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36.72 4.3折 ¥ 85 全新
库存192件
作者黄晓洪著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473037
出版时间2022-08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精装
定价85元
货号14097160
上书时间2024-12-31
黄晓洪
男,1968年出生于江西丰城,1985年考入宜春学院(原宜春师专),1988年一2003年在江西省煤建二处子弟学校任教,2003-2006年在江西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2009年晋升副教授,2015年被聘为江西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2015年至今在宜春学院任教。现已在《国际政治科学》《江西社会科学》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或者参与了“新农村建设与宪政关系研究”“我国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的机制研究”等10项省市级课题,近期的研究方向为“新时代”中国外交政策突破方向。
第一章“监察”传统思想与新中国监察制度
8一、监察思想的起源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
二、新中国监察制度的理论渊源及其历史演变过程
三、新中国监察制度对古代监察思想的传承与超越
第二章“谏议”传统思想与当代中国政治协商公共政策
取一、“谏议”思想的起源发展及在中国古代“政治协商”中的运用......24死二、以执政党为核心的当代政治协商制度
三、当今政治协商政策对传统“谏议”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第三章“施仁政”传统思想与当代中国“基层民主自治”公共政策...4480-、“仁政”思想的发轫及其内涵
二、当代中国“基层民主自治”公共政策
三、民主自治思想对仁政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四章“重民生”民本思想与当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公共政策...66一、传统“重民生”民本思想的起源、发展和其在古代社会的实践.....66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公共政策的缘起和其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
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对中国传统“重民本”思想的传承与超越
第五章“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传统思想与“上下来去”公共政策
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传统思想与古代公共政策过程
二、当代中国“上下来去”公共政策
三、“上下来去”公共政策对“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思想的
传承与发展
第六章“不患寡而患不均”传统思想与扶贫政策
一、“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内涵及其在古代的积极意义
二、新中国扶贫政策的演变与控制贫富差距的努力
三、扶贫政策与“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的关系
第七章“礼乐”文化传统思想与精神文明公共政策......
一、“礼乐”内涵及其对传统社会的影响
二、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礼乐文明的彻底否定的局限性......................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公共政策与传统礼乐文明的关系.................
第八章尚“和合”传统思想与和平友好外交政策..
一、和合传统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二、“和合”思想在古代外交政策上的实践
三、中国当代“和平友好”外交政策与和合思想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监察”传统思想与新中国监察制度
中国古代政府为了维护中央政府的绝对权威,精心设计了从上到下的监察系统,虽然设计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但实际上也起到了维护国家政权稳定、防止官员腐败、保证中央政策的顺利实施和缀和社会矛盾的作用,它对促进传统社会的繁荣稳定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新中国成立之初继承了这一优秀传统思想,并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了监察机构,毋庸置疑,新中国成立监察系统的主要目的同样是为了维护国家政权稳定、防止官员腐败、保证中央政策的顺利实施,这是历史的传承。但新中国的监察系统又在传统监察系统的基础上有所超越。从功能上说,新中国的监察系统有所突破,它成为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一种方式,该方式也吸引着广大的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国家权力的监督;从手段上说,新中国的监察方式也有所创新,不是像古代社会那样完全依靠一些官员来监督另一些官员,而是也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来监督各级官员,使得各级官员大体上能够自觉执行中央的政策而不得“为非”。
一、监察思想的起源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
(一)监察思想的起源
在战国时期,由于战争频发,各国的政权极不稳定,整个社会都处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情况下,各国君主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确保对国家的掌控,掠夺更多的地盘,他们通过论功行赏、以才能论官级的政策来确定官级。以官僚体制取代了世袭制,官员们不可以通过世袭来继承官位了,而是通过君主进行任免,也没有了封地,而是领取固定的薪酬。官员们不但要定期地接受中央对自己更治政绩的绩效评估考核,还要受到国君的监察,以此方式来保证官员行政吏治的健康有序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走向崩溃,而地主经济慢慢地发展壮大新兴地主阶层需要社会对它的认可,也需要足够的权力,使自己能够对君主的政策产生影响。于是,一个代表新兴地主阶层利益的组织出现,他们成为新兴地主阶层的代言人。紧接着,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和法治形式慢慢受到重视,各国君主也纷纷开始在自己的国家实行这一制度,而郡县制就是其中的代表。
在这种治理的形式下,中央需要对地方进行严格的把控,地方需要严格执行国君下发的命令,要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态势,地方听命于中央,在相同的制度体系下运行。而履行制度规定则是官员的义务,他们不再是受益于世袭制的继承者,而是筛选出来的、具有才干的官员,他们受统治者的委派,获得一定的权力和报酬,对地方进行监督。在这样治理制度和方式下就可能会出现如何让官员们执行君主所发布的命令以确保统治者在中央集权的地位,以及如何防止官员们不滥用自身的职务和权力等问题。于是,加强对官员的监督也成了一个重点。
臧哀伯谏鲁桓公日:“国家之败,由官邪也。”①《吕氏春秋。知度》提到“故治天下之要,存乎除奸;除奸之要,存乎治官”②。法家强调“明主治吏不治民”③,通过法治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并以此形成了以法治思想为核心的监督体制。管仲认为“治国有三本”④,而三本的关键在于对官员的管理,如果不能对官员很好地进行监督,使他们有恃无恐,即使“属数虽众,非以尊君也,百官虽具,非以任国也”⑤。他还主张设置专门的机构,对官员进行监察,以防止徇私枉法、官官相护的情况出现。所谓“有道之君,上有五官以牧其民,则众不敢逾轨而行矣。下有五横以揆其官,则有司不敢离法而使……
本书阐述了中国当代公共政策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它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传统根基。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新中国监察公共政策深受传统“监察”思想影响;当代中国政治协商公共政策深受传统“谏议”思想的影响;当代中国“基层民主自治”公共政策深受传统“施仁政”思想影响;当代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公共政策深受传统“重民生”民本思想的影响;当代中国扶贫公共政策深受传统“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影响;当代中国和平友好外交政策深受传统“和合”思想影响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