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38.45 4.3折 ¥ 89 全新
库存10件
作者崔传义
出版社山西经济出版社
ISBN9787557708061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9元
货号11353685
上书时间2025-01-02
我国改革开放、奇迹般转型发展,与改革初占人口80%的农民实行土地家庭承包之后兴起的流动转移就业密切相连。
农民流动转移就业,由农业家庭承包、发展乡镇企业、流动进城就业的农民创造开启,由政府领导与农民结合进行政策、制度改革推动,发展为亿万农民以市场就业打破城乡二元壁垒参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巨大力量。近3亿农民工以新的机制推动了工业化崛起、民生改善、社会进步和城乡体制、结构变革,是我国从城乡分割转向城乡沟通融合的关键,蕴含着令人深思的发展逻辑。
但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尚在半途,还存在农民工权益缺失、落户城镇受阻,转移半城镇化的问题,阻碍新阶段发展。内外环境都要求把解决多年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自主平等融入城镇这关系城乡工农全局的堵点,放在疏通经济循环,扩内需、增活力的战略地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市场经济下的社会服务,赋予农民工在城镇平等国民权益,支持农民工市民化和城乡融合均衡发展。
我国社会百年巨变的一个标志,是改革以来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打破城乡分隔参与工业化的大规模转移进城就业。农民流动转移由农村改革解放农民引发,又将改革推向前去。“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新中国70年、改革开放40年,农民问题仍是根本问题,曾被边缘化的农民在改革发展中贡献甚伟。其一是打破人民公社“大锅饭”,实行土地家庭承包,自主经营,多劳多得,搞活农业,解决温饱,在底层奠定自立发展的制度基础,也使亿万农业富余劳力从旧体制束缚下解放出来。其二是为解决人多地少、劳力剩余如何就业增收问题,一些地方的农民自办多种形式乡镇企业就近转移。其三是欠发达地区很多农民流动进城打工。后两者一起形成几亿农民工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崛起的局面。但大多数农民工并没有城镇化和获得平等权利。而今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较多体现在城乡二元和“三农”、农民工上,还要就此改革,2020年疫灾影响及外部矛盾加剧,也催促改变农民工半城镇化和城乡二元发展模式,让“农民工”获得市民化、国民平等待遇的新命,走向城乡融合均衡发展。
一、农民工:破解二元结构、体制的开拓力量
现今我国的农民转移就业、农民工,是由历史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城乡工农关系和农民转移就业发展而来的。
“农民工”的称谓是改革后才出现的,它与我国改革初占总人口80%以上的农民的命运相关,与农业国工业化发展阶段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相关,与体制相关。农村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改革,终结人民公社制度对农民的捆绑,既放开经营农业的手脚,也解放了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农民自主选择就业、冲破城乡分割,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之源。但因城乡二元制度仍在,农民进城做工了,还是农业户口、农民身份,叫农民工、与城镇户籍人口权利不平等。40多年来,“农民工”已是关联农民就业转移利益、选择及产业工人、中小经营者利益,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城乡关系及相关政策、制度改革的一根线,贯穿改革发展的沧桑历程,也成为窥视中国改革开放、奇迹般崛起的一个视角
(一)改革前农民贫穷,既因公社大锅饭挫伤积极性,也因以农养工推进工业化却不许农民流动的城乡二元体制加剧农村人多地少矛盾
新中国成立初,我国还是农村人口占89%,传统农业、手工业占90%.现代经济占10%的农业国,完成土地改革、恢复经济后,中央就做出进行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