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41.04 4.3折 ¥ 95 全新
库存379件
作者闫红果著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474348
出版时间2023-08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其他
定价95元
货号14097035
上书时间2024-12-31
闫红果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2021届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现为湖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党建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独立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CSSCI及其扩展版来源期刊论文9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主持并完成课题20余项,其中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发表的学术论文曾被“中国社会科学网”观点摘编近4千字,撰写的咨政文章曾获正厅级、副厅级领导肯定性批示。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概念辨析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上海参与国家对外援助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马克思“共同体”理论
一、马克思“共同体”理论的内涵
二、马克思“共同体”理论对社会主义国家外交的新要求
三、马克思“共同体”理论赋予中国对外援助的新特征
四、地方参与国家援外是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42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国家结构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结构理论的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国家结构理论对地方参与国家援外的启示
第三节地方参与国家对外援助的中国逻辑
一、合法性来源:中央对地方的授权
二、动力性来源:国家要求及地方发展..
三、必要性条件:地方实情及实力
四、多元化渠道:参与决策、一省包国、分工协作......
五、矛盾性法则:为国挣利及与国争利
第二章上海参与国家对外援助的起步阶段(1950-1954)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参与国家对外援助的背景
一、冷战状态下“一边倒”方针的出台
二、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做出抗美援朝的重大决策
三、国内地方抗美援朝运动的掀起
第二节上海抗美援朝运动的发展历程
一、以消除“恐美”情绪为主的宣传动员阶段
二、以反对美国重新武装日本为中心环节的阶段
三、以响应“六一号召”为中心工作的阶段
四、通过增加生产和厉行节约支援抗美援朝的阶段
五、消除麻痹思想与巩固抗美援朝成果的阶段
第三节上海支援抗美援朝斗争的重点领域及贡献
一、捐献武器,支持抗美援朝
二、募捐吃穿用品,支撑抗美援朝
三、派遣医疗救援队,助力抗美援朝
四、动员青年志愿参军,参加抗美援朝
第四节上海支援抗美援朝斗争的积极影响
一、为支援抗美援朝斗争汇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激发民众革命斗志的同时提高了工人的生产效率
三、书写了地方参与国家援外的另一种“历史佳话”
第三章上海参与国家对外援助的扩展阶段(1955-1964)
第一节万隆会议后上海参与国家对外援助的时代背景
一“反帝防修”两条线战略的确立
二、万隆会议后我国援外范围的扩大
三、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空间的拓展
第二节上海参与国家对战后朝鲜和越南的援助
一、上海承担国家援助朝鲜任务的状况
二、上海承担国家援助越南任务的状况
第三节上海参与国家对民族主义国家的援助
一、立足轻工行业,参与成套项目援建
二、围绕项目要求,积极派遣出国专家
三、依托行业优势,开展实习生培训
四、整合本地资源,提供其他方面援助
……
四、在援外范围层面,从周边社会主义国家到遍布全球
五、在援外内容层面,涉及军事援助、经济技术援助、人道主义援助领域
六、在援外方式层面,以成套项目为主兼顾其他方式
第四节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教训
一、援外出国专家派遣工作存在失误
二、部分援外任务的下达忽视了上海的实际
三、个别对外援建成套项目与设备的质量有待提升
第五节上海聚焦“人、财、物”要素补救援外失误的举措
一、多措并举加强援外专家与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二、发扬“勤俭办援外”精神对援外财力进行合理安排
三、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狠抓援外成套项目与设备质量
第七章上海援外对做好新时代国家援外工作的启示
第一节不断丰富援外理念,充分重视对外援助中的“人文”要素
第二节优化援外主体结构,引导更多的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援助
第三节积极拓宽援外渠道,适度加大对外多边援助的力度
第四节建立健全援外机制,牢牢掌握援外工作的主导权
第五节创新援外宜传方式,及时回应西方个别国家妄议
参考文献
致谢
绪论
