一个学生犯了过错,到训导处认错忏悔后,他仍然可以成为健全的青年。一个出家人要经常忏悔,从忏悔中可以消除往昔所造之恶业。“忏悔”犹如菩萨的慈悲法水,借此法水,能够洗涤无始以来的罪愆,获得清净的佛道。

    人生在世,虽仅数十寒暑,但是,为了事业,为了家庭,难免奔波劳累,甚或与人争执计较,不知造作了多少身口意的善业与恶业。如果能够及时反省忏悔,则善业增长,恶业消除,仍然不失为堂堂正正的人。因此,佛经云:“不怕无明起,只怕觉照迟。”无明烦恼生起现行,只要及时觉悟忏悔,仍然是个清净善良的人。一个人*怕的不是犯了过失,而是犯了过失仍不知道悔改。如同陷入错误的泥淖里,若能及时回头,仍可得救。如果一意孤行,自怨自艾,耽溺于过失中不肯自拔,则将越陷越深,终于遭到灭顶。佛教里的《梁皇宝忏》《大悲忏》《八十八佛忏悔文》等,都是教人常行忏悔;所有罪过,一经忏悔表露,如同经过法水洗净,不会再遭遇旁人的责难与遗弃。

    了解了忏悔的意义与功德,我们应该如何忏悔?除了佛教的布萨、拜愿,有一个在人际问*行得通、*能够获得和谐的妙法,就是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牢牢记着“你是好人,我是坏人”的铭言。一般人都是处处维护自己,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对的,只有自己才是好人。曹操曾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可是,一个信仰佛教的人,却须处处为别人设想,大家都是好人,只有我是坏人。如果世间上每一个人都能有这种观念,相信这个世界是和谐的,人我之间优势地位没有争执的事情。举个例子说:

    张三把电风扇打开了。李四不喜欢,开口大声说道:“喂!不要只顾自己吹,想想别人已经感冒了,赶快关掉!”

    张三不服气说:“你自己感冒,站到旁边去!别人热死了也不能吹吹风吗?”

    “我为什么要站到旁边去?”李四发火了。

    两个人因此争执起来,一个要开,一个要关,吵得不可收拾。

    再举个例子,甲从外面进门,刚坐下,一阵风吹来,门“砰”一声关上了。乙坐在里边看书,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弄得起烦恼,骂道:“进来也不会随手关门!”

    甲一听,反驳道:“门本来就没关,你怪什么啦?我怎么知道会刮风?”    乙不服气,两个人终于冲突起来。

    分析上面两个例子。如果张三和李四都能站在对方的立场想一想,相信两个人绝不会起争执的。譬如张三得知李四感冒,赶快说“对不起”,把电扇往旁边挪一挪,不就没事了吗?

    甲乙两个人的争执,如果在乙发怒时,甲适时地道一声“对不起”,又有什么争执可起呢?

    每个人先承认自己是坏人,凡事都是自己的错,勇于认错,勤于忏悔,则无明烦恼亦无从生起,人我相处,自能和谐,生活即可获得幸福快乐。

    (三)从接受的人问说到报恩的人问

    社会上一般的人,处处都在争取自己的利益,只想获得,不能施予。

    阎罗王对着两个小鬼说:“让你们到人间投胎做人,一个一生给别人东西,一个一生从别人那里获得东西,你们愿意投胎做哪一种人?”

    小鬼甲听了,赶快跪下来说道:“阎王老爷,我要做那个一生从别人处得到东西的人。”小鬼乙选择当个一生给别人东西的人。

    阎罗王抚尺一振,宣判道:“下令小鬼甲投胎到人间做乞丐,可以处处向别人乞讨东西;小鬼乙投胎富裕人家,时常布施周济别人。”

    一般人往往凡事都以自己为前提,只想接受,不想付出,当然,更遑论报恩了。我们学佛的人,应学习佛陀的慈悲,以大众的安乐为安乐,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对于宇宙世问,要能知足、感恩,要有“我能给别人什么”的胸怀;不能自私贪求,只想“别人能给我什么”。因为施者的境界,比受者更宽大;施者所获得的快乐,比受者更丰富。唯有分享快乐给人,懂得报恩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P14-16

主编推荐

佛教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里俯拾皆是。无论是感情、经济、处世、道德等各方面,如能将佛法落实、融入其中,便能为自己开启另一扇心胸宽广的大门。 

精彩内容

     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烦恼、困惑,更有一些人应无法解脱而走上自杀的道路。因此,如何寻找自在的人生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佛教与生活》告诉读者,佛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感情、经济、处世、道德等各方面,想要美化人生,就要美化我们的语言、思想,更重要的是美化我们的心灵。有佛法就有办法,而佛法的真理并不玄奥,它就在世间的食衣住行上,就在人我的处事经验上,如果能将佛法运用于生活中,则能一生受用无穷。

媒体评论

★佛教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里俯拾即是。无论感情、经济、处世、道德等各方面,如能将佛法落实、融入其中,才是真正的“佛教生活化”“生活佛教化”。

  ——星云失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