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住空间调整与城乡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978756932472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居住空间调整与城乡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9787569324723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3.7 4.3折 78 全新

库存11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廖鸿冰著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9324723

出版时间2023-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14083707

上书时间2024-12-31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廖鸿冰1966年12月出生,湖南女子学院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教授(二级),首批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硕士生导师,社会学学科带头人,社会工作专业带头人,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研究所所长。其主要学术兼职:全国民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理事,湖南省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湖南省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长沙市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湖南省职业资格鉴定委员会社会工作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社会政策与社会服务、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社会组织的教学与研究。主持省级以上科学研究项目12项,其中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重点课题2项。出版专著3部、合著1部,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3部,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获湖南省第12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教育部社会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湖南省第11届、第12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备1项,第4届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备1项。



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节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四节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五节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观点

第二章研究综述

第一节居住空间方面的研究

第二节社会服务体系方面的研究

第三节居住空间变动与社会服务体系调整

第四节对相关研究的述评

第三章理论依据

第一节理论基础

第二节概念界定

第四章城镇化与居住空间变动研究

第一节居住空间变动的内涵与意义

第二节人口流动规模与空间转换状态

第三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转换的状态与时空特征

第四节人口流动与届住空间选择的影响因素

第五节居住空间变动的基本对策

第六节结语

第五章人口流动与居住空间变动研究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人口流动与居住空间分布情况

第三节人口流动与居住空间变动的联动影响

第四节人口流动与居住空间变化给公共服务提出新要求

第五节社会工作在社区整合性服务中的探索

第六章居住空间聚类变动与社会服务匹配性研究

第一节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居住空间聚类变动

第二节居住空间变动过程中社会服务供给变化

第三节不同居住空间类型的社区社会服务供给

第四节建立以社区为依托、以需求为导向的社会服务组合传达机制

第七章居住空间聚类进程中社区协同共治体系构建研究

第一节社区分化与空间重构:社会变迁进程中居住的聚类效应

第二节路径依赖与资源约束:社区治理架构的客观性现实困境

第三节制度调整与治理创新:社区协同共治体系构建策略

第八章社区居民社会服务满意度及社会服务规范化研究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研究设计:数据与方法

第三节特征描述:社区居民社会服务满意度现状分析

第四节数据建模:社区居民社会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节社区社会服务规范化:问题及建议

第九章社会服务可及性研究....

第一节社会服务可及性概念及测量方式

第二节社会服务可及性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基于社区整合的社会服务可及性提升策略

第十章居住空间结构变动与城市社区社会服务供给侧研究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概念及综述

第三节相关理论

第四节居住空间阶层化与社会服务差异化

第五节当前社区社会服务供给侧问题

第六节基于居住空间结构变动的社会服务供给政策建议

第七节结语......

第十一章农村空心化与社会服务体系研究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农村空心化与社会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

第三节农村社会服务空心化的主要表现

第四节农村社会服务体系的构建思路

第五节结语....

第十二章以社区为基础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研究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历史演进

第三节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内涵

第四节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理论依据

第五节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六节以社区为基础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实施策略

第十三章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结论

第二节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流动人口居住空间变动与社会服务体系状况调查问卷

访谈提纲



内容摘要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问题的提幽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和快速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着经济发展,也导致了大量人口的流动。推拉理论认为,人口流动的原因在于劳动力资源的逐利性。流入地因为有很好的能改善生活的条件、更高的收入、良好的受教育的机会以及更好的社会环境等因素而成为拉力,而流出地的有限的资源、不利的生活条件则成为推力。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城乡人口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与生活条件,人们的居住空间发生了变动。人们进入流入地后,居住成为他们首先考虑的问题,因为居住空间转换状况在流入地中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情绪、社会融入程度、邻里关系、身心健康、生活品质等(廖鸿冰,2016)。

  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了城乡人口流动。一方面,农村社区出现了“村落空心化、家庭空巢化、人口老龄化、服务空心化”现象。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聚集,农村社区常住人口不断减少,农村土地大量荒废、无人耕种,造成村落在空间形态上出现了荒芜现象。“农户兼业化、家庭空巢化、人口老龄化、服务空心化”是我国当前农村发展的一个普遍趋势(廖鸿冰等,2017)。在社会转型与社会变迁不断演变的情况下,农村空心化是必然的结果。快速城镇化、农村人口大量流出导致农村社区土地资源的荒废、人居环境的不协调、社会服务的弱化、基础设施的缺乏等多方面的空心化变异现象,影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学术界在探讨农村空心化问题时更关注村落空心化及其所带来的人口空心化。人口空心化导致参加公益活动的村民减少,建立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困难,社区中的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得不到有效的社会服务,农村社会服务日渐空心化,而这是一个关乎民生的大问题。由于“人走屋空”,农村劳动力离开了家乡,转移到城镇化建设中去了。村落空心化还体现在居住空间以“零散性”为特色。村民新建住宅很少在原址建造,而是向外围扩展,“建新不拆旧”,“外扩内空”(刘彦随等,2010)。农民居住空间格局的调整影响城乡统筹格局,进而影响社会服务体系的变动。因此需要构建新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来应对农村居民居住空间变动后的社会服务空心化问题。农村人口空心化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农村经济积贫积弱,在农村社区主要是“三留守人员”(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经济社会功能整体弱化,导致社区基础设施空心化,农村社会服务缺失。农村社会服务长期得不到关注,社会组织难以在农村社区立足,农村留守人员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供给侧与需求侧十分不平衡,这些都已经给农村社区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农村的“三留守人员”背负着沉重的生活与精神压力,面对生存不得不克服各种困难,而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他们迫切需要社会服务。农村社会服务的缺失使农村社区逐步丧失了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廖鸿冰等,2017)。另一方面,城市社区呈现出“人口集聚化、空间差异化、结构阶层化、服务多元化”的现象。城乡人口流动导致了居住空间结构的变化,人们在城市大量集聚、沉淀与融合。从功能上来讲,居住是城市的重要职能,居住空间是城市的物质载体,居住空间结构是城市空间结构的组成部分。但是,人口的流动,居住空间的调整,在空间结构上还能有效地反映出居民的社会地位与生活水平,也成为居民各阶层隔离的“指示器”,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居住空间的聚类与分异,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也规范和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城乡流动人口引发的居住空间结构的变动,体现出一种社会变迁,也体现出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内因促使不同的居民居住空间形成,而社会服务资源的供给也有着不同的需求以及不均衡特征。这是推动社会结构调整、居民社会服务需求多元化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社会服务在调节不同群体的需求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我国新形势下开展精准扶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手段,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社会服务供绐侧改革,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民众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在城乡人口流动的语境下,面对城乡社区居民对社会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与社会结构的分化,居住空间结构的变动对城乡社会服务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廖鸿冰等,2019)。

  因此,在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居住空间变动无论是对个人选择还是对人口流动,无论是对市场抉择还是对政府规划,都是一个重要课题。更为重要的是伴随居住空间调整而产生的社会服务体系变动,也是一个很新、很重要的议题(廖鸿冰等,2017)。在我国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公平、公正以及合理、有效地为城乡不同社会群体提供社会服务,如何构建规范的社会服务体系,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廖鸿冰等,2019)。



精彩内容

本书的研究目标是解决居住空间的变动与城乡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在联系问题因快速推进的新型城镇化与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而产生的城乡居住空间变动对社会服务体系提出了什么要求社会服务体系如何设计才能促进民生,有利于社会治理本书围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聚焦民生守初心,治理服务担使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展开研究,并寻求理论创新,致力于提升我国政府的社会治理水平,寻求底线公平与差别公平之间的有机结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