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韵9787545725261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29.81
4.3折
¥
69
全新
库存66件
作者孙铭有著
出版社三晋出版社
ISBN9787545725261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9元
货号11727059
上书时间2024-12-3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孙铭有,1940年7月出生,山西万荣百帝村人。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曾任山西师大中文系文论教研室主任、教授。系省作协会员、全国文艺思想研究会、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会员,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委会文学理论学科组评委、《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从事本科、研究生文学理论教学科研工作。出版学术专著《不平衡规律新论》《恩格斯文艺思想论》,先后获1995、1997年省教委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山西师大科研成果一等奖。参编教材5部、自编1部。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曾获1985年山西省首届赵树理文学奖、1999年山西省社科研究成果优秀奖。主编“文艺理论研究丛书”、共8部学术专著、200多万字。自撰著作《马列文论新探》获2000年山西师大科研成果二等奖退休后发表散文近200篇、出版散文集2部、其中两篇获省直老龄委征文优秀奖。一篇获2011年《散义文选刊》全国征文三等奖。散文集《光阴留痕》获“相约北京杯”一等奖。短篇小说《妄想症患者日记》先后获”《中国作家》金秋笔会全国征文”一等奖;《小说选刊》“首届全国小说笔会”三等奖。
目录
娓娓心语(代序)——漫谈孙铭有的近作《秋之韵》
往事回放
我的记忆:文艺学学科建设
大学生活片段
我小时候
灾难
千山万水总是情
发展党员工作中的"联系人"制度
我与时间老人对话
在毕业生聚会上的发言
笳笳、文文、焯焯的童年
买小板凳记
旋柿饼
良师益友
高贵的价值取向——缅怀陆梅林先生
诗人阮章竞百年诞辰纪念
……
内容摘要
我的记忆:文艺学学科建设 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致力于文艺学学科建设工作。2003年文艺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申报成功,第二年文艺学又被评为山西省重点发展学科。这些成绩的取得渗透着几代人的心血,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付出者才会体味到。我是前期主持和参与者之一,我们走过的步履永远铭刻在记忆的磁带中。 夯实基础初具规模 1984年后半年,我出任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斯时,系主任闫宪康、倪以还教授、何林天副教授牵头,从1979年开始已招了四届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硕士研究生。这是中文系、也是师大最早没有学位授予权的研究生点。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习染下,仅有讲师职称的我也萌发了文学理论将来也要招研究生的梦想,并开始为之创造条件。文艺学学科建设的最基本的条件是在文学理论教学、科研和教师梯队建设上狠下功夫。 在教学方面狠抓课程建设。努力将文学理论课程开全,除文学概论、美学、马列文论等必修课外,根据系领导的要求,还开设了系列选修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史、20世纪中国四家美学论、汉语美学、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发展史、恩格斯文艺思想论、西方美学史、西方文艺理论、西方20世纪文艺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人性人道主义专题讲座等。系列选修课的开设拓宽了教学领域,为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和考研方向的选择扩展了视野。多年来,中文系毕业生考人中国人民大学、北师大、复旦、华东师大、川大、南京大学等重点高校的文艺学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不在少数。同时也促使教师向一专多能教学科研型方向发展,所开的选修课就是他们的科研方向。这样,就将文学理论教学定位在一个新的层次上,为文艺学学科建设奠定了学养基础。 抓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文艺学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教研室定期、不定期组织听课评课活动,相互交流借鉴,共同提高。要求教师在学年末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还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和要求,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 作为教研室主任,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努力做出表率。1964年大学毕业分配到省委党校文史教研室任教后,搞了两年“四清”,接着是“”,一天讲台也未登过,直到1973年初调来师大,教学才算起步。为了提高教学能力,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本教研室解中平、林清奇等老师的课都听过,还听了闫宪康、聂恩彦、倪以还、黄竹三、李春芳、张明健等老师的课。同时采取自听自评的方式,即每学期都要把自己的讲课实况录一次音,在家里反复听,认真揣摩,连家人听了录音也给我指出“嗯、嗯”的语病。我很注重熟悉教学对象,给每届学生上第一次课时,都要搞一次问卷调查:姓名、性别、年龄、何时高中毕业、读过的文学名著、读过的文艺论著、是否喜欢文学理论课、对本科有何期待等项目。看了问卷,对学生的文学理论知识基础基本有了了解,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要求教师总结经验,自己每一学年、每一学期也要总结。由于长期积累,1993年被评为“三育人”模范,领导要材料时,总结出“三结合、三首位”的教学经验[以“要培养‘两过硬’人才”为题载于《山西师大报》(1993年12月30日);收入拙著散文集《光阴留痕》,三晋出版社,2012年12月版],努力培养思想品德、专业技术“两过硬”人才。 抓教材建设。教材对教学就像剧本是一剧之本一样,没有优质的教材何谈教学大纲的实施和教学水平的达标。因此,校、系领导都很重视教材建设工作。我国最早的文学理论教材是初版于1925年10月马宗霍的《文学概论》,观念陈旧。新中国成立前的教材多是翻译西方的,唯心主义哲学观是其指导思想;新中国成立初大都是翻译苏联的,存有教条主义和庸俗社会学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末,强调在学习苏联时要自主创新,不要老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60年代初才出版了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新时期之初,教材奇缺,将这两部教材修订出版作为指定教材,但仍存有极“左”思潮影响的痕迹,师生都不甚满意。学生手里的教材只作参考,老师按1981年国家教委颁发的《文学概论》教学大纲讲课。学生听课要拼命记笔记,学习很不方便。编写教材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我们先从编写成人教材练笔。1984年教研室组织编写山西省高等自学考试教材《文学概论》,与之相配套的辅导书是由解中平牵头编写的《(文学概论)百题解》(两书均由省自考中心印发)。1989年,我和林清奇参编成教办组织的《中文自学手册》(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一书,撰写文学概论部分。在此基础上,1992年,教研室计划组织编写本科生《文学概论》教材。我曾就1981年颁发的教学大纲是否修订、编写教材的依据和应注意的问题等,先后两次向国家教委写信咨询。国家教委高教司文科处、师范处分别回函解答。正当我们即将开始编写教材时,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童庆炳主编的教材《文学理论教程》,并被国家教委列入师范院校“重量重点教材”。我们认
精彩内容
《秋之韵》由孙铭有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