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相遇”与“对等较量”:明清之际中西贸易和文化交流研究9787100113243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57.02
4.8折
¥
120
全新
库存47件
作者沈定平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13243
出版时间2014-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20元
货号8599198
上书时间2024-12-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沈定平,湖南长沙市人,196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明朝断代史,明清之际中西关系史和史学理论的研究,发表论文逾八十篇,过百万字,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绪论 1
一、新的视野和方法 7
用世界史的眼光加强明清史的研究 9
明清之际中国与西太平洋论纲 14
二、中国国内市场与市场的联系及其影响 41
从市场的商品竞争看明清之际的生产发展水平 43
明清之际几种欧洲仿制品的输出——兼论东南沿海外向型经济的初步形成 65
关于中国商人在马来群岛发行货币铅钱的考察——明清之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相互联系和影响的一个实例 91
论十六至十八世纪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关系 114
明代南北方港口经济职能的比较研究 126
论明中叶后潮州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145
论中国封建社会“强本抑末”政策产生的原因 169
“强本抑末”与资本主义萌芽 182
“强本抑末”政策与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 189
三、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 213
从西方学者的辩论看中西文化的同一性、差异性和互补性 215
“西学”的传播与中国的早期近代化 238
中国古代思想与西欧启蒙运动的发展 268
16—17世纪中国传教团与墨西哥教会的联系及其方法的比较研究 293
基、释之争与明末“南京教案” 306
从马可波罗到利玛窦 334
金尼阁——适应性传教策略的坚定捍卫者 354
论卫匡国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地位与作用 371
适应性策略的传承与卫匡国的历史贡献 398
瞿太素的家世、信仰及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429
明末福建士大夫同传教士的交往氛围及群体特征 449
清初张尔岐的生平、学术趋向及其西学品味 509
马国贤在中国的绘画活动及其与康熙、雍正皇帝关系述论 534
西洋铜版画在清宫廷的流传及其影响 557
西洋铜版画在乾隆宫廷流传述论 584
康熙与路易十四时代——论中西在科学艺术领域的交流 609
从《崇祯历书》到《时宪历》——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述论 647
明代中外文化交流和政治关系 665
四、明史评论 675
西方学者研究中国明史的开创性著作 677
明朝覆亡历史与章太炎民族革命论 699
精彩内容
明清之际,即16至18世纪,中国与欧洲之间的大规模直接接触与交流,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莱布尼茨认为此时的中国与欧洲在许多方面不分轩轾,处于“对等的较量”中。孟德卫将其著作题为《1500—1800:中西方的伟大相遇》,称“中国文明和欧洲文明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们被证实拥有影响世界大部地区的能力”。“伟大相遇”与“对等较量”,基本上揭示了明清之际中西交流的性质和特征,共同构成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与商业贸易的那幅绚丽多彩且寓意深远的画卷。
本书秉持世界历史的广阔视野,透过世界市场商品竞争的“对等较量”,揭示中国生产发展水平在当时世界范围的商品供应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论证中西文明的“伟大相遇”在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方面的积极作用,就实际效果而言,欧洲从中受益的程度远大于中国。
本书内容大致涵盖两大方面,即经济方面和文化方面。经济方面,通过对中国与欧洲国家贸易关系基本特征的考察,证明了明清之际的中国是正在形成中的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市场上一些主要商品(丝棉织品、铁器、陶瓷制品等)的竞争情况表明,在欧洲发生产业革命并取得显著成效之前,中国生产发展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占有优势。通过对天鹅绒、锦缎、丝裙、火炮、洋彩瓷等若干欧洲产品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引进、仿制和大量输出过程的揭示,说明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以出囗为目的的外向型经济网络。文化方面,从中西两个方面,探索“西学”的传播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联系,以及中国古代思想对西欧启蒙运动的影响。同时,对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些典范做出了阐述和研究,如清康熙皇帝与法王路易十四之间频繁的友好交往,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在清宫廷的绘画活动及其受到的恩宠,等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