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41.04 4.3折 ¥ 95 全新
库存161件
作者聂茂,姚竹著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473877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5元
货号14440463
上书时间2024-12-31
绪论:地域经验与文学湘军的文化想象
第一章韩少功作品中的中国智慧
第一节东方智慧:韩少功小说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节《爸爸爸》:中国文化劣根性的象征
第三节大写的自由属于人民
第四节精神的自觉与清醒的梦呓
第二章湖南诗歌的叙写向度
第一节人民诗歌的风度之美
第二节作为记忆和遗忘的诗写
第三节民族史诗的隐喻与镜像
第三章江华瑶族作家群的价值追寻
第一节文学场域中的民族书写
第二节民族性写作与人类性写作
第三节民族文学的境遇与挑战
第四节中国当代民族文学的艺术特征
第笫四章唐浩明历史小说中的湖湘文化与责任担当
第一节修复历史与重塑文化
第二节从“遇见”到“发现”
第三节断裂的传统与西化的先锋
第四节探寻中国发展的精神脉络
第五节小说的逻辑与作者的观念
第六节艺术的立场与书写的正义
第七节警醒意识与知识分子的内心冲动
第五章文学湘军政治叙事的使命意识
第一节从存在到语境
第二节从语境到文本
第三节从文本到地域
第四节返回存在
第五节湖湘文化与政治意识的高扬
地域源流与本土意识的书写
第七节“镜”与“灯”一一现实关怀和使命意识
第八节多维视野下政治叙事小说的时代隐喻
第九节政治叙事小说的历史渊薮.
第十节文学湘军政治叙事的文化传承
第六章湖南70后作家的代际叙事
第一节代际叙写与70后作家的集体受难
第二节精神漂泊与日常生活的警醒意识
第三节全球化视野与70后作家的压舱石
第四节文化自信与70后作家的“潜形式”
第五节中国作家的成长与世界文学的新变
第六节全球视野下70后作家的中国表达
第七章阎真小说的诗性书写
第一节理想的人生与诗意的追求
第二节社会转型与知识分子品格重塑
第三节消费社会的价值坐标与诗性梦想
第四节诗性之根:彼岸的召唤
第五节阎真小说的诗性特质
“星空意识”与“彼岸”情怀
叙事的诗性基调
第八节从解构到结构一一理想的回归
第九节人物形象的重新定位
第十节走向时间深处的诗性
结语中国经验与文学湘军的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后记文学湘军的地域特色与价值追求
绪论:地域经验与文学湘军的文化想象
文学湘军自20世纪80年代始名誉国内外,发展至今,已然浩浩荡荡
发
蔚然成军,既有经典性的旗帜性人物,也有风格各异
各
、文体兼备的作家,形
成了气质鲜明、整体突出、形势喜人的创作群体。这个创作群体拥有显著的
明
自身标签,但这里的“标签”并不含有褒贬之意,而是对文学湘军具有的创作特质的一种确认,即以忧惠意识、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观照社会万象,表现国家和民族的苦与悲、爱与乐。
自屈原以来,直至进人新世纪文学,这一种特质从未退出文学湘军的创作视野,而讨论文学湘军家国情怀的文化想象和现实表达,就是进一步对这一特质在本质意义上的确认,即文学湘军以集体表达(符簇)来彰显国家和民族在现实境遇下的时代特质。文化想象是一种经验性的文化符码,是文学特质在文本内容层面上的表现,由文学作品的虚构性质以及文学创作者的自身审美趣味、生活经历和国家民族的理念化共同构成。文学湘军为什么会有一这样的特质(包括文学特质和时代特质),其实这种疑惑包括两个问题:是文学湘军为什么会集体持有家国情怀,这涉及家国情怀的书写价值、文学湘军的创作传统方面;二是对国家民族的观照自古有之、全国有之,文学湘军又是凭借何种文学形态“突出重围”,以与众不同的符簇来表达对家国情怀的文化想象,而这就涉及文学湘军的创作立场,还有从中体现出来的文学新质等方面。
文学湘军的家国情怀既包括已然成为历史的中国经验,也包括当下的中国现实。可以说,文学湘军的家国情怀,既是对过去中国历史的文学表达和确认,以古鉴今或追根溯流,寻求民族精神气质,也是对当下现实本质的一种探索,关注社会发展问题以及民族未来走向。因而,家国情怀的价值和意义首先在于体现文学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历史走向使读者清楚地认识现实本质、生活道参与,一方面通过体现时代价值和,另一方面文学通过关注社路会现实主体忽略的存在,为人们揭开人之内核,展现丰富的生活层次,甚至有机会指导其进行社会实践。其次,则在于家国情怀与人的密切联系。文学是人的文学,要想真正关心人、表现人,最需要了解和记录的是人所生活的现实世界,这正建立在中国大地发生的多面复杂的社会现实之上。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日新月异,特别是信息化、全球化的当下与过去更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相比以往都有了很大的转变,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人际交往网络化等都对人们的精神层面和物精神面质层面产生了强烈的精神或感官上的刺激,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复杂而纠结,而这样的人心震荡不可能直接接触到,只能通过社会万象来体现。因此,也可以说,书写中国经验是了一的解和书写中国人的必须甚至是唯渠道。再次,家国情怀的符簇表达也是文学保持丰富的生命力的重要原因。“文学是社会的象征性行为”の,文学与社会、国家紧密相连,一方面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是从其对家国情怀的书写中获得,另一方面,文学中诸多创造性杰作大多数都是通过对社会、国家的关注中获得,即新的时代内容可以为文学创作者提供前人从来未曾接触过的创作题材,也可以由此衍发出新的创作形式,如杜甫的诗史,鲁以特异的迅文学样式对国民性的表达等通过对中国现实的发.展的新质,以某种补偿机学想单来表现对家民切身观察发现社会制和文国者是对社会的记录、揭露和预制。从而使文学作品在族未来的深刻关怀,或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开时代之先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这种书写中国经验具有对中国文学的悠久传统的继承和发扬的性质,中国经验的书写是对中华民族现实的关注和描绘,凝聚中华民族的精华血脉,而这早已在以《诗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和以司马迁《史记》为代表的史传传统中得到了体现,因此,书写中国经验既是对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的继承,也是对不忘中华民族之根的警醒,同时也是对当代文学创作方向的
该书立足于世界视野,通过对中国新时期文学作家个体与时代、传统与现代、现实际遇与精神裂变的分析,并对这个时期创作主体的书写特性、叙事规律和艺术建构进行多维阐释,浓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集体经验。研究发现:新时期作家的创作不仅有效地展示了自身独特的、异质性的审美体验,传达了重建日常生活诗学的艺术理想,体现了良好的叙事潜能,隐含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文以载道”和“为民代言”的教化功能,实了中国经验世界表达的学理基础。他们对自身风格的突破与创作上的道路选择,正是中国人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信逐渐确立的过程,为中外读者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提供新的表达窗口和新的阅读视角。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