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36.72 4.3折 ¥ 85 全新
库存115件
作者马广军,王俊义著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474133
出版时间2023-08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其他
定价85元
货号14096993
上书时间2024-12-31
马广军
1986年,男,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重庆交通大学旅游与传媒学院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网络媒介、网络视听、网络群体、情感传播等。
近五年主要关注互联网群体传播和情感传播,具有良好的学术积累。以第一作者或者独立作者身份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10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6篇;主持互联网情感传播相关课题5项(其中省部级5项,重点课题2项目)。
王俊义
男,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副书记、副院长。内蒙古新闻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名师巡讲团成员。研究方向为传播与文化研究。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学术专著《媒体传播铸牢国家认同一基于内蒙古地区的实证研究》,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第二节研究理论与方法
第三节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互联网时代的群体建构和群体传播
第一节媒介与传播组织类型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互联网媒介时代的群体一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第三节从大众传播到群体传播......
第四节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回归.....
第三章媒介环境学视域下互联网群体传播成因......
第一节互联网媒介技术主导下的群体关系转向
第二节认同的社会心理需要
第三节社会文化的群体区隔影响
第四章互联网群体的情感认同.....
第一节互联网情感研究及情感转向
第二节互联网群体的情感认同及其机制
互联网群体的情感传播与治理研究>>>
第五章互联网群体情感认同中的社会关系和中国语境
第一节原有社会群休关系在互联网中的延伸与演变
第二节互联网媒介与中国传统社会群体关系的调适
第六章互联网群体的情感传播及其表现
第一节“弱事实、强情绪”的互联网传播
第二节群体传播与情感传播视角下的网络语言
第三节群体传播视角下的网络段子及其传播机制
第四节案例:网络短视频中的情感传播逻辑、认同与路径....102
第七章互联网群体情感传播的生成机制.......
S第一节情感是人类信息传播的手段和诉求..
第二节情感传播的互联网技术机制
第三节案例:网络ASMR视听中的亲密情感建构
第八章互联网情感传播的影响......
C第一节群体分化与群体极化・
第二节互联网时代信息交流的无奈
第三节互联网传播中的情感消费
能第四节案例:“进城者”媒介乡土建构中的情感与消费.......140
第九章情感传播的舆论治理及主流舆论引导力建设.......157第一节网络舆论治理的理论范式转向
第二节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建设.
第三节案例:互联网时代中国纪录片创作的国家认同与
情感表达.....
参考文献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球,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恐慌。此次疫情的媒体报道和舆论同样产生了一些有趣的现象:疫情之初,国内传统主流媒体和互联网社交媒体形成了不同的舆论氛围和信息功能,传统主流媒体承担舆论引导和信息澄清功能,而互联网社会媒体快速反应,积极参与到信息的发布和扩散当中;一些话题将不同群体之间思维和认知上的巨大差异暴露出来,如“怎样劝父母戴口罩”等,体现出了疫情之初不同年龄群体对待疫情的不同态度;舆论当中的情绪传播远远胜于事实传播,人们的恐慌、愤怒等情绪弥漫舆论场,情绪成为疫情防控期间信息传播的重要因素。如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曾呼吁人们多喝牛奶提高免疫力,但该话题最终偏离了医学领域,引发了喝粥和喝牛奶的舆论风波,成为是否“崇洋”情绪的舆论场。在此次疫情的信息舆论场中,呈现出了社会多方群体共同参与的现象,通过相互交锋、协商、澄清等方式造就了一个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舆论的分裂、社会群体的对立、情绪的蔓延、信息的博弈,充分展示了互联网媒介的传播特性,媒介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再次被凸显出来。
而关于媒介对人和社会的影响,历史上的哲学家早就有了敏锐的感触与发现。1882年,因视力严重下降,哲学家尼采购买了一台打字机。在其使用打字机进行写作后,读者发现其文体风格、思想表达都与之前有明显差异。尼采自己也体验到新的书写技术会使自己的思想萌发新生的感觉,便发表了那句经典的论断:“我们的书写工具作用于我们的思想。”①他的这句话被后来的众多媒介伦理学家用于论证媒介技术对人类的深刻影响。纵观人类社会包含信息传播媒介在内的科学技术演变,每种科学技术的发明和使用,都会让使用者的某些特质有所增减,也会对人类思想产生相应的影响。我们对历史的划分经常会以一些重要科学技术的发明为界线,比如我们以能否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准划分新旧石器时代,以农业器具的产生划分农业时代,接下来又有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时代和以电力生产为标志的新工业时代,直至当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革命时代,都在说明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的重大变革和影响。在此可以借用马克思的经典论断来予以说明:手推磨可能标志着封建社会,蒸汽磨则标志着工业资本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社会思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科技成果和社会环境之间也相互产生作用。也有很多学者就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思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很多研究,如美国学者刘易斯・芒德福所著的《技术与文明》,马歇尔・麦克卢汉撰写的《机器新娘工业人的民俗》和《理解媒介》,哈罗德・伊尼斯的《传播的偏向》和《帝国与传播》等,都属于此类经典研究著作。
回顾人类社会的媒介演变,我们自然会感觉到每种媒介的发明与普及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在信息的呈现方式、生产和接收、传送时效等微观层面,也会在更为广阔的层面产生影响。根据媒介的交替发展,麦克卢汉借鉴了奧古斯特・孔德的理论,把近几个世纪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部落时代,其特征是使用口头媒介,交流……
本书以互联网群体的情感化认同和情绪化传播机制为研究对象,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网络传播的建议。为了做好这个项目,研究要兼而包括互联网媒介群体建构、群体传播及其情感传播等方面的研究。具体来说,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互联网时代的群体传播转向,主要涉及互联网群体传播形成的媒介技术、社会文化、心理需求等原因,并重点研究互联网媒介对大众传播的影响以及群体传播时代的莅临。2.互联网群体认同的情感化成因、特点和机制,主要涉及到与原有社会。群体认同的异同、新的特征等,重点分析其情感化认同机制,探讨互联网媒介时代社会群体认同从原有血缘、地缘、业缘等因素向观点、兴趣、爱好等情感化因素的认同转向。3.互联网群体情绪化传播的成因、话语形态和机制,主要包括互联网群体传播与大众传播的表达差异及其媒介、社会文化、群体心理原因;互联网群体的情绪化传播的话语分析、表达机制等,重点研究“强情绪、弱事实”的传播现象。4.互联网群体传播新的认同机制和表达机制带来的影响和治理对策,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建构建议,主要包括新的认同机制和表达机制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和社会文化的影响,重点研究对信息传播模式、舆论分化等,并提出相应的群体治理和群体表达疏导对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