一直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地方层面的外事工作,并将其视为国家外事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地方外事工作,并就妥善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在外事工作中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推进人大、政协、军队、地方、人民团体等的对外交往。”① 2018年5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地方外事工作是党和国家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对外交往合作、促进地方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在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集中统一领导下,统筹做好地方外事工作从全局高度集中调度、合理配置各地资源,有目标、有步骤推进相关工作。”2在地方各项外事工作中,地方省市作为“次国家行为体”积极承担或参与国家的对外援助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地方开展外事工作的重要着力点。然而,在我国这样的中央集权型社会主义国家中,地方参与国家援外本质上属于一种“有限参与”,中央政府的授权和允许是地方开展对外援助的前提,没有或失去这个前提,地方的对外援助便丧失了合法性。另外,中国地大物博,东西南北之间差异明显,各省、市、自治区等地方单位也各有所长,中央与地方之间各具优势。因此,开展对外援助不单单是国家的任务,参与或分担相应的援外任务也是地方义不容辞的责任除国家对外援助的现实需要之外,地方作为“次国家行为体”,能否成功充当国家援外执行人的角色与地方自身的实力和发展优势密切相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由于工业基础较好、经济实力雄厚、对外联系强度大等,在我国对外援助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将上海作为“次国家行为体”,探讨其参与国家对外援助的具体状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将这一典型的个案详细解剖,也可以为地方如何更好地参与国家对外援助提供有益参考,此外,从我国对外援助的发展历程来看,1993年是非常特殊的年份,这一年我国对外经济贸易部印发了《关于我部改革援外管理体制的通知》,将对外经
济贸易部改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对援外项目实行企业总承包责任制。至此,我国援外管理体制先后实现了由“总交货人部制”到“承建部负责制”再到“承包责任制”的转变,且“承包责任制”得到进一步完善。考察1950--1993年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状况,可以较完整地分析我国援外管理体制的变化,加之博士论文篇幅所限,笔者将以上海为研究个案,详细考察1950-1993年“次国家行为体”参与国家对外援助的发展历程、重点领域、主要模式和具体方式,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为“次国家行为体”参与对外援助探索新的规律之道。
一、问题提出
诚如学者周弘所言:“对外援助是跨越国界的财政转移,牵涉众多的跨国行为者、复杂的利益关系、烦琐的行为规则和行为方式,以及厚重的历史背景和特殊的国家间关系。”①毫无疑问,在众多的跨国行为者当中,代表整体的主权国家是对外援助的主要国际行为体。而作为构成主权国家各个部分的地方省市,无疑是连接国家内政与外交的纽带,在对外援助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中国各省市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普遍加强,各地在吸收、内化国际资源谋求发展的同时,也通过“一省包国”“项目承包”“协作分包”“参与援建”等方式积极参与国家的对外援助,充当中央政府对外援助执行人的角色。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作为工业基础相对雄厚的大城市之一,为国家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提供具体的经济技术援助和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这一论断,不仅获得了政界认可,学界也达成了共识。1987年的“上海国际关系讨论会”,便对上海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情况进行了专门探讨。仅从对外经济技术援助角度而言,包括上海在内的许多中国省市在历史时期,乃至今天都为中国的对外援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大量的新闻报道、商务部等官方部门已公布的统计数据、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中央与地方档案馆披露的档……
本书以“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研究(1950-1993)”为选题,从马克思“共同体”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国家结构学说的视角出发,分析地方省市作为“次国家行为体”参与国家对外援助的行动逻辑。运用档案馆藏档案、地方志、专门志等-手文献,较为细致地梳理了。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式,并对上海参与国家援外进行客观评析。最后指出,做好新时代的援外工作需坚持以下思路:不断丰富援外理念,充分重视对外援助中的“人文”要素;优化援外主体结构,引导更多的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援助;积极拓宽援外渠道,适度加强对外多边援助的力度;建立健全援外机制,牢牢掌握援外工作的主导权;创新援外宣传方式,及时回应西方个别国家妄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