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年度发布.20199787512677661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38.02
4.3折
¥
8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冯刚 主编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ISBN9787512677661
出版时间2019-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9774838
上书时间2025-01-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冯刚,曾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处长,教育部社政司、思政司副司长,长期从事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大学文化建设和高等教育等领域的管理和研究工作。
目录
前言 / 1 *章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 / 1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 20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 / 31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 / 45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 / 61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 / 80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发展研究 / 99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机制研究 / 116 第九章 以文化人研究 / 134 第十章 高校实践育人研究 / 151 第十一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165 第十二章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183 第十三章 党的理论创新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04 第十四章 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18 第十五章 新中国成立 70 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 / 237 第十六章 大学生思想热点研究 / 255 第十七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 276 第十八章 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研究 / 288 第十九章 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 / 309 第二十章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 330 第二十一章 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353 第二十二章 学科交叉视域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369 参考文献 / 391 后记 / 435
内容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前沿问题的深刻反映,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的发展规律,对推动学科建设和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书梳理了2019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把握相关研究进展,总结相关研究特点,明晰相关研究不足,展望相关研究发展趋势,对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主编推荐
在全国各界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之际,围绕贯彻和落实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会议精神,学界2019年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聚焦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相关研究不断深化,呈现出新的年度热点研究特征。
精彩内容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 2019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稳步推进,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矛盾、规律等关键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关键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进一步扩展,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展开阶段与环节的研究进一步丰富。回顾2019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总结相关研究的年度进展与不足,展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年度成果 为了全面掌握2019年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的基本情况,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德育过程”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国国家图书馆等各类学术资源库上进行了全面搜索,结果表明本年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成果在研究广度和深度方面,均有一定的进展,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构成要素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到底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对此问题,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同观点,本年度的研究也反映了这一分歧。 部分学者沿袭了既有的“四要素”观点。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包括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四个基本要素,并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本质、特性和运行过程进行分析,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运行的主体是教育者,客体是受教育者,主体对客体的影响不仅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还需要连接的桥梁和纽带。[1]有学者在探究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语境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主体、客体、中介和环境。[2] 有学者认为环境不能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环节之中。有学者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准备环节、施教环节和转化环节,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社会历史条件、教育者、教育内容和受教育者,并且明确指出,教育环境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3]有学者认为,就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自身而言,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闭合系统,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有教育主体(教育者)、教育介体(包括教育目标、内容、方法)、教育客体(受教育者)等。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三大子系统之间发生着极为密切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不是三个子系统简单相加的和,而是三个子系统按照一定结构组成的统一体,只有按一定结构组成才能发挥其特有的整体功能。因此,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是统一运行的关系。疏通与引导、言教与身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三大子系统中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相互联结的特点的反映[4]。有学者依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的主体间性,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由教师、教育内容、学生等三个要素构成,形成“主体—客体—主体”的结构。当代大学生作为主体,存在两个方面的表征:一是以教育内容构成的“主体—客体”关系;二是形成占有、内化教育内容的主体。以教师构成“主体—主体”关系,则在师生关系中展现出主体间性。[5] 还有学者扩展并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的研究。有学者依据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划分为宏观过程和微观过程,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包括执政者、管理者、教育者、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及受教育者等。[6]还有学者基于人的品德形成过程,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的感染性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过程进行探析。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教育载体。其中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力量,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承担重要的责任、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主体性和专业性。受教育者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是教育活动的依托,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直接体现者,具有广泛性、可塑性。教育环境指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认识形成和发展的外在因素,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环境主要包括社会中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微观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学校环境等。宏观环境除了社会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之外,还包括一定的社会风气、社会氛围以及社会思潮等因素,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个体的思想道德品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和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教育者所运用、并使主客体发生作用关系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主要包括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和大众传播载体等。[7]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运行的阶段与环节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由不同的阶段与环节构成的动态系统。本年度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运行的阶段与环节,展开了较为集中的研究。 有学者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划分为宏观过程与微观过程,并分别对各自的运行阶段与环节进行了深入分析。所谓“宏观过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从开始策划到评估反馈的全过程,“微观过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过程,这是一个过程的不同阶段而不是两个过程,微观过程蕴含在宏观过程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宏观过程从全局和战略层面可划分为“四阶段、六环节”: 即准备阶段、施教阶段、转化阶段和评估阶段,这些阶段包括前后相连的六个环节,即决策环节、备教环节、施教环节、转化环节、评估环节和反馈环节。四个阶段彼此相连,环环相扣。其中准备阶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所在,是思想政治教育正式实施之前的阶段。该阶段可分为决策环节和备教环节。施教阶段是将教育教学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过程”。这一过程既是教育者的“外化”过程,也是受教育者的“内化”过程。转化阶段是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之后的反应,包括思想转化环节和行为实践环节。转化阶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能不能实现预期目标也主要通过这一环节体现出来。评估阶段是思想政治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包括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其中反馈是评估的一个环节,不必单独作为一个阶段。[8] 有学者将质量评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过程和途径。提出要用党的建设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定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一体化构建、协同育人合力的内外质量提升。在具体实践中,建立基于时代要求、符合实际情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坚持日常评价与重点督查相结合;继承以往评价工作的经验做法,在学科交叉中深化方法运用,,坚持合格评价与典型培育;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对同一工作的看法,分析同一群体不同阶段所能反映体现的教育效果,形成内部质量保障和外部质量评价相结合的工作模式。[9] 有论者专门就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进行了专门系统的研究。这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协同的、统一的,同时受教育者思想是改变其行为的基础性要素,思想的转变才能促进行为发生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将社会所要求的观念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动机和认识,进而外化为良好行为的层层递进的过程。因此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要经过认知层面、情感层面、行为层面三个层面,即需要经历一个接触——感受到触动——认同再到内化——实践的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的过程。论者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和外化阶段,尤其是知、情、意、信、行五个要素,来探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阶段中,包括四个要素:知、情、意、信。其中知是四个要素的核心首先是认知层面,即接触——感受阶段。“知”是情感、意志、信念形成的依据,在其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认知过程包括两个环节,即由注意、接触到感受、理解的过程。情感过程指的是触动——认同过程,主要包括情、意、信三个要素,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性的发挥也作用于情、意、信中。“情”即思想品德情感,是教育对象依照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原则和规范,对周围环境中的人和物进行理解和评价,从中产生一种主观情绪体验。情感过程强调的是在认知层面的基础上,用已积累的认知概念进行选择的过程,这个过程常常是非模式化、非固定性的,本质上是跳跃的、随机的、弥漫性的。“意”即思想品德意志,是人们在实践理想、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自觉地克服困难和排除障碍的毅力。“信”即思想品德信念,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对某种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真诚信仰。信念是连接认知与行为的中心纽带,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情感层面的*阶段。实践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化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把一定的社会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内在的主体意识,*终目标是将内在的主体意识转化成个体思想品德,并以实践的方式作用于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有两个阶段:一是形成行为动机的阶段,二是自觉养成行为习惯的阶段。[10] 有学者对与思想政治教育阶段与环节相关的范畴进行了辩证分析。这一研究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客体实现内化与外化、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需要经过中介范畴的衔接和转化,包括疏通与引导、言教与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这些中介范畴在逻辑上就是联结起点范畴、中心范畴和成果范畴、终点范畴的逻辑中项,它们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运行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媒介作用,使之构成一环扣一环的逻辑整体。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运动中,这些中介范畴又自然地转化为以内化与外化、个人与社会诸范畴为标志的成果范畴和终点范畴。这些中介范畴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它们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或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同平行系统之间相互联结的特点的反映。[1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